1月16日,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馆改造项目顺利移交甲方,标志着项目正式交付使用。
该项目隶属城市更新范畴,位于首都师范大学校园内,总建筑面积为1211平方米,北京建工六建集团项目团队通过抗震加固、装修改造及全新打造室外景观,将原有的羽毛球馆改造为美术馆,重构学校内部空间,建成后用于展示首都师范大学收藏的名家精品画作,典藏艺术精品,传承校园文脉,为首都师范大学发展美育教育提供有力支撑。项目团队发扬匠心精神,经过5个月的不懈努力,成功把“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打造校园“新地标”,注入校园建筑新活力,助推校园美育教育更上一层楼。
作为北京建工六建集团项目团队首次接触的从拆到建的施工项目,开工伊始,项目团队就深感任务艰巨。在屋面拆除阶段就遇到了困难,拱顶区屋面跨度大,弧形屋面高度最高达10.25米,宛如卢沟桥的拱洞一般,项目团队多次召开会议研讨羽毛球馆的原建筑屋面的拆除工作,制定周密进度计划,完善施工部署,并通过专家论证会最终确认采用液压剪拆除屋面,为后续项目屋面拆除施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确保工程按时履约。为了保证新做900平方米钢结构屋面与原有混凝土结构精准对接,项目团队攻坚克难,潜心钻研,学习成熟案例经验,通过定制加固安装专项施工方案破局,成功啃下连接加固这块“硬骨头”,有效简化加固安装环节,实现大跨度组合钢梁构件焊接精准度100%,提升施工速度约20%。金属复合屋面的构造复杂,其施工过程精细且环环相扣,足足涵盖了十道不容有失的工序。每一道工序都犹如精密仪器上的关键零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构筑起这一屋面,任何一道工序出现差池,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整个屋面的质量与性能。
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依循设计排版图,自西向东拼接,采用机械式咬口锁边工艺精准锁定安装位置,让屋面板严丝合缝,大幅提升其整体性和承载力,巧妙化解传统吊车分段式作业易出现的误差问题,加快施工效率约10%。
藏画室作为存放珍贵画作的重要场所,对于环境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而其防水性能以及恒温恒湿功能的实现尤为关键。项目团队秉持着专业、严谨的态度,精心选用高品质的聚氨酯防水涂料按照严格的施工工艺标准,采用专业涂刷工具均匀且细致地在屋面进行涂刷,确保每一处都能被涂料充分覆盖。同时,精心挑选适配性极佳的两层3毫米厚SBS防水卷材,以精湛的铺贴技艺,使其紧密铺贴在屋面之上,使得各层之间紧密相连、无缝对接。这使得屋面的防水构造形成了一道严密的防水屏障,有效阻挡了外界的雨水、水汽等,确保藏画室内部始终处于干燥的环境,避免因水分渗入而对画作造成损害。
在恒温恒湿方面,采用了先进的恒温恒湿空调系统。该系统配备了高精度的温度、湿度感应模块,它们就如同敏锐的“触角”一般,时刻监测着藏画室内部的温度与湿度变化。一旦检测到实际数值偏离了预设的适宜范围,系统便会立即启动自动调节机制,精准地对温度及湿度进行实时调整,使室内始终维持在最适宜画作保存的恒温恒湿状态,为这些珍贵的艺术瑰宝提供了绝佳的保存环境。
为了实现校园建筑统一美,项目团队推行样板理念,搭设材料样板展示区,直观呈现材料小样,同时通过演示墙砖在室外不同时间段光照下的颜色,还原真实材质原貌,为呈现更完美的落地效果保驾护航。经过反复推敲,最终确认将外立面采用仿红色黏土砖陶土和天然真石漆,局部用鱼肚白岩板点缀,充分考虑材料的耐用性和功能性,成功将“新地标”融入校园建筑,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独具魅力的校园建筑画卷,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馆改造项目的建成,为校园美育教育提供了“新支撑”,为校园建设增添了“新地标”,为城市更新工作在校园实施拓展了“新经验”。(马乐乐)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