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建筑> 正文

超低能耗建筑助推行业绿色转型 建筑产业绿色低碳之路未来可期

2025-02-25 09:18:49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杨泽兵责任编辑:xmt01

  本报记者 杨泽兵

  在双碳目标战略背景下,建筑业如何实现绿色转型?低碳建筑如何创新发展?近日,在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组织召开的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及未来趋势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们给出了答案——普及和发展超低能耗建筑产业,为国家双碳目标做出贡献。

  建筑行业属于高能耗行业,在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会耗费大量资源,而建筑物本身也是如此。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建筑全过程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45%,碳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0.6%。因此,建筑节能和发展绿色建筑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进,超低能耗住宅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当前,超低能耗住宅的发展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并且有望成为未来住宅建筑的发展方向。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

  受到广泛关注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通过采用一系列节能技术和设计策略,能够显著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室内环境质量,为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为推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政府及行业管理部门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措施。同时,鼓励建立技术示范项目,展示最新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和成果,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最新制定的一些规划和标准,正在引导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到2025年,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5亿平方米以上,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0.5亿平方米以上,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在此背景下,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确定了由单纯咨询服务机构向综合型产业咨询集团转型、积极稳妥推进产业化公司平台建设、新技术孵化与推广转让服务支撑平台的业务发展规划,成立了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超低能耗建筑产业中心,并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落地了8个示范推广基地,逐步形成了协同发展战略规划布局,目前已初见成效。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晓芳表示:“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作为国家级智库,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建筑产业绿色低碳之路。作为全面展现绿色性能的终端建筑产品,超低能耗建筑就是建筑绿色低碳转型的发展方向和实施载体,我们以开展超低能耗建筑试点示范,引领规模化推广,希望与行业同仁一起共同引领建筑节能产业向高质量规模化、可持续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

  超低能耗建筑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原一级巡视员、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谢极说:“现阶段,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仍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实现双碳目标需要颠覆性、革命性技术的出现,开展建筑产品碳足迹管理是一项具有突破性、创新性的方式,建议规划院超低能耗建筑产业中心可以此为抓手,促进超低能耗建筑全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

  在谈到超低能耗建筑发展路径时,清华大学清控人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吴晞表示,要想实现超低能耗建筑,重要的是要做好三个环节,分别是设计、施工以及建筑材料的优异性能。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曾令荣强调:“近年来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创新性地提出‘一体两翼’发展思路,旨在做好‘政府决策智库、行业发展顾问、企业经营智囊’的同时,着重发展两翼业务,一是技术咨询服务,二是技术产业化。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产业化作为一翼中的重要方向,将聚焦国家发展战略,解决人民群众对美好住房的向往。未来我们将利用平台优势,引领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投入更多的资金、技术以及平台资源,坚定不移地支持中规低碳各区域公司,助力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在全国的普及和发展,为国家双碳目标做出贡献。”

  绿色和智慧化将是

  建筑业未来发展趋势

  2024年的全国两会和中央经济会议都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去年年底召开的住建工作会也强调了建筑业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型建造方式,推进智能建造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稳步发展装配式建筑。这些都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经济和住建领域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相关专家表示,低能耗建筑不仅是实现建筑行业绿色转型的核心路径,更是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尽管面临成本、技术、产业链等多重挑战,但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市场化机制协同发力,其长期发展潜力巨大。未来需以“全链条减碳”为目标,覆盖设计、建造、运营到拆除的全过程,最终形成低碳建筑生态体系,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人民群众住房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要靠高品质建筑来引领,更多地从使用者的实际感受来验证。同时,面向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作为高耗能产业的建筑业,也必将朝着绿色低碳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