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技术革新的汹涌浪潮中,建筑行业正处于深刻变革的关键节点。数据显示,我国建筑业总产值虽从 2012 年的 13.7 万亿元增长至 2024 年的 32.65 万亿元,但随着城镇化发展迈向成熟,城乡建设 “大拆大建” 时代渐入尾声,市场需求规模缩减,要素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问题接踵而至。数字建筑与智慧建筑已成为建筑行业转型的关键方向,以 BIM 技术为典型代表,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与之紧密关联的数据中心领域,却面临着严峻挑战。国际能源署报告显示,到 2030 年全球数据中心电力需求预计增加一倍以上,人工智能是主因,其能耗高、碳排放量大,且传统节能降碳手段优化空间有限,绿电使用比例提升面临市场建设初期的价格波动、跨省交易难等问题。
正是在这样复杂的行业背景下,深耕智能建筑与数字建筑领域多年的专家宋婧凭借建筑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在数据中心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行业开拓者。
宋婧的职业生涯始于传统建筑领域。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后,她迅速在业内崭露头角,多个建筑项目斩获国内建筑奖项,成为业内标杆人物。凭借对建筑学的深刻理解,她参与《建材及装饰材料经营场馆建筑设计标准》等行业标准编制工作,为行业标准体系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建设提供了实践范本。
“建筑不仅是为人服务的空间,更应该成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宋婧将目光投向数据中心这一新兴领域。
2017年,宋婧加入秦淮数据有限公司,投身于数字化建筑领域的前沿研究。在此期间,她凭借创新思维,对数据中心进行了系统性的优化与革新,成功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驱动数据中心产业向高效能、可持续方向升级转型。
秦淮数据作为行业标杆企业,也是亚太地区少数同时斩获M&O、T4和HRA三项权威认证的中立第三方信息基础设施运营商。这一系列认证彰显了企业在数据中心设计建造、智能运维管理及边缘计算网络服务等领域的卓越实力。在担任秦淮数据副总裁期间,宋婧充分发挥战略领导力和技术创新力,不仅深度参与公司战略规划,更带领团队攻克多项核心技术难题,为企业持续保持竞争优势提供了关键支撑。这些认证的获得,离不开宋婧在战略规划和技术创新方面的卓越贡献。
“在建筑行业积累的丰富经验让我特别注重空间的利用效率和功能的合理性。”宋婧解释道,“这些理念在数据中心设计中同样至关重要。在数据中心设计中,我们不仅要考虑服务器摆放的物理空间,更要思考气流组织、能源流动、数据流动等多维空间的协同关系。”这种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在她带领团队研发的“建筑物和数据中心”专利技术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该技术采用了“主体建筑+预制机房”的耦合架构,通过自主研发的U型槽连接系统,实现了数据中心与主体建筑的无缝融合。这种设计高度满足了数据中心未来灵活扩展的需求。当需要扩容时,只需像安装插件一样,简单快捷地增加预制机房模块,即可高效完成扩展工作。
另外,在“集装箱体、定位底座及集装箱机房”专利技术中,宋婧团队将建筑结构力学原理与数据中心运维需求相结合。针对集装箱体结构,团队优化了承重设计、板材厚度及连接方式,显著提升了集装箱机房的整体稳定性;定位底座则采用了高精度定位与减震技术,有效减少了设备运行时的振动位移,确保了机房的长期稳定运行。这些设计使得集装箱机房在保持结构安全的同时,也展现出了出色的设备兼容性与扩展性,能够灵活适应不同规模的数据中心建设需求。
作为深耕智能建筑与数字建筑的专家,宋婧特别强调建筑与先进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建筑学教会我系统思考,先进技术赋予我实现能力,二者的结合才有了今日的我。”
“未来的建筑将是智能的、绿色的、高度集成的数字基础设施,”她说,“我们正在打造的不仅是一个个独立的数据中心,而是支撑整个数字社会的基建设施网络。”在这个愿景中,建筑将突破传统的物理空间限制,与数字技术形成有机整体。(李素)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