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指的是一百米以上的建筑,这类建筑凭借其超大容量,既可满足更多居住需求,又能实现多种功能区域集约化,同时兼具城市的地标功能,如上海中心大厦、广州塔等均为典型代表。但是这类建筑在应急管理方面的难度较大,一旦出现险情,很难在短时间内疏散人员,容易造成较大的安全事故。关于超高层建筑应急管理的研究和探索从未停止,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超高建筑应急管理中成为重要研究课题。物联网是以实现“物物相连”“万物可联”为目标的,而背后支撑的是各类传感设备,只要在不同物体上安装传感设备并约定协议,便能通过互联网实现连接,完成信息交换和通信,才能实现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管理等的目标。这也就是说,超高层建筑应急管理中,关于物联网的应用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智能物联网监测平台。该平台主要发挥收集数据、处理数据、预警反馈等的作用,其与相关监测设备相连接,实时接受由监测设备获取的信息,也会与预警APP相连接将所获数据传输出去,交由预警APP去处置和决策。
二是建立在线感知系统。超高层建筑应急管理事关重大,不能出现任何疏忽,否则将产生难以承受的结果。基于物联网建立的在线感知系统,可发挥“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只要被监测对象发生变化,相关信息便会实时传达给系统。在线感知系统并不只有接受能力,还能在信息大数据库的助力下完成分析挖掘。比如超高层建筑发生火情时,起火地点、起火大小、起火位置等信息能及时传输到系统中,而监测设备会持续运行,源源不断地将火情的实时情况传输至系统。传输形式有文字也有视频,完全是监控设备的智能化决定,如起火地点、起火位置等信息是以文字形式发送的,这可以使系统迅速判定,而起火大小则是以视频形式发送的,使系统更直观地了解火势大小。在线感知系统会将信息反馈给物联网监测平台,并经过预警APP决策后发送到手持终端,为安全管理人员更精准掌握火情提供实时数据,帮助他们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三是实现更精准预警报警功能。在超高层建筑的日常应急管理中,当监测设备所采集的数据超过常态或达到预设的临界点时,会自动触发报警并启动保护装置,以防止异常情况的进一步恶化。例如,当烟雾报警器检测到超出正常范围或达到设定临界点的烟雾浓度时,报警器会发出警报,并且附近的喷水装置会立即启动。这种预警和处理方式有其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如果烟雾报警器因为有人抽烟而启动,可能会导致抽烟的人被喷水淋湿。基于物联网技术改造后的监测设备,不仅能够自动发出预警,还可以在启动保护装置之前先启用摄像设备,便于监控室的工作人员实时查看现场视频。如果确认现场情况确实需要启动保护装置,工作人员可以立即执行该指令;反之,则可选择不启动。具体到烟雾报警器,如果工作人员通过视频看到是油烟引起的烟雾报警器启动,可以通过播音设备提醒抽烟者立即熄灭烟蒂。
物联网技术的确在超高层应急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技术终究是“辅助”,还需要从多个方面去完善,才能推动超高层建筑应急管理走向规范化。首先要建立应急管理标准体系,为应急管理标准的运行提供支持。完善组织架构首当其冲,要成立应急管理决策部门,确保有人“拍板”;在决策部门下设立应急救援团队,确保“有人做事”。为了有效约束、监督和考核应急岗位人员,应该建立责任制度,对不同岗位的人员提出科学、合理的要求。如果他们未能按时按质完成任务,应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反之,完成工作出色的人员应得到奖励。责任制度的初衷是激发每个岗位人员的“责任感”,做到“事有人管,活有人干”。鉴于超高层应急管理对专业性的要求更高,责任制度中还应明确“专人专职专干”的要求,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有序进行,并确保各个岗位职责清晰。其次,要提升应急管理的响应速度。虽然物联网系统能够实时预警,但应急响应仍然需要“人”来执行,因此,在超高层建筑中应设立24小时值班的应急小组。每当预警系统发出“出发”指令时,应急小组应实现“零”时滞响应。应急小组要分为梯次配队,第一梯队24小时待命,收到指令后立即出发;第二梯队的应急人员则需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此外,为了提升应急管理的响应速度,超高层建筑中还应设有消防电梯出口、专用消防电话和应急广播等设施,以便应急小组能够迅速到达事发现场并及时疏散人员。消火栓、灭火器等消防设备也要全面配置,并做好定期更换工作,为更好应对火情提供支持。再次,要落实教育培训工作。应急管理部门一方面要培训内部人员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团队意识、应急技能;另一方面也要开展广泛的消防安全宣传活动,让每个住户都能提高消防安全意识,绷紧安全红线,并掌握一般的防范和处理技能。最后,要完善监督管控工作。应急管理多是“事中处置”,但一旦如此就意味着险情依然发生,必然造成损失。完善监督管控工作是以“防患于未然”为目标的,将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智能物联网监测平台应得到充分应用,并增加监控设备的密度,尽可能“无死角”地监控每个区域,一旦发现异常立刻处置,避免其“发展壮大”,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物联网仍在发展和演进,其在超高层建筑应急管理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围绕物联网的应急管理研究应持续推进,为更好应用该技术夯实基础,同时应急管理各项机制也要不断完善与物联网技术一起助力为超高层应急管理。(张斌 作者系渭南师范学院副教授)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