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他认为,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年,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钢铁产业是我国的重要基础产业,正在面临外部环境严峻、供需再平衡等新考验,减量和生存是钢铁行业“十五五”时期的两大特征。政府工作报告部署有利于科学、客观、全面研判形势,有利于钢铁行业向好发展,也为务实做好“十五五”规划工作奠定基础。
研判一: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2025年我国用钢需求降幅将收窄。
从宏观经济层面看,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2025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简述了部分工作重点。一是202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的宏观经济目标,有助于稳定用钢需求;二是财政、投资和提振消费政策措施有助于扩大内需。
从我国钢铁需求看,自2021年11月开始,受房地产下行影响,我国钢铁需求进入减量阶段,4年合计减量1.56亿吨。受公路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和桥梁建设等投资下滑影响,2023年以来基建投资增速持续回落,2024年7月开始降至5%以下,对建筑用钢需求支撑作用减弱。机械、汽车、家电、造船、集装箱、能源等领域保持较快增长,带动制造业用钢需求持续提升,但难以弥补地产用钢下降。总体来看,减量瘦身高质量发展是必由之路,在更加积极有为宏观政策以及产量调控政策背景下,2025年我国钢铁需求降幅将收窄,预计将下降1%,供需矛盾将有所缓和,预计2025年全行业盈利水平将稳步提升。
研判二:产业政策分级分类优化,加快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产业统筹布局和产能监测预警,促进产业有序发展和良性竞争。2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版)》,实施“规范企业”和“引领型规范企业”两级评价,并增设短流程特色化引领指标。通过引入分级评价,以“六化”指标为引领,量化评价要求、明确发展路径,引导企业向更高目标迈进。同时,钢铁行业产量调控、装备摸底工作也在同步推进,产能置换政策修订和新一轮稳增长政策也在制定中,各项政策联动、扶优汰劣,将有效促进我国钢铁行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绿色发展。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持续推进,以及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的实施,新的市场需求将引导钢铁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减少中低端产品的过度竞争。
研判三: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加快促进钢铁产业效率效益提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型产业,是关乎工业稳增长、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领域,是制造业做强做优做大的重要支撑。钢铁工业要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是以下游用钢需求为导向,研发新产品和新工艺拓展用钢新领域。例如,开发热轧高强耐磨板、高端轴承钢、高端汽车钢等高端材料,满足航空、航天、核电、新能源等战略性关键核心材料需求。二是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抓手,大幅提升钢铁全要素生产率。例如,拓展钢铁产业链数字化和智能化新应用场景,实现数字化研发制造、大规模定制化生产、网络协同化制造和精准化运营管控等新模式和新业态。三是以绿色化低碳化为底色,加快发展钢铁绿色生产力。例如,加快推进碳交易、碳金融、碳管理、碳标识、碳计量、碳认证等,稳步提升绿钢比重。四是以AI大模型赋能钢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钢铁”行动。例如,将数字技术与钢铁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加快实现钢铁产业服务型制造转型。
总体来看,2025年,钢铁行业将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要继续努力,把短板补上,把结构调优,继续为中国式现代化多作贡献”,稳步迈向“十五五”。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