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新安全观视域下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管的实践思考

2025-02-25 08:51:13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王秋霖 雷桂莲责任编辑:xmt01

  新安全观作为一种整合系统性思维、预防性理念与人本价值的现代安全治理框架,突破了传统安全管理中单一化、被动应对的固有模式,着力构建了动态平衡的安全发展体系。当前建筑施工作业场景呈现多种风险叠加、隐患交织的显著特征,包括监管体系在风险识别精度、责任传导效能及人员行为管控等方面的结构性矛盾,亟待通过新安全观实现监管范式转型。本研究基于新安全观的理论框架,围绕协同治理机制创新、责任闭环系统构建及安全行为能力培养三个核心层面,探索建立覆盖项目全周期、穿透管理各层级的立体化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管模式,以推动建筑安全治理由末端处置向源头治理的实质性转变,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系统性保障。

  一、创新基于新安全观的安全生产协同监管机制

  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监管需突破传统模式,搭建多层次协作监管体系,融合政府行政力量、企业自主管理、行业协会规范引导及社会监督力量形成合力。跨部门联合监管平台构建是关键,其需重新界定建设主管部门、应急管理机构与生态环境部门间的职能衔接方式,借助信息系统智能打通数据壁垒,实现风险预警与处置指令的实时互通。以BIM技术为支撑的全周期动态监测模型可精准捕捉施工进度偏差与安全指标波动,自动触发隐患预警并将其定向推送至关联责任方。第三方专业力量的介入则需聚焦风险评估盲区,通过独立技术审查与合规性审计形成对行政监管的有效补充,构建“政府定规则、专业机构查漏洞、企业抓执行”的立体管控格局。

  新安全观视域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的优化还需强化制度保障,尤其是完善现行安全生产法规框架,明确多元协同主体的权责划分。具体而言,需依法要求施工企业接入监管部门实时监控数据系统,同时强制规定行业协会编制年度行业安全风险量化评估报告。在区域性应急响应网络建设层面,应当同步展开相邻施工单位救援资源的数字化整合,通过季度性多场景联合演练验证跨区域协同处置效能。

  二、健全以新安全观为导向的责任追究与奖惩体系

  责任体系的建构需精准划定各方权责边界。基于新安全观强调的全员责任理念,应分类制定建设单位编制资金保障责任、施工单位现场管理责任、监理单位过程监督责任及作业人员操作规范责任的详细清单。合同条款中应设置安全生产专项章节并冻结履约保证金,以强化建设单位的源头责任;施工单位应建立岗位风险档案与专职安全员配置制度,提升现场风险识别能力。同时推行网格化分区管理模式,利用电子围栏定位与扫码巡检技术追踪责任履行轨迹,实现施工区域的全方位责任绑定。

  动态化奖惩体系的构建需突出激励约束的精准性。安全生产绩效评价模型应将隐患闭环处理效率、安全投入占比等关键指标纳入量化考核,定期公示企业安全信用评级并关联工程承揽资格。对持续保持安全生产记录的企业则要实施差异化政策支持,如工伤保险费用阶梯式返还机制与税收优惠倾斜政策。同时设立专项奖励基金,用于表彰主动排查隐患的基层员工,也可支持技术创新方案的孵化实施。针对违规行为的惩戒措施需突破单一罚款模式,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并通过行业通报与媒体披露形成持续震慑,引导企业从应付检查转向主动构建安全防线。

  三、强化从业人员新安全观教育培训,提升安全素养

  从业人员新安全观教育培训体系的差异化设计是提升安全素养的突破口。项目管理层的培训应聚焦系统化风险管理方法,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完成年度安全理论课程与实操考核,并强制要求其提交安全管理优化方案作为结业测试。一线作业人员的技能训练需强化沉浸式体验,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事故场景,结合可视化操作手册的现场即时查阅功能,实现安全规程的具象化传达。

  教育生态的可持续建设有赖于组织模式的创新突破。建筑施工单位可推行“工学交替”模式,在施工间歇期嵌入安全知识研讨活动,组织工人参与事故案例深度剖析与管理制度优化讨论。同时重视对企业内部讲师队伍的培育,选拔具有现场管理经验的班组长,通过教学方法专项培训提升其日常安全教育能力。此外,开展常态化安全宣誓仪式与标兵评选活动,将知识传授转化为行为习惯的潜移默化影响,逐步培育“安全自觉”的行业文化基因。

  结语

  新安全观提出的协同共治、精准问责与能力重塑等核心要义,精准切中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与执行盲区。通过建立政企协同的风险联防机制、实施分级分类的精准问责制度、深化从业人员安全认知能力建设等具体路径,能有效化解施工现场的多重风险耦合问题,促进“全员履责、全程受控”安全治理格局的形成。随着新安全观在行业实践中的深度应用,建筑安全管理将逐步实现从刚性约束到自主管理的演变,形成安全监管与生产效能的正向循环,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持久稳定的安全保障。

  作者王秋霖系中共通辽市委员会党校讲师;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雷桂莲系中共通辽市委员会党校法学教研部教授;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2024分院课题“ 基于新安全格局视域下内蒙古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研究”(2024SKYFY034)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