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中国石材全联行”之(11)苏永定:不忘初心才能行稳致远

2025-01-21 10:03:42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袁然责任编辑:xmt01

       文/本报记者 袁然
 
       苏永定,福建盛达机器(下称“盛达机器”)股份公司创始人。
  从一个机械手工学徒到机械制造企业家,苏永定身份角色的转换,见证了中国石材产业从手工时代到智能化时代的不凡岁月。
  去年岁末,在福建晋江市盛达机器的生产车间,与苏永定聊起这段历史时,让他自豪的是,通过和他一样的这代人的共同努力,中国石材机械制造业,不但缩短了与欧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甚至超越了他们。
中国石材产业,也由此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石材全联行”之(11)苏永定:不忘初心才能行稳致远
 

 
差异化定位,创业实现弯道超车
 
  记者:对很多创业的人来说,资金是难倒他们的第一个关口,您创业的资金是如何解决的?
  苏永定:小时候,家里很穷,我16岁就去工厂做了学徒,跟着师傅学机械的铣、刨、磨,慢慢学会了一些手艺,有了些技术的底子。
    20岁的时候,我想自己单干,妈妈给我凑了5000块钱,我买了一台机床,给人加工配件,赚一些零散的加工费。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很多技术和经验,逐渐了解了市场的需求,于是我开始直接做配件出售。
    到了24岁的时候,我一年就能赚几十万元,这为我后来真正的创业积累了资金。
    记者石材行业是一个小众行业,您为什么会选择进入石材机械制造这个领域?
    苏永定:福建石材厂家很多,我从小就跟他们打交道。早期石材厂的设备很粗糙简易,进口设备掌握在欧美发达国家手中,很昂贵。我意识到国产机械制造领域有潜在的机会,于是开始琢磨石材机械的制造。
    记者:您并非率先进入石材机械领域的人,作为后来者,您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
    苏永定:我们企业发展至今的秘诀是,选择差异化领域突破,实现了弯道超车。
  进入行业后,我发现,切板材的机械有人做,打磨抛光的机械有人做,虽然产品比较粗糙,但不是空白的,此时我要是参与进去,面临的竞争压力无疑会很大。
  经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后,我发现,那些异形的石材产品都是手工制作的,比如用手工切割、手工雕刻等,不但速度很慢,质量还不高,也浪费材料。于是,我决定专攻异形产品机械的制造,走差异化的路子。我做的第一台机械是圆弧机,它可以把石材切成圆弧型的产品,这种圆弧石材主要用于包裹水泥圆柱。设备出世后瞬间迎合了市场需求,找到了生存空间。
    记者:您的技术从何而来?
    苏永定:除了不断的跟同行业学习讨教外,我也积累了很多技术底子,行业中很多领域是相通的,设备也是相通的,知晓原理后再通过创新研发,便能突破技术难点。
    记者:石材行业这些年来发展不是很平稳,比如福建有很多矿山都关闭了,现在市场不景气,同行竞争压力大,面对这些,您有没有想过转行做其他领域的机械?
    苏永定:变化永远都存在,不论进入哪一个领域,都回避不了。
  就拿初期做异型设备来说,技术慢慢普及后,市场也就慢慢饱和了,可企业是要持续发展的,不能停留在原地,于是就需要突破新方向,但方向的调整不一定是转行那么大的跨度。
  就当异形设备行业饱和后,国内的大理石市场又开始兴起。而大理石加工的机械设备,早期同样都是靠进口的,缺乏国产大理石机械设备。进口设备很昂贵,一台都是大几百万,企业买不起,制约了整个行业发展。
  我意识到这是另一个潜在的巨大机会,于是我决定迅速地进入该领域,加大研发力度,做切板材的大型框架锯、自动大型磨机,满足大理石生产加工的需求。
  由于我们有很好的机械制造基础,可以应对大理石设备的研发难度,设备出厂后与国外的相比毫不逊色,成功弥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
    记者:您过往投资过很多业态,为什么却始终把做石材机械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苏永定:石材机械是我的老本行,我从这里发家,也对石材机械行业有感情,投资房地产、游艇等,只是一种资本投资。
    另一方面,机械制造才是我的真爱,而且我们的石材机械在技术、产品、规模方面,一直保持着稳步前行。比如,我们红外线切机技术遥遥领先,国家相关部门此前推动各行业单项产品时,我们就得了全国销售冠军,这种产品一年做了几千台。
做石材机械的企业,很多只做单一产品。但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发展,我们的产品具备齐全、多样化的特点,完全可以做到全厂输出。
 

“中国石材全联行”之(11)苏永定:不忘初心才能行稳致远
 

 
全厂输出,让企业赢在起跑线上
 
    记者:您提到了“全厂输出”这个词,该怎么理解?
    苏永定:这么说吧,假如你要办一个花岗岩或大理石的石材厂,从矿山开采下来的石材荒料最后运用到工程项目上,这个过程中所需要的任何设备我们都能满足,而且是一成套优化组合的高质量设备。
  当然,我们的“全厂输出”并非仅仅卖成套设备那么简单,而是覆盖了从工厂布局、设备选型、产品配套、生产流程的全方位规划设计,可以实现一步到位。
  记者:对于一个新创办的企业来说,我认为规划设计显然更重要,是这样吗?
  苏永定:是的。因为矿山是资源性的产品,材质各有不同,我们必须根据客户石材材质的差异化,定制针对性的设备。
  更重要的是,对工厂布局、设备选型、产品配套、生产流程的优化,决定了一个企业是否能够赢在起跑线上。
  举个例子,石材属于“笨重”的东西,物料生产流程的合理程度非常重要,假如前序加工完了后,要弄到100米外后续加工,这种流程设计就不够合理,机械设备也不配套,会造成产能的损耗和成本的增加。
  这时候就体现了全厂输出的重要性,也是我们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优势。在我们的流水线上,从荒料切片开始到成品出来,可以做到整个流程中石头不落地。因为只要石头一落地,就要搬运,就会增加人员和时间成本,那不是一个有竞争力的现代化工厂。
  记者:国内石材加工机械用户最多的大概在水头和云浮两地吧,如果一个产品不具备唯一性,就难免会遇到价格战,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苏永定:那得看用户对产品的定位。五星级酒店有人消费,大排档也有人消费,这是根据用户需求决定的。很多小的客户刚起步发展,资金有限,他可能就想先过渡性的选择,当然价格越低越好。
  价格战对任何企业来说都不是好事,做生意谁都想赚钱,产品价格太低了就有可能偷工减料,这需要消费者自身进行理性思考。而老牌的、有实力的企业,肯定是用户优先选择的方向。
对于盛达机器来说,出口业务比国内业务更多,相对来说面临的价格战压力要小一些。我们经常跟意大利这些同行同台竞技,不是“窝里斗”比谁便宜,我们要做的是拿出更先进的设备去国际上竞争。从另一个层面说,做企业要有国际视野,如果大家都把目光放在水头和云浮,价格战又如何能避免呢?
 
一代人的共同努力,
缩短了与国际市场的差距
 
  记者:石材机械的下一个制高点是什么?
  苏永定:毫无疑问,下一个制高点是智能化。从手工到自动化,到后来的数字化,再到现在的智能化,这是石材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石材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靠装备的智能化来实现。
    记者:外行对石材产业的认知还停留在传统落后和散、乱、差的概念上,您能否举例描述石材产业的智能化前景?
  苏永定:我们现在的自动成像技术,可以对每块板材进行扫描,收集整理成数据并储存下来,相当于每一片板材都有了自己的二维码,就像人的身份证。
  我们现在的智能排版,可以直接把数据库里建档的板材提出来,进行拼图排列,把每块板材排列到它最优化的位置上,排列出最佳的图案效果,需求方在电脑上看到的,就是将来在工程上呈现出来的实景,可以说“所见即所得”。
  当前,石材产业当前的智能化比较滞后,很多工厂都在向着智能化发展。国家支持打造的“灯塔工厂”,就是通过大规模应用数字化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机器人技术等先进技术,提升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中国已经有了几十家“灯塔工厂”,全球也才100多家。我相信,未来,石材行业也能出现“灯塔工厂”。
    记者:技术迭代迅速,比如之前的自动化,后来的数字化,现在的智能化,盛达机器如何确保竞争优势?
  苏永定:我们每年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并且跟国家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研发新技术。同时,我们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的技术人才,比如聘请博士,聘请意大利工程师,满足产品出口到国外的需求,把研发生产做到欧洲标准,甚至优于欧洲标准。
  正因为如此,经过我们这一代石材机械人的共同努力,缩短了中国石材机械制造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石材机械制造业之间的差距,甚至在部分领域领先于欧美发达国家。
 
对社会做贡献,
不在于钱的多少,发自内心就好
 
  记者:您是晋江市智能装备协会的会长,您觉得这个角色对晋江装备行业能发挥什么作用?
  苏永定:打造千亿级的智能装备产业是晋江政府的大战略。我和同行们是战略中的主角,作为会长,我得为整个行业做出谋划。
  我们协会以前叫装备协会,我当选会长的时候,市领导说,未来是智能化的时代,便加上了“智能”两个字,为行业未来的发展定下基调。
  晋江当前的装备产业主要围绕制鞋设备、服装设备等传统的主导产业服务,但现在3D打印鞋根本就不需要人工,最快3分钟就能生产一双成品鞋。因此,有企业开始做跨领域的工程机械制造。
    记者: 作为松熹中学校董会的董事长,您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苏永定:安海是个千年古镇,也是教育重镇,南宋时期理学家朱熹小时候在我们镇长大,他的父亲叫朱松,在安海做过镇长,为了纪念他们,便成立了松熹中学,松熹中学的校董会也随即成立,校董会成员都会给学校捐款。我前后捐了大概500万左右给学校,最多一次捐了300万。我认为,捐款是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
    记者:这些钱用在什么地方?
  苏永定:主要用来奖励师生。松熹中学是所公立学校,但学校要办好,很多地方要花钱,有了这些款项,我们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聘请师资力量,招最好的老师来学校任教,优秀教师可以补贴5万,在别的学校给出政府规定的同等待遇的情况下,优秀的师资就会来松熹中学了,松熹中现在有很多老师都是博士、硕士。
  记者:您为何热衷教育事业?
  苏永定:做机械制造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技术根基在于教育,要从基础抓起,未来的技术高地一定在中国。我们捐了四五百万给村小学,这次建楼我也捐了300万,给幼儿园也捐了一栋大楼。这不仅是捐钱的问题,而是构筑一种氛围,让全社会都能重视教育。
  记者:我听说您们村里的老人,都能享受到您提供的免费午餐?
  苏永定:这件事我已经做了几十年了,这不是新鲜事。村里男的60岁以上、女的55岁以上,我都提供免费午餐。我给村里建了一个老人活动中心,有的老人可以在这里打牌、运动,中午可以在那里吃免费午餐。村里有五六十个老人需要专人照料,我每年大概投入几十万为他们提供免费食物和支付人工费用。
   记者:助教也罢,赡养老人也罢,为行业做贡献也罢,您能谈谈做这些事情的初衷吗?
  苏永定:我小时候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很早就出来赚钱,文化程度也不高,没有什么突出能力,是改革开放让我赚到第一桶金。作为企业家也好,普通人也罢,感恩社会、感恩国家天经地义。我妈妈也教育我,不能为富不仁,要对社会做一点事情,不是说一定要等到100亿身价后才去做,力所能及发自内心就好。
  做人也罢,做企业也罢,只有不忘初心,才能行稳致远。(本版图片由盛达机器提供)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