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现代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建筑与环境规划探微

2025-01-21 08:49:53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刘利责任编辑:xmt01

  幼儿园作为儿童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其环境设计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认知、社交、情感及身体的发展。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现代教育理念对幼儿园环境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幼儿园环境设计更多关注功能性和基础设施,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环境作为“第三位教师”的重要角色,使环境成为主动参与儿童发展与成长的动态系统。

  在学前教育领域,有几种理论对现代学前教育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约翰·杜威提出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儿童适应社会需求,而不是机械地灌输知识。他强调儿童的主动性与探究精神,主张教育环境应满足儿童的兴趣和发展需求。蒙台梭利教育法强调通过环境准备和自我指导来促进幼儿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则注重幼儿通过与环境互动来构建知识,这些理论为现代幼儿园建筑设计和环境规划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基于上述教育理论,并结合幼儿年龄特征,可以总结幼儿园建筑与环境规划应遵循几个基本原则:首先是安全性,确保所有材料和设施都符合安全标准,避免对幼儿造成伤害;其次是教育性,环境应支持幼儿的学习活动;再次是趣味性,采用富有创意和色彩的设计,吸引幼儿的兴趣;最后是参与性,鼓励幼儿与环境的互动,通过操作和探索学习新知识。此外,幼儿园环境设计还应考虑幼儿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空间和活动区域,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具体规划与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空间布局和功能区划分

  幼儿园空间布局与功能区划分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幼儿活动体验和教学组织效率。幼儿园建筑空间的功能区分设计让每个区域发挥特定的功能,满足不同活动的需求。如设计人员需根据具体活动需求,分别设计封闭性功能区与开放性功能区,具体例如,图书区作为一个读者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区域,设计应封闭且独立,以减少外界干扰,提高阅读和学习的效率;而美术区和娃娃家等区域则可以设计得更开放,不仅便于幼儿自由进出,并增加区域互动与交流。此外还可需设置动静分区,如建构区、表演区和音乐区等动区,这些区域活动声量大,需要较为开放的空间设计以容纳大量幼儿和活动材料。相反,静区如图书区和数学区需要更加安静的环境,以利于幼儿的阅读和学习,因此静区规划应远离动区,以避免噪音干扰。此外,设计师还需重视幼儿园建筑空间的便利性,确保室内“交通”畅通无阻,家具和设备的摆放应尽量避免阻碍孩子的行走路径,以确保其活动安全,还可以在地板上使用不同颜色的地毯来标识不同的活动区域,帮助孩子们识别并记忆每个区域的功能。最后,设计师还需预留集体活动空间,用于举行集体教学、游戏和其他大型活动。

  二、建筑色彩与材料的选择

  建筑色彩会在无形中影响使用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基于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需求,设计师和园方在选择幼儿园建筑色彩搭配时,应注重三个要点。一是健康性,即幼儿园建筑的色彩搭配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需求,避免使用不当造成不良影响,采用柔和的颜色如淡蓝色、浅绿色则有助于创造宁静舒适的环境;二是特殊性,即要求色彩设计既符合色彩心理学法则,又符合儿童的特殊心理,通过色彩运用传达美的享受,充分发挥色彩在儿童成长中的积极作用,例如使用鲜艳的颜色可以激发幼儿的活力和创造力,而温暖的色彩则可以营造温馨舒适的感觉;三是趣味性,即强调通过色彩设计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保持对园区的新鲜感,例如在不同区域使用不同的色彩主题,增加环境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在建筑材料选择方面,设计师和园方要尤为重视材料的安全性。地面材料的选择应特别注重防滑和防撞击性能。幼儿活泼好动,因此地面材料需要能够有效防止滑倒和摔伤,可采用软质橡胶地板,不仅具有良好的防滑性能,还能够在摔倒时提供缓冲,减少儿童受伤的风险。墙面材料上可以选择软质护墙板,这种材料不仅能够防止小朋友在奔跑或玩耍时意外受伤,还能为室内环境增添柔和的视觉效果。

  三、自然光导入与通风设计

  有研究表明,自然光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多重积极影响,如自然光有助于调节人体的褪黑素和血清素水平,可直接影响人的情绪状态,阳光充足的环境能让幼儿感到更加愉快、放松,减少焦虑和不安。而且自然光可以为幼儿提供均匀且合适的光线,对于其视觉系统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相比人工光源,自然光能够减少视疲劳,降低近视发生的风险。因此,设计师和园方需在幼儿园建筑环境中积极导入自然光。例如,设计师可以使用大窗户设计,利用大面积窗户高效引入自然光。窗户的设置应该考虑幼儿的身高,使其能够看到窗外的景观,增加与外界的互动,所以窗台设计不能过高,以增强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设计师也可以通过设置采光天井,将自然光引入建筑内部,如走廊和公共活动区,避免这些空间采光不足。采光天井的设计应结合建筑整体美学和功能需求,同时进行防水隔热处理。此外,在引入自然光的基础上,设计师还要考虑幼儿园建筑的内部通风效果。合理的通风设计能够确保室内空气新鲜和流通,降低病菌传播风险,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例如,设计师可以通过加大通风窗口的面积,并使进风口相对布置,以形成直接、通畅的气流流动线,还可以在建筑的通风口加装导流板或导流百叶,提高通风效率,确保室内空气新鲜。

  四、幼儿与空间的互动设计

  幼儿园空间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环境,它更应该是一个能够激发幼儿主动探索、互动参与的动态生成性场域。对此,设计师需要从幼儿的感官和认知能力的发展需求出发,创造多维互动环境。在触觉体验方面,设计师可以使用不同触感的安全材料来填充室内空间,如木材、软质泡沫、棉麻织物和陶瓷等,让幼儿可以通过触摸感知不同的质感。地面则可以设计成凹凸不平的纹理区,或设置触感路径(如鹅卵石路或软垫小径),引导幼儿用脚感受不同材质。在视觉体验方面,设计师和园方应用多元化视觉元素装饰建筑空间,例如在不同高度设计彩色镶嵌画,增加空间的视觉美感,提升孩子们的艺术欣赏能力;也可以在活动区内设置涂鸦墙,让孩子们用画笔或粉笔自由发挥想象,进行艺术创作。在声音体验方面,园方可以在建筑中增加带有音效装置,如悬挂的小风铃、敲击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墙面装饰,激发幼儿的听觉探索兴趣。此外,为了帮助幼儿认知世界,设计师和园方还可以在建筑室内融入自然元素,激发幼儿对环境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例如在走廊、教室和大厅引入植物墙或微型生态角,或在角落设计小型水族箱、生态瓶,让幼儿观察动植物的生长与变化,强化其对生命的感知。

  幼儿园建筑环境设计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设计师与园方应以幼儿为中心,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在环境设计与规划中创造一个充满关爱与探索乐趣的儿童友好型成长空间,促进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作者刘利系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讲师)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