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校园建筑中的文化底蕴及德育功能探微

2025-01-21 08:47:07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李妍责任编辑:xmt01

  校园建筑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且具备德育功能,彰显着校园的独特风格,承载着学校的历史记忆和人文内涵。校园建筑既是一种空间环境,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是不同时期学校办学理念与育人追求的载体,对于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助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价值。

  校园建筑是校园文化的容器,校园建筑文化则依托校园建筑群体、校园景观等进行空间设计,其所反映的建筑美学和建筑精神,对于师生的人文素养、思想价值和道德观念影响较大,有助于实现育人目标,落实学校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

  校园建筑的文化底蕴,主要是通过实物载体加以呈现的,如校园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体育馆、实验室等,集中反映了学校的人文内涵和精神面貌,从命名开始就赋予了建筑物特殊的文化价值,如四川大学的明德楼,取意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强调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注重对修身养德、至善至美的追求。校园建筑留有学校人文历史发展的印记,存在于校园文化建筑的各个角落,于潜移默化中陶冶着学生的情操,让学生能时刻感受到学校的精神文化和校风校训。如东南大学南校门建设于1933年,设计风格端庄大气、肃穆庄严,门额上先后刻写过“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南门建筑记录着东南大学的发展轨迹,承载着东南大学的峥嵘岁月,作为一种精神信仰,激励着学校师生始终秉承先贤之志向。

  此外,校园建筑的文化内涵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和育人特色密不可分,职业院校的校园建筑不仅具有高校建筑的共性特征,也反映了职业教育的特性。将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社会服务元素内嵌于建筑设计中,可充分展现职业教育的独特文化内涵,突显学院的办学宗旨,展现学校的精神文明风貌,彰显校园建筑中文化内涵的多样性。

  学校建筑利用建筑实体和记忆空间凝聚师生共识,引发师生的情感共鸣,让学校建筑成为了聚集师生精神力量的纽带,成为了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环境,具备陶冶情操的功能,通过打造与师生身心发展相适宜的建筑环境,以达到净化心灵,实现文化熏陶和思想浸润的目的。学生在建筑环境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技能方面的提升,还能够获得师生交流、学习、娱乐的建筑空间,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师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实现师生思想价值的传播与相互影响,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优美宜人的建筑环境也能够缓解师生内心的焦躁、紧张等负面情绪,帮助师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约束其行为习惯。

  再者,校园建筑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建筑空间所创造的氛围,传递的精神,能充当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资源,用环境育人,使校园建筑成为引领师生思想,塑造师生价值观的载体。与校风校训相一致的建筑设计理念,直接承载着学校的文化底蕴,是校园精神的具象化展现,有助于增强师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鼓励师生在现实中践行校园精神,贯彻落实学校立德树人的教学宗旨。如北京大学的红楼建筑,通体采用红砖砌墙,红瓦铺顶,红楼不仅见证了五四运动的盛况,也是先进思想传播的主要阵地,更展现了北大独特的人文个性和育人理念,诉说着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精神,强化着师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师生自觉担负民族振兴的责任使命。

  最后,具有代表的文化景观类建筑,不仅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也已成为师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文化景观类建筑本身蕴含丰富的人文历史、政治思想、哲学伦理以及艺美学等要素,纪念性建筑作为其中的一种,对学校的文化氛围塑造和文化品质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深化学生德育工作的教学阵地,如清华大学的“祖国儿女、清华英烈”纪念碑,就是清华大学光荣革命传统的重要象征。每年清明节和烈士纪念日,清华师生将会组织祭奠清华英烈的活动,激发师生的奋斗之意,厚植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师生传承与弘扬先辈艰苦奋斗、进取献身的精神。

  为充分挖掘校园建筑的文化底蕴,发挥校园建筑中的德育功能,学校一方面要注重校园建筑与地域文化、周围环境的融合,打造具有地域人文特色的校园建筑群,进一步提高校园建筑的人文内涵,增强德育成效。学校可从总体规划布局中引入地域文化,凸显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视觉效果和地方特色,深入挖掘当地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在传承弘扬地域文化的过程中,发挥其育人功能,营造更为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受到正面影响。如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的李时珍雕塑建筑,将育人任务与地域历史结合,将李时珍悬壶济世的仁爱精神与医学生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医学精神融合,以实现对学生精神上的鼓舞和激励。另一方面学校加大对建筑文化的宣传推广,鼓励学生参与校园建筑文化环境建设。通过增设建筑文化教育课程,融入校园建筑案例,让学生学习了解建筑文化,并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景观建筑的设计,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文化品味和审美素养。引导学生用校园建筑来传递价值理念,在此过程中将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校园建筑是文化传播的有力载体,深入发掘校园建筑的文化内涵,将校园建筑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融合,发挥建筑的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学校德育共工作的阵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作者李妍系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本文系陕西省体育局2024年常规课题“体教融合背景下陕西省中小学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40892研究成果)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