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如何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议题,其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全、便利且舒适的体育活动环境,是很多城市进行城市规划的关键。适老性公共体育空间的更新与改造不仅能够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还能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增强社区凝聚力,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运行与和谐发展。
适老性公共体育空间更新改造的关键点在于理解老年人对体育运动的具体需求。相比正常人,老年人群身体机能普遍较弱,运动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对体育器材的安全性要求较高,且老年人感知与行动能力较弱,场地设计应尽量更加开阔、舒适,因此其更新与改造应尽量追求无障碍、舒适性设计。且老年人群对社交互动的需求相对较高,很多老年人喜欢带孩子一起玩耍,或与同龄人一起娱乐,追求热闹,因此社区公共体育空间的更新改造也应考虑到这一点。
通过社会调研、电话问询、网络调研等方式,了解老年人常见的运动方式与种类,如太极、散步、瑜伽等,并收集老年人对现今公共体育空间的改进意见,再根据老年人群身体状况,制定合适的更新改造方案,如优化适老化公共体育空间配比、引入适用于不同老年人体能水平的运动设施、优化场地环境设计、提供多元化服务等。
扩大现有公共体育空间的适老化区域。一般按照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室外人均面积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更新,如社区可增加室内休闲健身区,专门划分场地用于老年人室内健身锻炼,设置像瑜伽室、室内游泳池、室内康复室等区域,为老年人进行瑜伽、普拉提等新兴运动提供专门的练习场地,便于其在炎炎夏日和凛冽寒冬也能舒适运动。室外可扩大老年人活动场地面积,增加更多适老化健身器材,确保老年人运动健身需求被全部满足。如增加散步道、太极广场、门球场等场地,散步道可被设置为环形或线形路径,长度多设计为2km左右,并在沿途设计绿植景观、休息长椅与垃圾回收站、健康监测站等装置。太极广场、门球场等场地应设置在视野开阔且空气流通的地方,并提供护具等设施租借地,激发老年人的运动热情。
增加更多适老化空间设计细节。如在更新或新建的体育场所地面采用防滑设计,使用高摩擦系数的地面涂料、板材等防止老年人滑倒,或适当增强地面弹性,避免老人不慎滑倒时对其关节、骨骼等产生较强的冲击力。对于楼梯、出入口等关键位置,也应安装防滑条、防滑垫等,尽量减少安全隐患。社区还应对新购买或更换的健身器材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保证产品质量,确保运动器材的稳固可靠性,保障老年人的人身安全。体育器材的高度、宽度及抓握点等设计细节,也应符合人体工学原理,且某些特定类型的运动器材,必须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如脚踏板防滑带、泳池边的安全扶手等。在公共体育空间周边应配备急救箱等辅助设施,内部配备老年人常用药品、绷带、消毒用品、自动体外除颤仪等装置,确保紧急救援的及时有效。
最后充分发挥公共体育空间的社交属性。如将老年体育活动场所与儿童活动区相连接,便于老年人运动锻炼的同时,满足老年人监护儿童玩乐的需求。如社区可将儿童活动区域与老年运动场所设置为并列或包围内嵌的形式,老年人易于到达且使用便利,在自身运动间隙抽空观察孩子状态即可,可确保孩子安全,真正实现老少同乐。社区还可专门提供空白场地,便于老年人开展交谊舞、民族舞、有氧操等舞蹈类型的群体运动,并定期组织老年人文体活动、比赛等,不仅能吸引更多兴趣爱好不同的老年人参与进来,也有利于老年人的社交互动,最终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社区还可在公共体育空间周边设立专门的老年俱乐部会所,设计如茶水间、图书角等功能区,让老人在锻炼健身之余,也能享受到温馨惬意的服务。
总之,适老性公共体育空间的更新与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实际运动需求,才能真正打造出既具实用性又十分人性化的公共体育休闲场所,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推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实现老有所健、老有所乐的伟大目标。(作者李智系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