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以文化传承为导向的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创新实践

2025-01-21 08:37:40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孙丹丹责任编辑:xmt01

  文化传承是保持民族特色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之一,承担着将优秀传统文化传薪火相传至未来世代的崇高使命。在建筑景观设计教学中,探索并实施将文化传承融入教学实践的创新方法,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本本土文化根源的理解与尊重,还能激发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文化元素,表达文化立场,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基于文化传承的迫切需求,建筑景观设计教学实践创新路径如下。

  一、引入传统建筑文化,延展专业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可结合建筑景观设计专业特征,选取传统建筑文化相关内容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兼顾专业课教学效果与文化育人效果。教师可导入传统建筑景观设计案例,围绕案例引入传统建筑文化相关内容。例如,北京故宫以其宏伟的布局和精美的细节闻名于世,而苏州园林则以其小巧精致和自然和谐著称,教师可通过分析建筑景观案例中的设计元素、空间布局和装饰材料等,引导学生感受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教师可以与学生探讨传统建筑的文化意义和历史背景。例如,故宫作为皇权的象征,蕴含深厚文化底蕴,苏州园林体现了文人雅士追求自然与宁静的生活理想,进一步深入介绍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核心理念,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建筑布局中的应用,风水学说在选址和设计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儒家思想在建筑中的体现,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建筑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传统建筑的魅力与文化价值,教师可以整合高质量的多媒体资源,如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中国传统建筑的智慧》《中国传世古建》等,通过生动的影像和权威讲解,展示传统建筑的独特结构、精美的装饰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观看之后,教师需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分享观感,进一步思考传统建筑文化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和影响。教师可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现代技术手段,创建互动式学习平台,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探索古代建筑空间,,以此对古建筑建筑结构、历史背景及其中蕴含的文化精髓形成更全面的认识,激发创作灵感。

  二、结合具体建筑作品,拓宽学科专业认知视角

  在建筑景观设计课堂上,教师应导入具体的建筑作品,并从学科专业视角出发带领学生分析建筑作品中的传统建筑文化体现,搭建现代建筑专业学科与传统建筑文化之间的桥梁。教师可通过展示不同时期的传统建筑作品,如唐代的佛光寺、宋代的开封铁塔、明清的故宫等,揭示传统建筑风格的演变规律和文化传承,帮助学生理解建筑设计不仅受技术发展推动,更深受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教师应进一步引入现代建筑作品,尤其是将中华传统建筑元素巧妙融合的标志性建筑,以香山饭店为例,通过分析屋顶样式、色彩运用、装饰纹样等设计要素,探讨其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如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悬山顶样式,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美感,在视觉上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整体色彩以传统的红、黄为主,通过现代工艺和材质的处理,使建筑在保持庄重典雅的同时,展现出鲜明的时代感;大量使用了中式传统纹样,在细节上增添了古典韵味,还通过现代材料的运用展现出新的生命力。除通过展示设计要素,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探讨运用原则与方法以及实践应用与创作指导等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有效地在建筑景观设计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传统建筑文化,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基于传统建筑文化,规划建筑景观设计项目

  教师可拟定与传统建筑文化主题相关的设计题目,鼓励学生在专业课实践中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传承建筑文化。在设计项目任务时,教师可选择校园文化广场、社区公园或市民休闲中心等场所,这些场所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还能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和理解。在选题定位的基础上,教师应要求学生将传统建筑文化元素融入设计中,包括空间布局、空间组织、传统建筑材料(如木材、青砖等)及传统装饰纹样的运用等;同时充分考虑现代功能需求,如无障碍设计、智能化设施、绿色空间配置等。在设计项目实施中,采用设计任务分配与团队协作模式,将学生分为小组,鼓励每位成员发挥特长,共同解决设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习与交流。教师项目开展过程中提供指导,帮助学生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解决技术难题。在项目完成后,教师可组织成果展示活动,让每个小组呈现其设计方案,分享经验与收获,并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从专业角度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深入细致的评价,特别关注学生在创新实践以及文化元素应用方面的表现。这一过程不仅是对学生设计能力的检验,也是对他们创新思维和文化理解力的考核。通过引导学生反思,让他们深入理解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以及如何在现代设计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通过上述教学方法的实施,建筑景观设计专业课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创新能力,实现了对传统建筑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弘扬。这一教学模式的推广与应用,对于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创新精神的建筑景观设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未来,这些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和创新能力的建筑景观设计人才,将肩负起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创造美好的建筑环境贡献力量。(作者孙丹丹系渭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学会2024年课题:基于“环境育人”理念的特殊教育校园景观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JHYBKT2024198)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