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物业> 正文

人人都是参与者 ——多地发挥农民群众主动性推进生活垃圾治理侧记

2024-04-19 15:41:05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佚名责任编辑:xmt02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甘肃漳县等地把“小垃圾”当成“大事业”来抓,在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过程中,在强化制度保障、完善硬件设施的基础上,特别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带动作用和农民群众的主动参与,持续让乡村增“颜值”、提“气质”、强“品质”,让天蓝、水碧、山青、地绿、村美的景色呈现在众人面前。

  扎实调研 群众意愿提升

  “不管是路上还是房子里、院子里,现在都干净得很,我看着就舒服。”家住甘肃省定西市漳县武当乡邹家门村的村民陈红霞如是说。

  乡村道路越来越干净、环境越来越优美,漳县的这一成果离不开当地对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推动——以前的垃圾填埋场变成了现在的村间道路,路旁的垃圾箱摆放得整齐有序,看不到随意抛弃的生活垃圾,田间地头到处春意盎然,一幅和美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源头减量是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关键步骤。为争取村民对生活垃圾治理的支持,各村“两委”积极入户走访调查,扎实做好前期调研,针对村民实际需求,由乡政府统一领导,组织流动垃圾收集车辆不定时上门收集废品,为村民提供消纳渠道,逐步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又让群众见证了“变废为宝”。

  “比如,我们在入户走访时发现,个别群众房前屋后堆放的废纸箱、塑料瓶比较多,影响村容村貌,而后商量由村里设立废品流动回收点,为群众处理废旧物品,不但助力了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还有效地增加了群众收入。”武当乡邓家里村村委会副主任景尕德表示。

  武当乡邹家门村在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的过程中,党员干部亲力亲为,带动群众参与到整治行动中,聚焦村社巷道、河道沟渠、房前屋后等重点区域进行生活生产垃圾大清理、大整治,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邹家门村党支部书记魏泽州说:“全村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迅速行动、持续发力,以点带面全域推进,按照合理区划、制定计划、定人定责的工作思路,聚焦重点区域,落实工作举措,着力营造干净整洁、舒适宜居的人居环境,持续擦亮和美乡村的幸福底色,全面提升乡村‘颜值’。”

  做好分类 技能尽在掌握

  “大家要记清楚喽!厨余垃圾属于可腐烂类型,要倒进绿色垃圾桶;其他垃圾大多不可腐烂,要倒进黑色垃圾桶,一定不要分错……”

  在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张山镇,家家户户门口摆放的绿色和黑色垃圾桶尤其醒目,附近的村民如今已经养成习惯,将生活垃圾分类后投进相应的桶里。

  “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不仅可以把厨余垃圾处理成有机肥料,达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目的,还能减少垃圾运输成本,减轻财政负担,真正做到了一举多得、多方受益。”张山镇镇长张艳表示。随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特别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不断走向深入,来安县各乡镇人居环境状况发生了显著改善,农民群众垃圾分类的意识不断增强,随之带来了生活习惯和态度的转变,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的新路。

  为充分考虑农民群众接受程度和可操作性,力图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张山镇将生活垃圾分为了“可腐烂”和“不可腐烂”两种,“两分”入桶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垃圾分类推行的难度。同时,为提高农户垃圾分类的准确率,该镇实行村“两委”干部包片负责制,即保洁公司在每村配备1名督导员、5名垃圾收集员,跟随垃圾收运车挨家挨户开桶检查,在传授垃圾分类知识的同时,纠正垃圾分类容易产生的错误。目前,张山镇的垃圾分类准确率已经达到95%以上,农户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逐渐养成。据统计,全镇可腐烂生活垃圾每年超过800吨,可以合成有机肥170余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价值。

  “充分发动群众,激发群众意愿,让群众广泛知晓、全面参与,这是垃圾分类成功实施的关键。”来安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将进一步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实施体系,不断提高垃圾分类工作整体水平。

  多方共管 共识深入人心

  “2023年,我们开始探索‘垃圾付费’,目前全县所有行政村都建立了付费制度。”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收转运处置体系基本建成,叠加农村生活垃圾付费制度有效建立,让广大农民群众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有了更深刻、更准确的认识,也调动了人们共同关心参与改善村容村貌的热情。

  难以达成统一意见,这是很多地方推行农村垃圾付费制度遇阻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难点,资中县积极探索,按照“党建引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原则,出台《农村生活垃圾“3+4”处理模式管理制度》。资中县农村面貌改善专班工作人员李利国介绍说,“3”指的是“财政拨一点、社会资本筹一点、老百姓交一点”,共同解决资金问题;“4”指的是“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收转运管理模式。

  制度需要落实到人。资中县不断完善镇、村、组三级联动机制,成立“镇级领导小组+镇级环境卫生管理机构+村级环境卫生管理网络”工作体系,镇级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员;村级明确环境卫生具体负责人员1名,配备环境卫生监督巡查员2名以上;各组明确保洁员数名,负责垃圾付费宣传和上门收取等工作,通过农户付费和财政补助保证其基本待遇。由镇级负责完善财政补贴、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采取“村筹资、镇监管”方式,将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相关开支,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协调配合的格局,推动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在鱼溪镇鲶鱼村的乡风文明公示栏上,村里每月都会考核农户的卫生状况、生活垃圾分类情况,并将农户付费制度纳入乡风文明积分制管理,付费与积分情况同红黑榜评选等挂钩,其中红榜可享受付费折扣。目前,全县正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全覆盖教育引导,充分利用微信群、“村村响”、宣传栏等载体,采取分片包户入户的方式开展政策解读,使“谁污染谁付费、谁受益谁负担”的共识逐渐深入人心,让人人成为乡村治理的参与者,成为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的执行者。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