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随着项目主体结构工程完工,新一轮施工高潮即将到来。作为国内已建、在建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中施工工况最复杂的项目,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综合交通枢纽(GTC)项目内部立体交叉形成二十多个压覆区,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工程。
工程宏伟复杂,难题交织呈现,中建五局项目团队以党建为引领,勇闯协调关、技术关、质量关,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勇闯“协调关”
工期、物资、人员、质量……现场事情纷繁芜杂,而最棘手的莫过于和航站楼标段协调场地,压覆区交叉施工等难题为参建各方带来巨大挑战。
进场之初,长沙机场GTC项目是一个面积20多万平方米待开挖的超级基坑,周长5146米,基坑的形状却极不规则,“四类五轨”纵横交错,一共有3家单位、6个大区、23个小区作业面在这些坑里相互交叉施工。
长沙机场GTC项目各单体工程组成情况复杂,是全国空间关系、施工工况最复杂的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内部立体交叉形成二十多个压覆区。其中交通中心结构压覆在地铁结构上部,地铁结构又与磁浮结构平面交叉、立体压覆,项目整体形成复杂“叠罗汉式”交叉压覆关系。且交通中心、地铁、磁浮的施工单位不同,设计单位也不同,施工协调难度大。面对复杂交叉压覆结构关系,如何保证结构体系精确对接、精确预留是项目需要攻克的重难点。
中建五局作为联合体牵头单位,组织其他施工单位、设计单位,通过采集现场实际测量数据建立BIM三维模型进行结构碰撞,实现精准对接。
在西停车楼建设区域北侧,是磁浮机场站施工区域,这是一条长160米、深30米的深坑,制约着现场建设进度。项目牵头联动局设计研究院,重新对基坑现状及周边环境进行分析,编制出长达73页《西停车楼施工部署优化可行性研究》,凭借详实的理论与论证,成功说服业主及相关方,重新调整工序,较原工期提前120天封顶。
项目自开工以来,18天完成项目临建,23天实现100名管理人员入驻办公,3个月完成1619根灌注桩,7个月完成第1块底板,10个月完成第1块顶板,12个月完成基坑支护及开挖......所有节点均按时保质完成,已形成产值超29.67亿元。
突破“技术关”
面对超深基坑,项目首先要解决的难题,就是复杂基坑群的软岩怎么才能实现快速开挖?
项目大胆启用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9岁的小伙子成立“博士创新工作室”,这支涵盖土建、钢结构、机电、幕墙、装饰全专业的BIM团队,通过BIM技术建立三维模型,引进BIM4D以及BIM5D技术,清晰还原设计图纸范围内各种建筑、结构平面布置,对施工过程进行预演把控,对各个重难点工序进行施工模拟。“项目开工伊始,BIM技术即同步应用并贯穿项目全寿命期,累计应用点共计30余项。”工作室负责人陈镜丞介绍,经过20余次反复验证,编制施工方案逾百份,确定“3+3”的“开挖+支撑模式”,提高开挖效率近40%。
项目还在现场布设35个摄像头,采用AI技术识别不规范行为,能够在发出预警的同时上传云端、监督实施整改,推动项目管控从被动监管向“教练式”主动监管,事后监督向“教练式”事前事中监督的双转变。
机场不停航的同时,高峰期33台塔吊在高空“起舞”,钢铁长臂360°旋转,在空中“擦肩而过”,不免让人提心吊胆。但陈镜丞却十分有把握:“不用担心,肯定不会撞上。”防撞工作是团队攻坚的重难点之一。依托摄像头全方位监控,利用5G网络,实现吊钩作业可视化,并接入吊钩追踪视频系统,在有效避免超载、超限、违规操作的同时,确保塔群之间时间和空间的避让,极大提高运转效率,“塔群舞”节奏律动,吊装实现时空自由。
严控“质量关”
该项目是湖南省窗口工程,品质建设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项目部编制极具针对性的《GTC项目质量管理办法》,明确岗位质量管理职责,将质量巡检、工序验收、首件验收等步骤流程化、表单化,确保项目质量体系正常运行。
为强化项目自检和预警能力,阻断不合格材料进场使用的风险,项目5天内完成改扩建工程首个工地试验室建设。各方人员多次到场开展砼强度、钢筋连接质量等抽检工作,抽检合格率均为100%,真正实现“一次成优”。
未来,两条地铁线,一条城际快线、磁浮线,一条高铁,从四面八方汇聚,将在这里完成与长沙黄花机场的互联互通,“零换乘”的梦想将在这里变为现实。
在长沙机场GTC项目,人们可以感受真正的“陆空”总动员,中建五局建设者们,正全力以赴,全力确保竣工交付,为“中部第一航空枢纽”建设贡献央企力量。(邹 硕)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