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玉湖成公园新“顶流” 杭州城市缘何新中心地标频出

2024-11-26 12:14:48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王燕维责任编辑:xmt01

  11月中旬周末,杭州天气时晴时雨,但依然有近10万人次来到了良渚新城的玉湖公园。首日人流量超5万人次、首周共接待了40万人次,月初开园的玉湖,已然是杭城公园新“顶流”。

玉湖成公园新“顶流” 杭州城市缘何新中心地标频出

  从玉湖、杭州国家版本馆、“梦山径”,到良渚博物院、良渚文化艺术中心,余杭的公共文化建筑似乎总是自带“网红气质”,格外容易成为“顶流”。

  余杭区,作为杭州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通过打造城市新中心,实现了“颜值”与“内涵”的齐头并进。其中,良渚文化作为余杭区的重要文化资源,融入成为独特的建筑特色,更为城市新中心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超美超出片的玉湖

  复刻了良渚遗址“山丘水城”布局

  “拍照很出片,遛娃很舒服。”这是吕先生带着女儿赶在玉湖开园后第一个周日游玩后的感受。他先是被朋友圈里的照片所吸引,“曲折跨湖的浮桥,白天远景很出片,夜晚灯光亮起来之后,又像是彩虹横跨的感觉,太美了。”

  实地探营过后,吕先生印象最深的就是建筑与装置设计的大气。“玉湖北面的‘玉见未来’圆环,直径15米很大气。对面的美术馆建筑,双环的造型,也很别致。”

  “整个玉湖项目的布局设计,围绕着‘山丘水城,渚上未来’的理念。”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度参与了玉湖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总承包工作。玉湖项目设计常务副经理王斌斌从2019年7月份就开始进入项目组工作。他告诉记者,玉湖的规划设计布局,一脉相承自良渚古城遗址复原布局。

  站在玉湖南侧,视线向西北角看去,是利用场地开挖形成的湿地岛屿“芳渚艺林”,其中设置有栈道、水杉林,以及多处艺术装置。那里就是“山丘”的复刻。

  “公园在原有水系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设计,构造水系挖出来的泥土堆成了公园外围的绿化坡地,形似良渚古城遗址复原图上的外围土丘。结合玉湖公园周围的城市化建筑,构成了城、水系、山丘的空间体系。”

  除了规划布局,玉湖的设计中多处借鉴了良渚玉壁的造型。

  “玉湖名字中的‘玉’字,就是点题良渚文化。”王斌斌说,玉湖美术馆以两个玉璧交互形象为建筑灵感,象征“璧玉礼天”的理念。馆体的外立面幕墙特意采用了数码打印玻璃和智能调光玻璃材质,在夜晚亮灯时的状态,色泽与良渚玉的颜色接近;北岸广场的标志性装置“玉见未来”和南岸上岸市集建筑的俯瞰造型,灵感也都来源于良渚玉璧。

  造型、颜色、质感

  公共地标喜欢借鉴这些良渚元素

  在良渚遗址东南方5公里左右,是新晋“网红”街区——玉鸟集。来到这里的人,经常一眼就能看到“栖息”在屋顶之上的“玉鸟”。在这里,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玉鸟”艺术造型,或“落脚”于屋顶、或“栖息”于树枝、或“漫步”在草地……

  这一只只“玉鸟”,似乎就是跨越时空的“对话”载体。

  良渚文化,这一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古老文明,以其精美的玉器、宏大的古城遗址和独特的水利系统闻名于世。在众多的良渚文化玉器中,玉鸟形象不断发展、丰富,且数量众多。跨越5000年时空,如今的良渚文化“玉鸟”,成为了良渚“玉鸟集”的设计“灵魂”。

  在余杭的公共地标建筑中,良渚文化的美学元素,造型、颜色、质感,都被一一应用到了建筑美学中。

  2008年对外开放的良渚博物院,由英国建筑师、建筑界最高奖——普利兹克建筑奖的2023年获奖者大卫·奇普菲尔德操刀设计。博物院建筑构造的设计灵感来自于良渚古城遗址中的一堆散落在地的玉锥。建筑师从四个长方体体块出发,精心打造一种五千年前文明与如今繁华社会的交融感。

  被昵称为云城“压舱石”的杭州西站站城综合体“云门”,整体造型方中取圆,源自良渚玉琮。建筑外墙主色主要采用浅米色、米灰色系,体现良渚玉器的颜色和质感;边缘细节采用圆角、曲线、转角切割等手法,体现了良渚玉琮纹饰繁密细致的特点。

  浙江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核心区(中轴线)的封面级地标:余杭国际体育中心,建筑设计汲取了良渚玉璧、径山茶田等余杭文化元素。

  良渚古城里有稳定的村落,考古复原的村落建筑风格,也在建筑设计中被引用。世界级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设计的良渚文化艺术中心,以及玉鸟集都整体强调了良渚文化的传承,成为连接良渚过去5000年历史文化和未来梦想的精神纽带,也是文艺青年必打卡场所。

  “颜值”与“内涵”并重

  城市新中心的文化内核

  五千多年前,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良渚先民们凭借着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生存智慧,营建了一座宏伟壮观的古城——良渚古城。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为我们展示了五千多年前人类城市建设的卓越成就与非凡技艺。

  五千年后,在每一个建筑设计团队的“朝圣”之行中,良渚文化的美学基因被传承和演绎。

  作为中华文明圣地,“文化”二字始终贯穿于余杭的更新蝶变之中。2022年,余杭首次提出“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而后又陆续提出良渚文化大走廊与城市中轴线建设的新概念。年初,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核心区(中轴线)建设全面实质性启动。核心区域全长2.5公里的中轴线,通过打造文化新地标、提升文化韵味,塑造出了独具余杭特质的城市气质。

  上个月,“何以文明·遇见良渚”2024全球巡展新加坡特展开幕。86岁的新加坡著名城市规划师、被誉为“新加坡城市规划之父”的刘太格在致辞中表示:特展为新加坡人提供了一个领略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与城市文明的难得机会。今天的建筑规划做得好,也会成为未来的古迹。他希望新加坡的建筑规划师们能从良渚文化中汲取灵感,打造更多传承文明基因、具有永恒经典美学的作品。

  作为中华文明起源地的余杭,五千年时光流彩,凝结成如今“颜值”与“内涵”并重的杭州城市新中心,厚植文化底蕴、深耕人文沃土、提升产业活力,也给予了余杭站上杭州“C位”(中心位置)的底气。(王燕维)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