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检测管控、实景现场监测、进场教育管理……日前,在中铁城建横沥岛2021NJY-12地块项目部智慧工地指挥中心,项目团队正在运用基于“互联网+智慧监管”的创新模式,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信息化监测,赋能施工一线质量管控。
智慧化实时监测、精准化质量防治、人性化教育管理,自施工进场以来,项目团队就树立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创新质量管理模式,抓实质量管控工作,推动项目提质增效。
实时检测
智慧赋能加速度
“彭霆威,你负责实测的2号楼13层砌体结构垂直度的数据与其他人的相差有点大,再测量一遍。”“朱恩涛,先别离开,2号楼10层抹灰工程还有一个阴阳角方正没有测量到。”……在该项目智慧工地指挥中心,项目工程技术负责人马雪涛正与现场实测人员进行“隔空”喊话,身前的大屏幕正实时显示这次实测实量的数据。
面对传统人工检测速度慢、易错漏的问题,该项目建设人员积极探索、推广使用智慧工地平台和经济管理系统,实现了实测数据的实时传输与自动处理,大大提升了工程效率。
据马雪涛介绍,智能测量仪器(激光测距仪、回弹仪、钢筋扫描仪、楼板测厚仪等)连接157智慧工地平台,同步管控,实时上传实测数据,平台自动迅速计算测量数值的合格率,确保结果的准确率。这种高效的联动模式不仅大幅度提升了实测实量的工作效率,较传统人工汇总方式可以有效节约30%实测实量数据汇总时间;而且未实测部位会在平台上显示,实现项目测量点位100%覆盖,有效避免了遗漏。
据悉,中铁城建积极在项目中运用157智慧工地平台,借此提升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除了智能质量模块,该平台还在应用智能进度方面,将BIM模型与现场有机结合,快速实现计划进度和进度模型的视觉展示,达到施工进度智能化管理的效果;在应用智能安全、智能劳务模块方面,实现作业人员进场教育、考勤记录、持证上岗等全覆盖管理,提高现场安全管理效率,减少工人劳薪纠纷。
通过对质量安全、进度技术、物料机械、环保监控、劳务、BIM、智能生产工具等7类业务进行数字化监管,该项目实现场景化体验、智能化提升、自动化作业、规范化管控、智慧化分析,有效提升了工地的管理水平,智慧赋能项目建设加速度。
质量攻关
科学防治有精度
“楼层柱子纵向钢筋外伸部分间距偏差大,发生移位、偏位情况”“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存在裂缝”“墙面抹灰后,在门窗框与墙面交接处等其它不同层相交处出现裂纹”……面对这些建筑工程的“多发病、常见病”,该项目为员工贴心准备了一份“对症下药”的“治病手册”。
“我们成立一个QC小组专门进行质量通病攻关,并且制定了一个质量缺陷防治手册,让大家提前预防,把质量常见病扼杀在摇篮里。”该项目负责人邬文锋介绍道。
采用成品硅胶塞进行封堵提升外墙螺杆孔洞封堵一次验收合格率、采用充气气囊隔断施工工艺保证现浇混凝土梁柱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强度、采用筏板基础后浇带混凝土分隔施工技术阻止筏板基础混凝土流入后浇带……项目团队对这些难题的防治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共提炼出八类23种质量通病的防治方法,编制了《建筑工程质量缺陷防治手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手册》及《屋面工程策划》等指导手册,并对管理人员进行标准交底,指导现场作业施工,明确岗位职责与工艺做法,统一标准,将质量问题消灭于萌芽中。
“这本手册也不是包治一切、一成不变的‘万能药’,我们还在施工过程中不断积极探索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注意总结经验,待施工工艺条件成熟时再进行相关内容的补充和修订。”邬文锋说道。
反思教育
以人为本显温度
“你一定要遵守操作规范,我和孩子等你平安回家。”这一幕温馨场景发生在该项目安全质量反思屋内,钢筋工唐余的妻子正在通过视频连线,叮嘱自己的丈夫注意安全质量操作规程。
该项目在现场创新打造集教育、培训与自我评估于一体的安全质量反思屋,增强劳务工安全质量责任意识。
在这里,劳务工人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观看优秀质量管理实践和安全事故案例,从真实情境中汲取经验教训,特别是与家属的视频连线,将父母的挂念、伴侣的叮咛、儿女的期盼,转化工友的质量防范与安全规范意识,保障自身安全和项目平稳可控。
与此同时,项目部在反思屋内准备了安全质量图册,上面详尽记录了安全操作规程、质量管理标准以及常见问题的预防与处理措施,图文并茂的风格、清楚易懂的内容,成为作业人员随身携带的“安全与质量指南”。
自反思屋启用以来,已陆续对现场12个主要作业班组共计110余名违章人员进行反思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除此之外,该项目还通过设立积分超市、开展无人机巡视、执行样板引路和举牌验收制度等,深入开展质量提升活动,以精细化管理赋能项目提质增效。(陈 颖)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