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建筑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文明衡量的关键指标,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地域性作为体育建筑的本质属性,在体育建筑形式的设计与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体育建筑形式设计的重要考虑范畴。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地域化符号视角,通过对地域环境、地域文化、地域经济技术等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思考,探究体现地域要素和满足居民需求的体育建筑设计策略,旨在为塑造城市文明风貌、打造城市鲜明特色做出贡献。
地域化符号不仅包括物质性的,同时还涉及精神文化层面,将其作为体育建筑的设计来源,不仅能够增强体育建筑设计的美感,带给人们视觉上的享受,还能够为体育建筑增添文化内涵,展现当地的人文风貌,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因此可以将地域符号融入体育建筑的设计创作中,赋予体育建筑以地域特色,打造地标性城市建筑,以此来增强体育建筑的设计感和人文性。如赤壁市体育中心以“山水赤壁、凤舞龙盘”为核心构思,以赤壁市“山水共城市风光一色,古韵与现代风采齐飞”为发展主题,整体设计形态如凤凰之翼,将体育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传递出人、自然以及建筑和谐相处的现代化思想,充分展现了赤壁市的山水文化。
地域化符号融入体育建筑设计不能舍本逐末,既要考虑体育建筑的审美性和人文性,同时也不能忽略体育建筑应有的实用功能,除此之外,基于地域化符号视角下的体育建筑形式的设计,不仅要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要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涵、环境特色,以及依托当地经济技术的发展,进而实现地域化符号与体育建筑的相互渗透。
地域化符号作为一个地区的物质、精神、文化、历史以及经济技术的综合表现,对其内涵本质进行深入剖析,是将地域化符号应用于体育建筑形式设计中的基础和前提。影响体育建筑设计的地域化符号主要包括地域历史人文、地域自然环境、地域经济技术三方面。其中地域历史人文主要包括当地的人文风俗、文化传承等对体育建筑的美学影响,因此体育建筑形式的设计能够从当地的传统建筑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传统民风民俗、传统手工技艺等领域汲取养分,激发设计师的设计灵感,进而实现地域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的有效融合;地域自然环境主要是指当地的地形因素的适应性、气候自然因素的相互匹配,以及自然资源的融合利用,将绿色化可持续化的发展理念融入体育建筑设计中;地域经济技术则是指当地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受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同的影响,体育建筑在设计中的技术应用也有着明显差别,最终会影响体育建筑整体的艺术风格呈现。
基于此,体育建筑形式的设计一是要满足地域经济的发展。首先对体育建筑的选址规划加以明确,与城市整体规划和布局保持一致,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制定项目实施开展的方案和计划。一般来说,体育建筑在城市中的选址分为城市中心、城市中心边缘,以及城市郊区三种情况,其中交通要素成为城市体育建筑选址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充分考虑城市交通情况,确保体育建筑的正常有序使用。其次要结合城市对于体育建筑的实际需求,明确体育建筑的设计定位,不仅要满足基础的体育活动需求,还要弥补现有体育建筑设计的不足,提升体育建筑设计的舒适度,同时满足大型赛事、大型演出以及大型会议等活动的多方需求。充分利用体育建筑周边的公共基础设施等,打造一个集聚体育运动、教育教学、医疗卫生、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配套建筑于一体的小型生态圈。体育建筑设计还要综合考虑空间布局和功能组织,体育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实现不同功能空间的灵活应用和高度整合,以空间的集约化利用促使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最后要立足地域技术,在体育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尽可能使用当地材料,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凸显体育建筑设计的地域性。同样在体育建筑屋盖形式和结构的选择中,也需与当地的经济技术相匹配,并且要符合节能绿色的发展要求,在体育建筑的场罩棚设计、整体形态设计以及功能结构设计中,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有效利用当地的材料资源和技术条件,创新性结合新技术与新工艺,彰显体育建筑设计的时代性、艺术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二是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通过对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环境因子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进行体育建筑设计创作,才能够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个性化、本土化体育建筑设计方案。首先要适应当地地形,体育建筑设计要顺应当地的地势地形,最大程度地延续保持原有的地形风貌,在现有自然地貌的基础上,实现体育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的高度融合和有效衔接。如昆明市呈贡区的地形呈现出由南至北逐渐升高的趋势,在建设设计昆明市呈贡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的过程中,整个场地被划分为南北两个台地,采用电梯来连接两块台地,项目规划涉及五栋公共建筑,图书馆与博物馆位于较高的北侧,公共艺术中心和活动中心位于较低的南侧,档案馆在两台地之间,其整体走势与当地地形保持一致。其次体育建筑的设计要适应自然气候条件,依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来选择合适的体育建筑形式。基于此,体育建筑的设计要积极回应气候条件,促使体育建筑摆脱当地气候的限制,打造更加适宜、绿色的场地环境。如大兴安岭体育文化中心,其场馆在设计中将主场馆、训练馆等进行有机整合,尽量减少建筑表面在环境中的暴露,同时根据当地多风雪、气温低的特点来塑造建筑形式,采用大地蓄热性能来调节建筑温度,以最大限度确保体育建筑的舒适性。
三是注重地域人文符号的创新性利用与创造性转化。地域文化符号的引入不仅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灵感碰撞,同时也赋予了体育建筑设计以文化内涵。首先是充分挖掘当地传统文化元素,尤其是地域传统建筑文化,对传统建筑元素加以提取、重组和创新利用,进而更加直观鲜明地展现体育建筑设计的民族性和地方性。如在黔东南凯里民族体育场设计过程中,设计者提取当地民族文化中的鼓楼、风雨桥等元素,将风雨桥与看台上方的环廊加以创新结合,在主入口处引入吊脚楼样式,使得体育建筑整体传递出鲜明的民族风格和传统韵味。其次是对地域传统图案纹等加以利用,以传递出美好愿景和美好追求,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图腾的应用,传递出腾飞、自由与繁荣之意义,同时也象征着体育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受众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最后人文思想与哲学观念的融合也是体育建筑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影响因子,设计中对于天人合一思想的融入,与现代设计所追求的绿色化、可持续化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如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整体设计,其中圆形的鸟巢和方形的水立方就内含着天圆地方的传统思想。
综上,地域化符号在体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是避免城市建筑同质化的有效举措,也是提升体育建筑精神归属感和人文认同感的重要方式,因此需加大对于地域化符号的挖掘和创新利用力度,以打造更多地标性的体育建筑。
作者刘涛系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体育部讲师;范丹丹系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学生处讲师;牛欢系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体育部助教;曲昌航系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体育部助教;本文系陕西省体育局常规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在陕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3601);陕西省体育局常规课题“数字赋能背景下陕西省体育公园智慧化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40019)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