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得尤为迫切。建筑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其应急设备的功能和性能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结合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分析建筑应急设备的重要性、现状及提升措施,以期为我国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提升提供有益借鉴。
建筑应急设备在防灾减灾救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一是保障生命安全。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中,建筑应急设备为被困人员提供紧急救援、避难和逃生通道,有效降低人员伤亡。如消防设备、紧急照明、应急疏散指示标志等,在关键时刻能救命于水火。二是减少财产损失。完善的建筑应急设备能够降低灾害损失,保障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安全。如防震设防、防洪设施、安防监控系统等,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三是提高社会稳定。及时有效的应急响应能够减轻灾害带来的社会恐慌,维护社会稳定。建筑应急设备的完善,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全社会应对灾害的能力。2024年1月23日,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经历了一场7.1级地震,震源深度达到了22千米。在这次地震中,尽管震级较高,但由于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及时的应急响应和有效的救援措施,地震造成的伤亡相对较小。此外,在这次夜间地震中,建筑应急设备的功能和性能也得到了实际的检验。消防设备、紧急照明、应急疏散指示标志等在救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人员的安全疏散提供了关键的指引的同时,防震设防、防洪设施和安防监控系统等也展现了其在实际灾害中的重要性,它们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当前建筑应急设备事业提升仍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一是法规政策尚不完善。目前,我国尚缺乏针对建筑应急设备的统一法规政策,导致各地建筑应急设备配备标准不一,难以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例如一些地区可能只关注消防设施的配备,而忽视了对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应急设备。二是应急设备的品种和数量在不同建筑中也存在不平衡。在一些地震不活跃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防震设备就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三是应急设备使用率和维护情况也不理想。部分建筑应急设备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缺乏定期维护和演练,导致实际使用效果不佳。这种情况在一些老旧建筑中尤为明显,这些建筑的应急设备往往因为年代久远而功能退化,急需更新和升级。
提升建筑应急设备功能的措施建议。一是完善法规政策、统一应急设备配备标准。建立健全建筑应急设备的法规政策体系,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建筑企业的责任,确保法规政策的贯彻执行。制定建筑应急设备配备的国家标准,明确各类建筑应急设备的种类、数量和配置要求,确保应急设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二是加强应急设备配备管理。建立健全建筑应急设备配备的审批、验收、维护和监督机制,确保应急设备的质量和有效性。提高应急设备使用率。加强应急设备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建筑使用者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确保应急设备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三是推广先进技术。鼓励建筑企业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提高建筑应急设备的智能化和适应性,如采用智能报警、自动喷淋、紧急照明等设施。四是开展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建筑应急演练,提高建筑使用者和救援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救援。
践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升建筑应急设备功能的进路。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我们认识到必须将提高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纳入战略规划,从制度的顶层设计出发,理顺建筑应急设备事业发展路径。二是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是提升救援效率的关键。二十届三中全会决议中强调要加强对基层应急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同时加强基层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物资的及时供应。三是推动防灾减灾救灾科普宣传。结合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广泛开展多种层次、多种类型的防灾减灾救灾科普宣传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通过教育和培训,确保每个人都能在灾害发生时做出正确的反应。四是探索新技术下的全行业建筑应急设备提质增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应急设备的智能化、网络化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智慧应急是新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创新的希望所在。我们需要把握这一趋势,推动应急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提高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救援行动的效率。此外,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及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任务日益艰巨,随着社会救援职能向全灾种方向拓展,应急装备行业将更加注重产品之间的联动和配合,形成更加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通过体系化的发展,可以更好地整合各种资源,提高应急救援的整体效能。
总之,完善建筑应急设备功能和提高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努力,才能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有效地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作者:古丽娜·朱马汗 冯骁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