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许多历史悠久的传统民居建筑逐渐被现代化的商业写字楼以及住宅小区所替代,或者由于年久失修、缺乏关注度,被遗忘在角落里,无人问津。当前,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为乡村旅游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一过程中,传统民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与乡村民俗文化的有机结合体,显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对于吸引游客、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如何将传统民居与智能科技相结合,实现古老建筑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成为大众广泛关注的话题。
一、智慧家居系统:打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智慧家居系统能够借助大数据与数字化技术,对室内家具设备进行远程操控,以及自动化调节室内温度、湿度、灯光等,使得家居环境更具个性化、更加便捷温馨。因此,在中国传统民居改造过程中,设计师可创造性运用现代智能化技术,在传统民居建筑中安装智能传感器、智能开关、智能照明等设备,实现对家居环境的智能管理和控制,提升居住的安全性和舒适度。首先,智能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房屋内外的温度、湿度、烟雾等环境参数,一旦检测到异常情况,系统会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例如,安装烟雾、气体和湿度探测器,用来提醒烟雾、漏水或气体泄漏事件发生。其次,智能开关和智能照明系统可远程控制灯光、电器等设备的开关,提高居住的便利性和舒适度。例如,当居住者即将回到家中时,通过手机APP提前打开照明系统,可实现远程照明,提高安全性和便利性。最后,传统民居建筑设计在提升整体室内环境舒适性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居住者的个性化需求,根据居住者的年龄、职业、兴趣等个性化需求进行创新设计,使得室内空间更加智能化、智慧化。例如,根据老人的健康需求,传统民居设计可融入更加安全便捷的家居设备,给老人佩戴智能手环、智能血压计,可让亲属实时了解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根据健康监测数据及时发现健康问题;还可安装适合听障人士的门铃,当老人存在听力障碍时门铃可显示谁在门外,提醒老人开门。
二、智慧节能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家园
传统民居建筑设计主要遵循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理念进行室内环境设计,十分注重绿色节能,尽可能减少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伤害,如布局结构讲究坐北朝南、背山面水,既有助于保持室内照明与温度的适中,也能够最大程度利用水资源,有效解决城市用水问题。但由于传统民居主要采用木材修建,以砖石作为承重保温材料,不仅容易引发火灾,使得大量木材资源被消耗,而且砖石材料的保温性和隔热性较差,无法满足当前人们对于居住环境舒适性的需求。基于此,传统民居建筑设计需顺应当前社会发展潮流与趋势,积极运用现代的智慧节能系统进行改造。例如,利用智能温控系统可根据室内外的温度变化自动调节室内的采暖设备,避免能源浪费。同时,通过智能窗帘和智能照明系统的结合,可灵活控制光照和通风,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此外,智慧水源管理系统也是提高传统民居节能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智能监测和控制,合理利用雨水收集、灌溉和循环利用系统,降低水资源的消耗,实现节约用水,并在传统民居周围建造池塘等,借助池塘中的水生植物和鱼类动物实现对雨水的过滤。到了夏季,池塘中的水资源在高温作用下产生蒸发现象,从而达到为建筑降温的功效,最终实现节能与节水的双重目的。
三、智慧传承与创新:古老文化焕发新生机
传统民居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更在于其背后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例如,北京四合院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四面围合而成,其中主要折射出传统宗法秩序及封闭性民族性格,但庭院中植树种花、建假山盆景,则又体现出将自然生态环境纳入民居内的生态特征。客家土楼是中原汉族移民闽西山区建筑的特色民居。客家人为防范山地土匪及当地人的侵袭,没有利用当地丰富的森林资源建筑外墙,而是利用夯土技术掺上少量石灰、细砂和碎石,夯出坚硬如石的四层高的承重外墙。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传统民居建筑需进行一定的改造优化,依托数字智能技术,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与建筑智慧传播到更远的范围。首先,通过利用创新科技,可实现对传统民居文化的数字化保存和传播。例如,借助3D模型将传统民居的歇屋顶样式、青砖墙体结构、木雕门窗等进行立体化展现,人们可全方位了解传统民居的建筑形态以及采光、通风等设计;并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让用户带上VR眼镜“走进”这些传统民居,沉浸式了解福建土楼、开平碉楼等传统民居样式,在虚拟环境中漫步,探索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同时,结合智慧旅游系统,将传统民居打造成文化旅游景点,提供多种文化体验和互动方式。游客可通过智能导览、智能讲解等方式,全面了解传统民居的历史和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智能化技术与传统民居建筑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设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随着传统文化与旅游热的不断兴起,智能科技的应用能够为传统民居建筑创新发展、传统民居文化传播推广提供良好助力,使得传统民居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魅力。(张红玲 李多;作者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本文系202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