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塞尔维亚的一个寒冷夜晚,孙礼渊站在电站项目的工地上,耳边是轰鸣的机械声和工人们忙碌的脚步声。尽管夜幕降临,工地上依然灯火通明。孙礼渊一边巡视工地,一边与工人们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
“今天的进度怎么样?有什么需要我帮忙解决的?”他俯身问一位正在操作机械的工人。工人们纷纷向他反映工作中的问题,孙礼渊认真倾听,并一一记下。他知道,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项目的进度,此时,安全高效地抢回工期已经成为了他的首要任务。
沈阳建筑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学士孙礼渊,现任中建三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国际公司塞尔维亚电站项目经理。这个项目是塞尔维亚建国以来最大的能源项目,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2020年的疫情让项目进度严重滞后。
为了抢回工期,孙礼渊被任命为项目经理。他迅速制定了“十步走”方案,重新编排施工计划,强化工序衔接,实行KPI节点考核,最终使施工效率大幅提高,成功抢回落后进度。
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他不仅密切监控工程进度,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更将工人们的生活和安全置于首位。为此,他精心组织了两支“青年突击队”,并加强安全培训,旨在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加警惕,预防事故的发生。
他经常深入工地与工人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工作感受,发现工人们对安全操作规程理解不透彻,可能导致安全隐患。为此,他亲自设计并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安全培训计划,帮助工人深入理解和掌握安全操作规范。
在疫情期间,项目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物流受阻、人员流动受限,工程进度一度受到严重影响。然而,孙礼渊始终保持着冷静和坚定的态度。他迅速调整施工计划,优化资源配置,确保项目关键节点能够如期完成。
同时,他积极与当地政府和相关合作伙伴进行沟通,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通过有效的跨文化沟通和紧密的合作,他成功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在此前已经完成的斯里兰卡ODEL商场扩建项目中,孙礼渊引入了信息化设备管理系统,大大提升了项目的科技管理水平。这一系统实现了设备检查、维修的在线操作,减少了因设备故障引起的工期延误风险,综合创效100余万元。通过诸如此类的创新管理,他不仅解决了项目中的实际问题,还为公司树立了良好的技术形象。
此外,孙礼渊还通过租赁闲置资产,解决了资源浪费问题,为公司创造了可观的收益。他编制了《公司海外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将闲置资产对外租赁,年租赁收益达200万元。这一举措被集团公司认可为业务及收益创新的有益探索,并向全公司推广应用。
从寒夜中的电站工地到技术创新的前沿,孙礼渊用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在每一个具体的工作中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心血。
他的故事,正是无数中国工程师在国际舞台上辛勤付出和不懈追求的缩影。未来,期待他继续在国际工程领域奋力前行,为实现更多的跨国工程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文郝晔)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