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千年遗珠耀太行 ——河北邢台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纪实

2024-08-20 13:56:28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王建业 任天辉责任编辑:xmt02

  邢台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脉南段东麓,不仅有着鲜明的地理特征,还孕育了厚重灿烂的邢襄文化。它历经3500多年行政建制未曾中断,仅旧称就有襄国、邢州、顺德府等。近年来,邢台下大力气做好历史遗存遗迹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奋力擦亮“太行泉城美丽邢台”新名片。

千年遗珠耀太行 ——河北邢台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纪实

  老街区焕发新活力

  这座古城“一道双城六坊”的规划格局很有特色。“一道”即古官道,是顺德府城最早的传统南北轴线,由北长街、南长街、东门里街、府前街等构成。“双城”指明清时期形成的府城和关城,府城在北,是居住生活空间,有科教文卫等配套设施;关城(也被称作南关)在南,是商贸集市,衣食住行等物资在这里生产、交易。“六坊”包括开元寺街坊、清风楼街坊、北大街街坊、马市街街坊、羊市道街坊、天宁寺街坊。

  “南长街北长街,南北长街通南北”。这是当地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也说明了南北长街对于邢台的重要意义。它坐落在中轴线上,贯穿古城,曾是达官显贵、豪商巨贾的聚居地。如今,街道两边特色小店鳞次栉比,小摊小贩吆喝声古朴悠扬,市井烟火味十足。据了解,为了让老街道更加整洁、有活力,当地在保持原有格局和风韵不变的基础上,不仅对其环境卫生进行整治,还重新设计美化了沿街房屋外墙,并对商户摊点秩序进行疏导维护。与南长街的热闹喧嚣不同,北长街则要幽静许多。这里聚集了咖啡馆、美食店、文创店等,不仅成为年轻人创业的沃土,也是市民的网红打卡地。

  古风依旧在,繁华犹可追。邢台近年来以“关城动起来、府城亮起来”为目标,按照“分步实施、分批启动,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的原则,推进古城保护修缮,逐步实施清风楼街坊、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修缮和风貌提升,在充分保留古城肌理和人际脉络的基础上,采用“绣花”“织补”方式进行微改造,改善人居环境品质,推动文旅、文创等产业融合发展。

  散落古城的璀璨“珍珠”

  漫步街边,不胜枚举的古建筑宛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散落在寻常巷陌,照亮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未来。“邢台建筑风貌呈现出连贯的时间序列和发展脉络,以中国传统风貌为主,存在少量民国时期中西合璧式以及反映新中国不同时期风格的时代风貌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保护价值。”邢台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申名办负责人乔玉辉说。

  清风楼坐落在府前南街北端,位于中轴线上,是古城的中心。它始建于唐,现为明宪宗成化四年(1468年)顺德知府黎永明修建,楼高七丈余、共三层,重檐歇山式结构,下面砖石筑台,上面斗拱飞檐,庄严雄伟,为昔日古城最高点。古时,人们凭栏远眺,市肆鳞次栉比,太行远山青黛,邢州全景尽收眼底,故有“郡楼远眺”之称,被誉为古邢台八景之一。

  在清风楼西北侧不远处,有一座建于唐代的道德经幢。它高约7米,由顶、身、座三部分组成,幢身为八面棱柱体。733年,唐玄宗李隆基亲注《道德经》,后令天下诸州皆于观内立石刊刻。739年,邢州刺史李质遂于邢州龙兴观内,立此经幢,后被移到现址。如今,巍然耸立的道德经幢不仅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也是人们了解这座城市沧桑历史的重要窗口。

  “目前,邢台共有历史建筑227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不可移动文物2478处。”乔玉辉告诉记者,“为了保护传承、活化利用好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邢台出台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进一步明确了管理职责和保护措施,完善了名录保护制度,为相关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大山深处的石堡

  离开城区,驶向太行山深处,记者来到有“中国北方千年古堡”之称的英谈村。它三面环山、东面临河,村落依形就势。红色石寨与村后红色山岩浑然一体,高低错落、层层叠叠,远远望去,犹如一座精巧紧凑的红色城堡。

  “外看三层楼,近看不是楼,一层一个院,无梯能上楼”。这是古寨房屋建筑的真实写照。漫步其间,循石路缓缓而上,一座座石楼耸立两旁,刚才还在楼底,不一会儿就到了楼顶,让人称奇的是楼顶之上还有院落。坐在街边的老人,三三两两在阴凉处编织手工,小巷幽深,岁月缓缓而流,一种宁静和谐之感油然而生。

  说起村名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历史。村民路书玲介绍说,传说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军来此安营扎寨,留下营盘;明永乐二年,有一户路姓人家从山西迁来此地,由于发音误传,“营盘”就成了“英谈”。

  “这里还是重要的革命老区。”路书玲说。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机关部队曾多次来到英谈村,冀南银行也在这里诞生。当时村子只有百余户人,但参军的就高达三四十人,其中有六名在战场上光荣牺牲,成为了革命烈士。

  “目前邢台有9个村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75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均完成挂牌保护,并建立了信息档案。”乔玉辉介绍说,“近年来,邢台市持续加大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力度,不仅出台了保护条例,还积极探索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模式,并将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与促进乡村振兴、改善原住居民生活条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保护中改善民生。”

  (王建业 任天辉)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