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跨越90年 闽台“建筑师”们的交集延续

2024-08-13 14:23:40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李百加 杨程晨责任编辑:xmt02

  本报讯 在福建泉州市博物馆中庭,来自台北科技大学的陈炳睿和一位大陆同学拉动锯齿切割木料,同组的其他团员负责搬运、打磨木材,固定夹具以确保木板紧密贴合。

  酷暑的闽南,正午湿热难耐。这个团队正加紧为大木作品忙碌,过道里锯齿嘶鸣、木屑飞溅。摊在一旁的草图已被阳光晒得滚烫。他们准备运用榫卯结构拼合木板、制作长椅,并安装具闽南特色的燕尾脊。

  “我们采用传统民居常用的十字直榫结构稳定长椅和椅脚,这是最具挑战的一部分。”陈炳睿7日说,“我们团队心很齐。大家来自两岸不同的大学,但是有一个共识,就是制作一件融入闽南特色的家具。”

  2024第七届两岸大学生闽南文化体验营已进入尾声,近20所大学的70多名学生趁最后时间给团队作品赶工、润色。体验营期间,“匠心独运——传统建筑大师王益顺特展”暨“溪底派王氏大木传统营造技艺”交流会同时举行,台湾传统建筑研究者、画家李乾朗给同学们授课,并一一点评团队作品。

  两岸学生分九组,青年朋友互相搭档。“建筑可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从年轻人中走过的李乾朗如是说,两岸学生制作同一尺寸的木作,可能手法上不太一样,就有点像90年前的王益顺和陈应彬,“既是合作,也是竞争”。实操搭建不仅在于学习技术,更是在帮助人认识同伴。

  “三扇屏风”是现场的一件“明星作品”。它由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洪亮带领小组完成,菱花型斜交门窗是第一道屏风,传统屏背式扶手椅为第二道,背后窗则是第三道。他介绍,作品是对闽南古厝空间设计的“转译”。搭建前,团队参访了许多古厝,“大家对于以屏风表达三进院落意象的想法,几乎是全票通过”。团队工作告一段落,洪亮被“借”去隔壁组,于木作设计上“题字”:华金传芳。

  他们的作品因为只表现传统建筑顶部的红瓦砖而独树一帜。“瓦”的材料源自各组用过的磨砂纸,来自金门大学的吴羽桐认为,“华金传芳代表传统,还蕴藏着现代的废物利用、永续发展概念。” (李百加 杨程晨)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