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基于造字思维的建筑装饰设计教学探索

2024-07-29 16:48:32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黄叔界责任编辑:xmt01

  汉字造字思维,根植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先民们通过观察自然、模拟物象、抽象概括等方式,创造出了既具有直观性又富含深意的汉字符号。这种造字思维不仅体现了古代先民对事物的深入观察,还蕴含了联想、类比、隐喻等创造性思维。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领域,如何借鉴和应用这种造字思维,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灵感,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创新教学理念,融合造字思维

  在建筑装饰设计教学中引入造字思维,首先应注重尊重与传承传统文化。汉字的造字过程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较高的美学价值。建筑装饰设计教学中,教师可深入解析汉字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构造原理,让学生深刻理解“形”与“意”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如何通过简洁的线条和符号表达人类世界的复杂概念和内在情感,帮助学生明确形式与功能和谐统一的重要性,打造出兼具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的建筑装饰设计作品。其次,造字思维不仅局限于文字领域,其背后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可以跨越学科界限,为建筑装饰设计提供新的灵感来源。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打破传统设计思维的束缚,将艺术、文学、历史、科技等多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均融入设计过程。例如,结合古代建筑中的汉字装饰图案,带领学生分析汉字元素与建筑设计的融合规律,把握不同建筑风格所使用的汉字造字思维,为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传统元素的运用提供灵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跨界思维,使其设计出既具时代感又不失文化底蕴的作品。最后,在建筑装饰设计教学中应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造字思维强调“以简驭繁”,即用最少的元素表达最丰富的信息,这种理念与当前社会所倡导的绿色建筑、低碳设计等理念不谋而合。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设计中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问题,使得学生进一步明确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挖掘造字思维内涵,充分拓展教学内容

  建筑装饰设计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思维与创意创造能力,教师应重点解析汉字造字法的各种思维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汉字造字思维的内涵、外延,并将其灵活地运用于建筑装饰设计中。其一,象形思维。即通过具体形象来理解和表达抽象概念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形态,如山川、水流、动植物等,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形态所蕴含的美感和设计灵感;或者让学生观察不同形态的色彩搭配和材料质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元素巧妙运用于建筑装饰设计中,使设计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其二,指事思维。在建筑装饰设计教学中,指事思维能够帮助学生更清晰地明确设计意图,并通过象征性符号或直接指示的方式将设计概念传达给受众。这种思维方式促使学生在设计初期就深入思考设计的核心价值和目标,从而确保设计作品能够准确传达出预期的视觉效果和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运用指事思维来分析空间需求、人流动线以及视线关系,从而制定出合理且高效的空间布局方案。例如,在商场内部设计中,设计者首先要识别商场的核心功能区,如品牌店铺、餐饮区、休息区及中央广场等。这些区域如同汉字中的关键笔画,各自承载着不同的功能与意义;然后运用指事思维中的“指示”原则,结合汉字笔画的连贯性与流畅性,规划出清晰的人流动线,并设置宽敞的走廊、明确的指示牌以及吸引人的店铺布局,引导顾客自然流动。同时,考虑到视线关系,设计师可为商场内部空间设置视觉焦点,如同汉字中的点睛之笔,增加大型艺术品、互动装置或特色店铺,以吸引顾客的目光并引导其视线流动。其三,会意思维。会意即将多个独立的意义单元重新排列组合,以形成新的意义。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会意思维来创造具有丰富内涵和深刻寓意的设计作品。例如,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运用会意思维来布局,如苏州园林通过“借景”“对景”“分景”等手法,将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有机结合,打造出层次分明、节奏有序的空间序列。其四,形声思维。即将表示意义的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旁相结合来创造新字。形声思维中的“形”与“声”的关系,可启发人们在设计中注重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以及视觉与听觉等感官体验的协调。例如,在室内设计中,设计师可选择合适的材质、色彩和光影效果来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在景观设计中则可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和水景设计来创造出宁静、和谐的声环境。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首先,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装饰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造字思维元素,及其在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例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外观设计源于对汉字“華”的意象升华。馆体立面取自繁体的“華”字,并对其笔画构成和造字方法深入探究,形成层层复叠的“華”字意象,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还展现了现代建筑的技术美感。在设计山东省东营市检察院这一建筑时,设计者直接以汉字“山”的字形作为建筑立面的设计元素,各建筑单体相连、高低有致,四个立面均对应着“山”字形,寓意执法如山。这种设计既符合检察院对建筑语意的深度要求,又体现了汉字的对称、平稳、简洁之美。其次,采用实践教学法。建筑装饰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开发一系列与造字思维相关的实践项目,如“汉字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传统装饰图案与现代材料的结合”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设计技能和方法,同时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还可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建筑等场所,了解其中的装饰元素与汉字文化的联系,为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最后,运用数字化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装饰设计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CAD、SketchUp等设计软件,指导学生进行数字化设计实践,更加直观地展示其设计创意和方案效果。同时,还可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设计探索和实践操作,提高其设计效率以及精确度。

  推广以赛促学,培养学生的造字思维运用能力

  建筑装饰设计教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建筑设计专门技能,使其能够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的设计场景与要求进行灵活创新设计,打造出兼具艺术美感与文化内涵的设计作品。基于此,在教学阶段,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建筑设计实操能力,采取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模式,通过组织一系列校内外的建筑装饰设计比赛,加深学生对造字思维与建筑装饰设计之间的联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与创新能力。例如,结合象形造字法中的辞格式思维创作隐喻主义类建筑,让学生充分考虑建筑外观外形对于人类思想意识的启发作用,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或造型进行创意设计,以表达希望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再如,组织汉字文化主题建筑改造设计比赛,要求学生结合汉字造字思维对历史文化价值深厚的古书院进行改造设计,引导学生以“书”字为设计灵感,通过书架、书桌、灯光等元素的巧妙布局和装饰,将书院打造成为一个充满书香气息和汉字文化底蕴的学习空间,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把握汉字与建筑之间的内在联系,营造出浓厚的汉字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对汉字文化的理解。

  总之,融合汉字造字思维开展建筑装饰设计教学有助于学生打破传统的设计思维,学会从实际生活或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使其更加尊重传统建筑与历史文化,自觉弘扬中华汉字文化,创作出更加优秀的建筑艺术作品。(作者黄叔界,单位北部湾大学。本文系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一般项目”《基于汉字造型的坭兴陶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研究》(项目编号为23BWY007)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