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传统建筑文化在影视作品中的融入与传播

2024-07-29 16:47:06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马丹责任编辑:xmt01

  传统建筑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建筑文化中的建筑风格、建筑元素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新时代新背景下依旧能够焕发出新的活力,彰显出独具特色的人文价值、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其在影视作品中的广泛应用,直接为影视作品增添了历史人文属性,丰富了画面表达,深化了精神内涵,同时也创新了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播渠道,推动了传统文化与影视作品创作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发展。

  一、传统建筑文化在影视作品中的融入

  中国传统建筑类型丰富多样、历史悠久,涵盖宫殿、坛庙、寺观。以及民居等。建筑文化不仅在物质形态上呈现出多元性,更是精神文化一体性的典型代表。影视作品是新时代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只有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并通过带有时代色彩的影视语言将其传递出来,让受众产生文化共振和情感共鸣,才能创作出高质量的影视作品。传统建筑文化中巧夺天工的技艺、独具特色的结构、特色鲜明的风格、丰富深厚的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与智慧,其在影视作品中的融入与应用,为影视作品主题的凸显和艺术审美的呈现做出了贡献。以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其场景设计的空间打造中融入了山西传统宅院的建筑风格,影片中的大院院墙可达三丈之高,大院整体形状结构如堡垒一般,建筑设计极为考究,院落群体的俯视图整体构成一个“囍”字,院子有独立的大门,屋顶上设有相连的通道,屋檐上整齐的大红灯笼,与影片中气势磅礴的大院形成鲜明的对比,以高大森严的封闭性深宅建筑侧面营造出影片中所着重封建礼教制度下的压抑氛围。影片巧妙地应用建筑风格和建筑结构来深化点明作品的主题,以空间密闭的晋派建筑来传递出封建思想下女性生存的不易,同时以不同建筑构图画面的呈现来预示影片的发展走向,借助建筑的符号化语言功能将主人公颂莲的悲惨一生刻画得淋漓尽致,最终传递出在封建礼制的压迫之下女性的悲剧结局是注定的这一影片主题。

  二、传统建筑文化在影视作品中的传播

  传统建筑文化在影视作品场景空间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交代了影片的时空关系,塑造了角色形象,还展现了不同社会背景下人物内心的真实活动,暗示着人物的命运走向,同时也侧面讲述了影视作品的剧情进展,起到了烘托氛围的效果,促使影视作品的创作整体更为丰富,传达出影视作品深厚的人文内涵。基于此,影视制作人要深刻认识到传统建筑文化在影视作品创作中的功能价值,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创新性地融入传统建筑文化,进一步创新传统建筑文化在影视作品中的传播形式,以此来实现传统建筑艺术与影视美学的交相辉映。

  挖掘传统建筑文化中的视觉美学元素,创新融入形式。首先要立足影视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创作背景,选择合适的建筑文化元素,深入理解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建筑文化的特色特征和整体风貌,进而将建筑文化元素融入创作之中,根据影视作品的人物和情节创作需要加入建筑文化元素,从而加深受众对于建筑文化的印象和记忆,助力传统建筑文化在影视作品中的有效传播。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将客家土楼传统民居元素融入影视作品的创作中,充分利用圆楼同心圆形状的奇异造型和精巧别致的建筑结构,迎合了影视制作者对于影片海天相接与海天倒置的创作思想,同时利用土楼屋门在内、高窗在外的建筑风格,为影片情节的推动和重大转折的出现创建了良好的空间环境,如通过高出窗户的俯瞰,促使湫发现了椿的秘密,为影片高潮情节的到来做好铺垫。同时圆楼整体上呈现出族群生活状态下带有枷锁的平衡感,而影片中则以椿偷养鲲,预示着这种原本规则下的平衡将被打破,同样也有利于影片主题思想的传达。除此之外,传统建筑元素在影视作品场景设计的应用,需要避免一味地照搬和复制,尤其动画类影视作品,本身就带有变形与夸张的色彩,因此需采用发展性的眼光对传统建筑元素以结构重组以及简化变形等方式进行创造性转化,真正打造出具有民族性特征的建筑视觉语言,增强传统建筑文化在影视作品传播中的影响力。

  融入无国界版视觉语言,打开国际传播市场。传统建筑文化在影视作品中的传播不仅要关注国内市场,还要积极推动我国影视作品的国际化发展,以中西方传统建筑文化相融合的形式构建影视场景,利用海外受众对于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好奇心,以影视作品为主要载体,立体化、全面化地呈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促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中外受众的互动中实现广泛传播。动画影片《成龙历险记》中,中西方传统建筑文化相融合的构思十分值得参考借鉴,其巧妙地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西方传统建筑文化融入影片,不仅为受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体验,同时促使受众领略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之美,这为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影视作品中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此,影视制作者应注重本土建筑文化与世界各国建筑文化的有机结合,遵循本土建筑文化特色保留的原则,确保本土化与国际化发展之间的平衡,充分发挥影视作品场景设计作为无国界视觉语言的优势,组合利用不同国家的传统建筑元素,进一步拓宽影视作品场景空间设计的范围,在推动文化国际化传播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中国影视作品的质量,着力引发海内外受众的文化共鸣,将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播阵地拓展至海外,持续性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

  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推动传统建筑文化的数字化传播。数字化技术对于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有着重要价值。具体来说,依托数字化技术,对我国传统建筑开展数字化复原工作,并根据影视作品的创作需要,将难以见到或是已经消失的传统建筑再次呈现出来,同时利用特效技术,将传统建筑以更加逼真和震撼的效果呈现在受众眼前,增强影片的视觉冲击力,为受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受众能够亲身体验到传统建筑中蕴含的美学元素和人文元素。此外可以依托数字化技术创建数字化场景,打破实景场地搭建的传统制作方式,创造含有传统建筑元素的虚拟场景,并且增加受众与影片中建筑的互动,引导受众“畅游”传统建筑文化,并且参与影片情节的发展,以此来增强受众的观影体验,提高受众对于传统建筑文化的关注度,以互动性和体验性更强的方式促使受众深入感受传统建筑文化,以一种新型方式促使建筑文化遗产再次彰显其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在技术与艺术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为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播插上了数字技术的翅膀,在数字化技术的助力下,为传统建筑文化在影视作品中的创新性发展赋能,为讲好传统建筑文化、传播好传统建筑故事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作者马丹系渭南师范学院讲师)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