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乡土建筑保护策略

2024-07-16 10:07:09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郭巧玲责任编辑:xmt01

  乡土建筑作为地域文化的独特载体,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是当地人民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许多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乡土建筑被拆除或改造,造成了文化遗产的严重损失。然而,目前针对乡土建筑的保护政策与措施还不够完善,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致使乡土建筑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此,本文将从地域文化视角出发,详细探讨乡土建筑保护的有效策略,旨在为乡土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尊重自然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首先,乡土建筑应尽量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以保持建筑的原始风貌和地域特色。这种选择方式不仅可以保持建筑的实用性和经济性,更能够体现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理念。例如,在福建土楼的保护中,可继续使用当地的土、石、木等材料加以修缮,以确保建筑的稳固性和历史感。其次,乡土建筑的布局和规划往往会根据当地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进行设计。在保护过程中,乡村建设者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尊重原有的建筑布局和规划,尽量避免破坏自然环境。同时,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使乡土建筑更好地融入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例如,在四川省沙坝土楼的保护中,可以合理布置植被、水系等自然景观元素,营造与土楼风格相协调的自然景观;在保护过程中,强化土楼作为当地文化符号的地位,通过展示与土楼相关的历史、文化、民俗等内容,使游客能够在欣赏景观的同时,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内涵。

  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

  第一,乡土建筑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在保护过程中,乡村建设者应深入挖掘乡土建筑的文化内涵,包括当地的民俗、传统技艺、宗教信仰等,以传承和弘扬当地传统文化,增强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例如,在湖南省土家族建筑的保护中,可以通过纪录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展示土家族吊脚楼的建造过程、独特结构和精美雕刻,以及土家族的传统民俗活动,如土家年、赶年场等,让更多人了解土家族建筑的魅力及其背后的文化故事;或在土家族聚居区设立民俗博物馆、建筑艺术展览馆等,展示土家族的传统技艺和建筑文化,并组织游客参与土家族的传统民俗活动,如歌舞表演、手工艺制作等,让游客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土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第二,乡土建筑保护不仅仅要保存其物质形态,更要传承其背后的传统技艺。在保护过程中,当地政府应加强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培训,鼓励年轻人学习并掌握这些技艺,并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促进社区参与与共建

  其一,乡土建筑是社区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要想促进乡土建筑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各地应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使其成为保护工作的主体。通过加强宣传教育、组织社区活动等方式,增强社区居民对乡土建筑的保护意识和认同感。例如,江西省在鄱阳湖大堤的保护中,大力组织社区居民参与保护工作,让他们了解大堤的历史文化价值,增强其保护意识。其二,乡土建筑的保护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各地应积极争取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的支持和帮助,邀请乡村艺建、乡村建筑保护方面的专家、学者及设计团队进行合作共建,为保护乡土建筑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可以通过开展公益活动、文化交流等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支持。例如,在福建省土楼的保护工作中,政府与企业合作开展旅游开发项目,既为土楼的保护提供了资金支持,又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乡土建筑不仅是珍贵的物质遗产,更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是地方特色和民族精神的直接体现。因此,在保护乡土建筑时,各地需坚持地域文化视角,既要关注建筑的物理形态,更要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通过科学的规划、合理的利用和广泛的传播,使乡土建筑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郭巧玲,系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本文系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科研项目资助“陕西关中社火的艺术特征与地域文化影响研究”,项目编号为:24XKY05)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