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中国石材全联行”之① 嘉祥石雕:是传奇,更要传承——访首届“国家乡村工匠名师”杜运伟

2024-07-09 13:33:59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袁然责任编辑:xmt02

  编者按:

  6月27日,全联石材业商会主办的石材雕刻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山东嘉祥召开,这是石材行业对嘉祥石雕的认可,更是对嘉祥石雕的关注,也是凝心聚力对嘉祥石雕搭建未来发展的助力平台。

  作为本次会议的承办者,杜运伟用44年如一日的执着和努力,在嘉祥石雕产业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嘉祥石雕产业走到了生死抉择的关键节点。对于早已将自身命运与嘉祥石雕的发展融为一体的杜运伟来说,除了深深地担忧之外,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和期望。近期,本报记者受邀与其就嘉祥石雕的未来发展进行了一次深入对话。
 

“中国石材全联行”之① 嘉祥石雕:是传奇,更要传承——访首届“国家乡村工匠名师”杜运伟
 

  “嘉祥石雕成就了我”

  记者:杜会长,分享一下您跟嘉祥石雕的故事吧。

  杜运伟:我是嘉祥人,一个地地道道的山沟里的农民,从事雕塑雕刻技艺至今40余年。

  7岁开始跟随爷爷学习石刻,曾步行走遍十里八乡去临摹碑刻,慢慢痴迷上了雕刻艺术,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12岁时,我的作品《石刻麒麟》获山东省妇联举办的展览一等奖、国际儿童工艺品展二等奖。14岁的时候,我与哥哥一起创作了嘉祥县的标志性城市雕塑——麒麟,现在还矗立在市中心。我的作品《麒麟望月》,被文化部作为中美文化交流作品赠给了美国,现收藏在美国国家博物馆。

  在嘉祥石雕的传承和发扬中,我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极大肯定,先后获得“济宁市新长征突击手”“济宁市十大杰出青年民营企业家”“齐鲁文化之星”“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乡村工匠名师”等荣誉和称号。做为一个嘉祥石雕传承人,是嘉祥石雕成就了我,我为嘉祥石雕感到自豪。
 

“中国石材全联行”之① 嘉祥石雕:是传奇,更要传承——访首届“国家乡村工匠名师”杜运伟
 

  我的企业山东三圣玉雕有限公司,包含了文旅、文化、文创等产业,有高级设计师16名,省市工艺美术大师80名,专业技术人员200余名,年产量10万余件。公司设有国家工艺美术大师——薄自洋工作室、国家乡村工匠名师——杜运伟工作室、市级非遗工坊等。公司拥有“青墨玉”等多项专利,产品从研发、生产到销售具有全链条竞争力,玉石雕系列产品在市场占有率曾经高达58%以上。

  我们团队成功设计建设了山东沂南红色文化(红嫂)影视基地、潍坊金泉寺、河南开封府、包公祠、清明上河园等文旅项目,完成了高度9.99米的山东蒙山“福寿康宁”鼎、被国家领导人誉为“中华石雕之最”的开封御林军大象等优秀作品。

  记者:作为全国的石雕之乡之一,嘉祥石雕的特色是什么?与莒南、曲阳、青田、惠安等其他石雕之乡比较,嘉祥石雕有何特殊之处?

  杜运伟:与南方石雕相比较,嘉祥石雕无论是石材材质、地理位置、历史积淀、文化内涵、传承技艺都具有独到的优势。早时,嘉祥石雕以牌坊、园林为主,雕刻手法大气豪放、粗犷又不失细腻,颇具北方特色;而河北曲阳以人物为主,福建惠安则以碑刻为主,作品比较圆甜。

  记者:在嘉祥石雕的传承和发展中,或者您个人的从业经历中,有哪些经验值得与整个石雕行业共享?

  杜运伟:我有两点思考和感受。

  一是对石雕产业或任何一个产业而言,政府层面的战略引领是非常重要的,把产业摆在什么样的位置,产业就会有什么样的出路。石雕产业和环保其实不是对立面,而是相生发展的概念,我们倡导绿水青山,如果叠加EOD模式,高质量发展石雕产业是可行的。

  二是产业发展要适应市场需求和形势变化。嘉祥石雕之前以园林、牌坊等城市建设需求为主,现在建筑业下行,市场需求下降,石雕的着眼点也要随之变化,比如转型到随手礼(砚台、属相摆件、茶宠等),或者生活实用型产品,只要产品好,就会有刚需。
 

“中国石材全联行”之① 嘉祥石雕:是传奇,更要传承——访首届“国家乡村工匠名师”杜运伟

 

  嘉祥石雕的前世今生

  记者:嘉祥石雕有18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深深地融入了嘉祥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中。在全国一些地方,传统产业的传承与发展,偶有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您能否谈谈,嘉祥石雕得以传承至今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杜运伟:嘉祥石雕发展至今,其实很不容易,这凝聚了世世代代嘉祥石雕人的心血。嘉祥石雕从东汉晚期的画像石至今已延续1800多年,这是文明和历史赐予嘉祥石雕的底蕴和内涵。

  嘉祥石雕产业虽历史悠久,但早期是没有“嘉祥石雕”这一品牌概念的。经数代人的守成创新,形成了10多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嘉祥石雕远销海内外百余个国家与地区,享誉全球。1996年,嘉祥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石雕之乡”,2008年,嘉祥石雕也被列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终于有了金字招牌。

  在鼎盛时期,嘉祥石雕产业的年销售收入达50亿元,利税超4亿元,从业人员近10万人。在南部山区的纸坊镇、满硐镇、马集镇等地,财政收入的40%,农民人均收入的70%来自于石雕及其关联产业,是名副其实的惠民产业、富民产业。

  从这个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嘉祥石雕之所以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有三个核心因素:一是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滋养出一代又一代对石雕有着天然热爱与亲近的传承人,正是这些传承人的前赴后继,谱写了嘉祥石雕产业的美丽传奇;二是嘉祥本地石材天青石资源独特,因无毒无味受到市场喜爱,三是离不开政府的高瞻远瞩和大力扶持。

  记者:数据显示,中国石材行业这两年的发展状况总体上不容乐观。石雕做为石材产业的一个门类,市场发展状况如何?

  杜运伟:石雕产业的发展不容乐观。对外而言,市场需求萎缩;对内而言,嘉祥石雕面临环保的严重问题。双重压力之下,嘉祥石雕困难重重。

  我估计,未来五至十年,都是经济发展的困难期或调整期,石雕产业的跨越发展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嘉祥石雕现在的基本情况?比如企业数量、规模、从业人员、产值等。

  杜运伟:嘉祥石雕目前正常存续的石雕企业大概有80家左右,大多都是小规模企业或者个体商户,从业人员估计还有1000人左右,年产值很低。

  嘉祥石雕从业者从之前的十几万人,到现在的不足千人,很多好的技艺师傅都到外地去发展了,导致嘉祥石雕这个非遗技艺的流失,连带对周边经济发展及人员就业也造成很大影响。

  记者:嘉祥石雕曾经的辉煌与当前的冷清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反差,这个现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杜运伟:2016年以来,嘉祥石雕产业传统露天作业的生产方式,满足不了环保的要求被依法整顿,而新的石雕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造成全县石雕产业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市场正被其他地区的同行蚕食。

  嘉祥石矿封山禁采以来,很多到嘉祥的订单,都是拿到外地去选材定制。这样一来,几个弊端就出现了:企业成本增加,税收都贡献给了外地,周边的就业率降低,产业进入了恶性循环。

  特别是人才的流失,让我倍感心痛。嘉祥至少有上万名技术工人被迫到河南、湖北、云南、贵州打工,成为当地石雕加工业的教师,为嘉祥石雕业培养了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

  在短短八年时间里,全国除了原四大石雕之乡外,又迅速增加了河南驻马店,湖北麻城、随州,重庆大足等石雕产业区。比如山东莱州,在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示精神下,按环保要求,把石材老基地重新启动起来。目前,济宁的汶上白石、泗水柘沟的“鲁灰”石,也是按照绿色矿山模式在正常生产与经营。

  对比之下,我认为,嘉祥石材封山禁采局面的形成需要深入研究与探讨。
 

“中国石材全联行”之① 嘉祥石雕:是传奇,更要传承——访首届“国家乡村工匠名师”杜运伟

 

  “嘉祥石雕绝不能丢”

  记者:面对现状,您作为全国工商联石材业商会常务会长、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政协第十四届济宁市委员,对于复兴嘉祥石雕产业,有没有思路或者方向?您认为瓶颈在哪里?

  杜运伟:嘉祥石雕是传奇,更要传承。嘉祥石雕如果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丢失了,我们就是千古罪人,我充满深深的忧虑,也一直在寻找突破口。

  我认为可以采用EOD(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打造国际石材循环产业链,做长江以北最大的石材循环产业,把石雕作为大石材产业的其中一个配套,打造成嘉祥石材产业中的一环,用石雕赋予石材不一样的历史和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嘉祥石雕的现状。

  要说瓶颈,我认为要明确产业的定位,这是嘉祥石雕振兴的关键。对于环保问题给嘉祥石雕产业发展带来的制约,这是发展中的问题,需要用发展的方法去解决。对此我是充满期待的。
 

“中国石材全联行”之① 嘉祥石雕:是传奇,更要传承——访首届“国家乡村工匠名师”杜运伟
 

  记者:目前而言,这只是一个初步想法,还是作了实质性的推进工作?

  杜运伟:这个思路的形成,我投入了不小的资金,做了深入调查、论证和规划。总体来说,我提议以石雕产业基地为平台,从四个模块去发展——

  一是城市艺术、园林艺术产业模块,从而延续和保留嘉祥传统的石雕艺术风格;

  二是文创产品及工艺品模块,加快文创产品、工艺品与家装、公装等产业的融合发展,让石材以不同形式走进千家万户;

  三是依托本地源头石材天青石,开展绿色矿山循环经济产业模块,打造中国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四是借助嘉祥两大港口优势,申请筹建石材保税仓库模块,便捷全球石材进出口,打造长江以北石材集散中心和枢纽平台、世界石雕文化产业传承创新基地。

  按照这个思路,建设中国(嘉祥)石雕石材文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分步投资、分步实施,描绘年产值500亿、年税收超10亿的石雕蓝图。

  目前,我已经在做一些石雕产业再启航的推动工作。比如“麒麟觅境”项目,以“曾子孝道”思想为核心,以石雕艺术为主题,集文旅酒店、博物馆、艺术研发为一体,总建筑41435平方米,目前已投资了2亿多元。

  记者:石雕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嘉祥石雕现在人才流失相当严重,要振兴嘉祥石雕这么大的产业和规模,人才需求怎么解决?

  杜运伟:我是济宁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目前协会还有70多名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的团队,我自己也还有市级非遗工坊和国家工匠大师工作室,当然也有部分人才可以利用柔性引进的方式。我曾经办的石雕职业学校,也培养过大批的石雕技术人才。这些老底子都还在,我相信,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本报记者 袁然)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