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充分发挥中转企业在散装水泥 行业发展中策源地作用 ——专访上海市水泥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匡鸿

2024-06-25 13:04:19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邵锋燕责任编辑:xmt01

  本报记者 邵锋燕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进一步落实,水泥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水泥生产集中度进一步加剧,必将对散装水泥的发展模式带来深刻影响。在华东区第33次散装水泥工作联席会期间,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专题采访了上海市水泥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匡鸿先生,希望为散装水泥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分发挥中转企业在散装水泥 行业发展中策源地作用 ——专访上海市水泥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匡鸿
 

  记者:水泥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同时又是高能耗、高排放的商品。自1956年起,我国在兼顾发展生产和节能减排的原则下,将水泥散装化确立为重要的产业政策。此后,全国水泥散装化进程不断深入,为建材行业贯彻落实中央“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决策作出贡献。多年来,上海市是全国散装水泥行业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请你介绍一下上海散装水泥发展历史脉络。

  匡鸿:上海的散装水泥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上海受资源、环境等因素制约,近30家地产水泥“全能厂”陆续关停转产,现仅存3家粉磨站,产能维持在300万吨。为了满足上海每年2000多万吨的水泥需求,长三角及长江经济带近90家水泥生产企业,通过铁、公、水物流输入上海。由于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企业和建设工地储库存量受限及物流成本影响,遍布在上海及近邻区域紧挨着江河建成的60余家散装水泥中转设施,成为上海散装水泥消费市场的集散地和稳定上海散装水泥应用的策源地。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上海的中转散装水泥企业已成为散装水泥行业应用发展的市场主体。

  目前,在沪实行备案的中转散装水泥企业有39家,备案中转企业的散装水泥库有249个,合计库容规模近百万吨。2023年度统计,经中转散装水泥企业的经销量为802万吨。此外,在沪销量较大的水泥生产企业,采用直供或与中转企业合作方式供应企业自产品牌的散装水泥。如海螺水泥自营或租用7处中转散装水泥设施,全年直供散装水泥约600万吨;南方水泥、金峰水泥、华新水泥、亚东水泥等企业,通过与中转散装水泥企业合作租赁等模式,全年直供散装水泥约900万吨。上海的散装水泥使用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2023年全年消费水泥2862.77万吨,其中散装水泥2633.1万吨,散装率达92%。

  记者:据了解,上海市行业管理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以“好材料”为切入点,聚焦“好房子”建设,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特别重视水泥材料的闭环管理,请您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匡鸿:上海市、区(县)各级政府及散装水泥管理机构,结合上海推广散装水泥应用实践,在建立健全水泥生产企业、经销企业和建设施工企业有关发展散装水泥的各类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基础上,把水泥生产企业作为“发散”的源头,把建设工程使用散装水泥作为“发散”的牛鼻子,推动了散装水泥行业的发展。尤其是1990年,时任上海市长朱镕基签发上海市政府26号令——《上海市散装水泥管理方法》,使上海散装水泥的发展步入快车道,在全国率先走上“依法治散”的道路。

  当前,上海把发展散装水泥工作的重心转到中转散装水泥企业上。上海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把中转设施及企业视同水泥生产企业实施监管,上海市建材业管理办公室1997年5月下发《上海市水泥(中转散装水泥)产品准用管理实施细则》,把中转企业纳入准用证管理,《实施细则》对中转散装水泥企业的人员素质、规章制度、中转规模及条件、试验室及计量要求、进、出库管理、环保管理、统计报表及样品管理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尤其是必须“建有合格的化验室”、具有“试验室合格证”,以保证对“进库水泥质量的验收和出库水泥的复验,并向用户提供试验报告”,成为中转企业申办《准用证》的主要前置条件,使当时建设和投运的中转散装水泥企业,从初创到运营就有章可循,奠定了上海的散装水泥中转企业规范运营基础。2015年,市住建委下发《上海市建设工程材料使用监督管理规定》中,再次明确将散装水泥中转视同水泥生产,一并纳入“备案证”管理,重申中转散装水泥在质量诚信管理的重要性。中转散装水泥的“准用证”改备案管理后,政府相关部门对中转散装水泥企业的事先、事中、事后监管理念进一步加强。首先,在上海水泥市场营销的中转散装水泥企业必须持有备案证,并且要具备常规水泥物理检验能力和提供上海市场规范格式的散装水泥质保书。其次,明确备案的中转散装水泥企业每年要作一次型式检验和每半年一次全套物化送检。再次,市、区市场监管部门和市场管理总站每年开展产品抽检和现场飞行检查;送到商混拌站的散装水泥,每批次须取样检测,并上传到市建设工程质量监控网络系统。最后,市住建委建立起来的互联网+监管系统,应用大数据技术,使散装水泥进入混凝土搅拌站开始,直至到工地实现了“一网统管”,为散装水泥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记者:作为行业协会,在散装水泥发展中发挥哪些作用?

  匡鸿:上海市水泥行业协会是进沪市场的水泥生产企业、中转散装水泥企业的自治自律平台,协会业务归口并接受上海市住建委的领导和市场管理总站的指导。协会首先是配合行政监管,规范中转散装水泥企业经营行为。在备案的中转企业事中事后监管中,配合政府职能部门例行检查,对产品质量及管理中的问题,提供专业性建议。协会自觉当好政府部门助手,为行业管理献计献策,陆续递交了上海市中转散装水泥设施和企业发展报告、散装水泥中转库(企业)绿色生态管理提升方案、上海水泥行业年度发展报告等。二是着重做好行业自治自律、自查自纠。由中转散装水泥企业会员单位组成的专业委员会,在开展活动时,商讨、协调行业共性问题,相互释疑解惑,维护合法权益。针对有些散装水泥中转企业存在不规范经营状况,协会倡导制定了《上海市中转散装水泥企业诚信经营、加强质量管理的行业自律措施》。同时,协会开展行业诚信检查,建立企业质量诚信档案,并作为两年一次的星级企业评定依据。三是坚持做好水泥类产品上海市场消费统计分析报告。分产品类别、不同企业和地区,不同时间的统计和分析,为政府、行业和企业提供数据服务及决策参考。协会有效的服务,促进了散装水泥行业健康发展。

  记者:你认为行业发展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匡鸿:随着城市更新需求和新时代发展要求,散装水泥应用与发展已显现出不相适应和发展的滞后性。如:散装水泥中转设施规模多为中小型,且近十年内建设的散装水泥中转设施,部分存有不合规性问题;中转企业几乎都是民营,其经营管理仍处于传统模式;有些企业外部营商环境较为困难;有些还仍游离在备案监管或行业自律之外。如今年上海某区的监管部门,查处到假冒名牌的散装水泥,私自改为袋装水泥出售,是一起较典型的案例。

  记者:针对水泥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无水泥“全能厂”区域将会越来越多,你认为这些地区散装水泥行业发展思维如何定位?

  匡鸿:首先,要明确散装水泥中转企业的行业地位,确立散装水泥中转企业是行业发展的市场主体、散装水泥策源地的定位。其次由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引导发展,行业协会做好服务、协同、自律。中转企业要深入抓好质量管理、物流管理、安全环保以及信息化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工作。

  记者: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你对散装水泥绿色产业发展有什么建议或期盼?

  匡鸿:为了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以下若干方面持续改进、创新:

  首先,行业监管不可松懈。中转企业不仅仅是仓储物流企业,其物流、装卸、入库、出库过程及存放的时间,都会引发散装水泥质量、重量的变化,并可能发生污染。中转企业对散装水泥质量安全和批量使用负有关键性责任。因此,要坚持所有的散装水泥中转企业都必须纳入行政监管和实行行业自律。最终形成政府坚守底线、市场主体自律、行业规范自治、社会共同参与、法治保障健全的监管新格局。

  其次,散装水泥中转项目建设的统筹布局应列入政府规划。上海现有的散装水泥中转设施因历史原因而布局不尽合理,不仅浪费物流运输效率、效益,也常与所在区域环保约束或亮灯美化江河两岸的规划相冲突;由于不少散装水泥中转设施建设过程缺乏正规报批手续或临时租用农村集体用地,其生存和关停拆迁时常困扰着企业投资经营者。因此,政府规划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需要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协商现有散装水泥中转设施去留安排,规划散装水泥中转设施建设区域,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散装水泥中转设施,以有利于保留、改造、新建和稳定散装水泥中转设施基地。

  第三,推进重组整合现有散装水泥中转设施及企业。政府应通过规划许可、建设许可制度、散装水泥中转企业运营验收等办法和退出补贴机制,整顿、淘汰一些不合规的散装水泥中转企业;在行业管理中,以散装水泥中转企业的绿色生态管理提升方案和散装水泥管理标准为抓手,并辅以政策扶持,推进现有中转企业优化升级达标;要鼓励以资本为纽带,实行购并、重组、联合,提升散装水泥中转规模和集中度。通过以上三个办法,优化营商环境,为行业和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

  最后,中转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要更新提升。要应运用供应链管理,提高物流效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散装水泥基地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对散装水泥生产、运输、储存、调配、质控、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控、数据分析、自动化操作和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加强散装水泥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推动散装水泥生产设备的升级换代,探索新型的散装水泥运输和储存技术,降低运输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散装水泥生产效率。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