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汉字形体中的建筑文化品读

2024-06-25 09:06:04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黄叔界责任编辑:xmt01

  汉字是古老且持续使用的文字,别称“方块字”,其形体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更与建筑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汉字形体中的笔画、结构、部首等元素,能够直观反映出古代建筑的特点、风格和审美观念。本文将从汉字形体中的建筑结构、建筑元素和建筑哲学三个方面,深入探讨汉字形体中所蕴含的建筑文化。

  一、汉字形体中的建筑结构

  汉字形体与建筑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对应关系。从汉字的构造中可以窥见古代建筑的布局、形态和风格。第一,汉字与建筑的对称美。汉字在形体上追求对称美,这种对称美不仅体现在汉字的笔画结构上,更体现在汉字的整体布局上。如“中”字,上下对称,左右均衡,展现了一种稳重、和谐的美感。这种对称美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无论宫殿、庙宇还是民居都讲究中轴对称,左右对称。如故宫的中轴线布局,从南到北依次排列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重要建筑,两侧的建筑也呈对称分布,形成了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第二,汉字与建筑的层次美。汉字的构造往往具有层次性,这种层次性不仅体现在汉字的笔画顺序上,更体现在汉字的整体结构上。如“家”字,上面是一个“宀”字头,象征屋顶;下面是一个“豕”字底,象征猪。这种结构形象地表达了一个家庭的基本构成:屋顶下养猪,即为一个家。同样,中国传统建筑也讲究层次美。古代宫殿从门楼到殿堂,从前殿到后寝,每一个空间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地位,它们相互连接、层层递进,形成了一种有序的空间序列。建筑群落的组合更是层次美的集中体现。如北京故宫的建筑群按照中轴线对称布局,主要建筑位于中轴线上,次要建筑则分列两侧,形成了一种严谨而富有层次感的布局,不仅彰显了皇权的威严和尊贵,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秩序和等级的重视。第三,汉字与建筑的韵律美。汉字的笔画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则排列在平面方框内,这种有序性、规律性和重复性本身就具有一种节奏感和韵律美。例如,“宫”字中的“宀”字头,形似古代建筑的屋顶轮廓,其线条的起伏和转折仿佛是大屋顶屋檐上的瓦当与滴水,檐下的椽子梁架上的斗拱排列组合,形成了建筑所特有的结构形式与装饰构成的节奏韵律之美。

  二、汉字形体中的建筑元素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其形体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不乏建筑元素的影子,不仅展现了古人对建筑的独到见解和精湛技艺,更体现了其对生活环境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从简单的“门”“户”到复杂的“宫”“殿”,这些汉字的形态仿佛是一幅幅生动的建筑画卷,向人们诉说着古代建筑的辉煌与魅力。其一,汉字中的屋顶元素。屋顶元素在汉字形体中的巧妙融入,不仅为汉字增添了独特的视觉美感,更在无形中展现了古代建筑的屋顶设计智慧。例如,“宫”字上部的“宀”字头,形似古代建筑的屋顶轮廓,尤其是宫殿建筑中常见的歇山顶或庑殿顶。这种屋顶设计不仅具有稳定性,更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庄重而优雅的美感。通过对“宫”字的解析可以看出,汉字形体中的屋顶元素并非简单的象形模仿,而是对古代建筑屋顶设计精髓的高度概括和抽象表达。这种表达方式既保留了建筑屋顶的原始形态,又通过艺术化手法,使其融入汉字的构形之中,从而赋予汉字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其二,汉字中的门窗元素。现代汉字中的“门”字是由甲骨文中的“門”字简化而来。从该字的字形结构上可以看出,“字最初的结构正是按照实物门的形状构造而来,包含门楣、门扇、门框等部分。在古代建筑中,门是单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于自身的出入功能,从建筑物的附属品逐步演化为独立的建筑形态,宫门、宅门、城门等,与其他建筑物相互衬托辅助,构成了古代城市建筑群。而“窗”字则反映了古代建筑的通风采光和装饰美化的要求。“窗”字呈上下结构,上部的“穴”字头象征着房屋结构,而下部的“囱”字则代表着窗户本身,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光的追求和利用,通过窗户实现室内外的光线交流。同时,“窗”字字形优美、简洁大气,反映了古代建筑中窗户在装饰上的重要性。

  三、汉字形体中的建筑哲学

  首先,汉字与“天人合一”的建筑哲学。“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核心之一,也是古代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汉字形体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汉字与自然的联系上。如“山”“水”“木”等字的构造和笔画,深刻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尊重。“山”字最早见于金文,呈现三座峰峦相接的形状,形象地描绘了山的形态,体现了古人对山川的直观感受。同样,“水”字从甲骨文到楷书,其形态始终保持着水蜿蜒流动的特点,两侧的点像水滴,象征了水的流动性和生命力。而“木”字则直接以树木的象形为基础,通过笔画勾勒出树木的主干、枝桠和根,体现了古人对树木生长形态的细致观察。同样,在古代建筑设计中也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如江南水乡的民居建筑多临水而建,通过面水式、枕水式或跨水式布局,与河道、水网紧密相连,体现了人与水的和谐共生。建筑造型上,白墙黛瓦、马头墙等元素与江南水乡的地理特点相协调,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貌。民居内部的四水归堂式布局,既适应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点,又寓意着水聚天心,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契合。其次,汉字与“中庸之道”的建筑哲学。“中庸之道”是古代建筑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注重建筑结构的平衡和对称。而汉字的构造往往追求左右、上下或内外的平衡。例如“中”字,其结构上下对称、左右均衡,体现了一种平稳的美感。这与中国传统建筑的中庸理念不谋而合。以四合院为例,其整体布局中轴对称,正房、厢房、倒座房等围绕中心院落分布,形成了一种和谐稳定的视觉效果。最后,汉字与“礼制”的建筑哲学。“礼制”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制度之一,也是古代建筑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汉字形体中蕴含着“礼制”的哲学思想,这种思想在汉字中主要体现在汉字的字义和构造上。如“宫”“庙”“府”等字都直接表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和地位制度,这些字在汉字中的构造和笔画也反映了古代建筑的等级和地位特点。同样,在古代建筑设计中也强调等级和地位的原则。如宫殿、庙宇等建筑在规模、形式、装饰等方面都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和地位制度,这种制度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秩序和稳定,更体现了“礼制”的哲学思想。(黄叔界 作者单位:北部湾大学 本文系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一般项目”《基于汉字造型的坭兴陶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3BWY007))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