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上海把“创新”贯穿城市更新始终

2024-03-19 11:22:53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秦晋责任编辑:xmt02

  上海徐汇湖南路街道东湖片区内,有条弄堂,又名“纪家花园”,建造于1927年前后。以前经过时,看上去杂乱无序,没有好印象。新近再去一看,发现了两个“新”——

上海把“创新”贯穿城市更新始终

  一个是弄堂面貌一新,每个“门牌”里都有一个独具风格的公共小花园;另一个是居民面貌一新,说起楼道上下、弄里弄外的公共事务,居民都看作“自己的事”,无论大小,都会问一问、聊一聊、说说自己的想法。

  如果说,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实现城与人、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亟待积极破解的重要课题的话。那么,把创新贯穿城市更新的始终,必是核心所在、精髓所系。

  尤其是针对一个小区、一条弄堂等局部地段,则更须“摸清实情竖‘耳子’”“锦上添花搭‘梯子’”“营造环境铺‘台子’”,从而在双向赋能中把工作做细做深做扎实。

  与做其他为民工程一样,城市更新必须有的放矢。毕竟,城市更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市民服务。因此,城市管理者必须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居民,加强调查研究工作。

  事实上,只有贴近居民的心思和需要,才能避免出现浮皮潦草应付式、走不远的做法。

  纪家花园的更新进程,从一起步即把治理创新“挺在前面”。

  他们既坚持需求摸排,公开听证集聚民意,又做到在民主协商中,达成“我的围墙我做主、我的花园我设计”这一自治理念与共识,让居民共同为社区花园出谋划策,从而把一度堆物多、环境乱的“花园里弄”真正变回了“花园”。

  工程项目总有竣工、验收、结项的时候,但小区完成更新,并不意味着改造就此止步。不管是从小区改造的特点和规律上说,还是从不断满足居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来讲,城市更新只有进行时而没有休止符。

  这也意味着,当更新取得一定的成果以后,还必须坚持“创新”导向,完善并健全“创新”机制,进而在“借梯登高”中更进一步。

  纪家花园面貌一新后,陕新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斌有了一个新发现:对于弄堂里的公共事务,居民主动提出议题的多了,由居民主动要求召集的议事会多了。湖南路街道因势利导,组建社区建议人队伍,畅通建议征集渠道,将社区居民的好想法、好建议研究落地,从而把居民的“需求清单”“问题清单”变成了“成效清单”,小区更新再上新台阶。

  城市更新哪怕对于一个小区、一条弄堂而言,面对的不只有房屋、道路、沟渠等硬件工程。其中还有着许多可以进行创意性发掘的软件建设改造空间。只要把握居民们不满足于项目完工后的“静态美”,想用自己的小创意、小细节自发推动“动态美”的心理,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铺设有利于激发居民才干的“舞台”,就必能让“更新”变为“常新”。

  而今,在纪家花园这个小小弄堂里,更新项目已开始形成一个个系列:打造“精品花园”,开展赋能培训,组织儿童体验活动,定期推出“洋房花园”市集。正在酝酿、设计的项目就更多了:弄堂摄影展、弄堂戏剧“民”星展演、弄堂园艺“博览会”……

  居民们聚在一起,只要想象力一碰撞,就可以想得很远很远。这些后续的更新项目,都在“洋房花园自治联盟”这个治理创新平台上推进。“小区更新”进一步提升为“小区常新”,已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城市更新需要力度,更要有温度,要促成“人”与“城”的双向奔赴。

  从这一愿景出发,上海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学会从大处着眼,整体推进;又要坚持鼓励公众参与决策、管理,实现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重视从小处着手、点上突破,通过以点带面、规模推动,进而让上海城市更新既彰显海派特色又焕发生机与活力。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