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建材是建材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和供给侧机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绿色建材产品是指在全生命周期内,资源能源消耗少,生态环境影响小,具有“节能、减排、低碳、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高品质建材产品。新型墙材和散装水泥行业(简称“墙散行业”)的发展是推动绿色建材产业链发展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镇江市不断巩固 “禁粘”“禁现”成果,在建工程建设项目的建材应用已基本实现预制化,传统粘土砖产品和轮窑烧砖生产方式已被淘汰。在全市建筑产业政策和新工艺的引导和普及下,新型建材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绿色建材推广应用持续加速,企业朝着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有效促进建筑节能和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镇江市通过江苏省级墙材产品认定的新型墙材企业共有44家,省级备案的预拌砂浆企业10家。其中,3家获得江苏省、镇江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4家创成省、市级绿色工厂,7家被授牌全国绿色建材下乡活动推广企业,17家企业获得35张国家级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证书。
位于江苏镇江的蓝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荣获2023年度国家建材预拌砂浆行业推动力企业,企业主要从事绿色砂浆、PC预制构件、模块化装配式房屋等系列产品研发、生产和经营。该企业负责人表示,公司加快生产过程低碳化,研发利用水泥窑无害化协同处置废弃物,利用建筑废弃物、工业固体废弃物生产新型墙体材料和再生骨料等产品,逐步扩大工业固废在绿色建材中的使用范围。“未来,蓝圈砂浆将朝着精品化、专业化、环保化方向发展。”
建材产业链延伸拓展,朝着集群化方向发展。对此,镇江市工信局墙材革新与散装水泥办公室主任介绍,目前,全市墙散行业包括装配式构件、固废烧结砖、砌块、板材、预拌砂浆、预拌混凝土等6大类20余种产品。行业依托江苏鹤林、句容台泥等水泥生产企业作为源头企业,结合本地大型火电厂、热电厂衍生出丰富的粉煤灰、煤渣、蒸汽等副产品,带动了建材产业链的延伸和壮大;合理利用河道清理、生活污水中的淤泥以及建筑渣土进行资源综合利用,进一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为全市以及周边地区经济提升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而产业链的形成,则又带动了节能、环保、物流、原材料加工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如今镇江句容台泥水泥、建华墙板、北新建材、岳辉建材的水泥制品制造业基地,以及镇江丹徒鹤林水泥、中建建筑、建科集团、万特福构件为主的装配式制造业基地由点成面,逐渐形成规模化建材行业产业集群。
但“双碳”背景下,墙散行业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伴随地产行业的下行走势,市场需求不足,“双碳”目标驱动更高水平推动节能减排和环保监测设施配套,此外,城乡发展仍然不够平衡。
应对挑战,企业自身练好内功是关键。作为监管部门的市工信局负责人表示,企业要重视技术研发,提高墙散行业企业生产水平,发展轻型化、制品化、集成化的新型绿色建材产品,为赢得下一时期的市场竞争打下技术基础。同时,重视企业绿色工厂、专精特新、智改数转的创建,提升企业绿色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水平,不断向产业链高端攀升。
相关专家表示,政企需要双向发力,应进一步优化扶持资金结构,鼓励企业申报国家级绿色建材认证,重点支持绿色建材的科研开发、示范试点应用项目,扶持上规模、上档次、工艺技术先进的绿色建材示范生产线和优质产品。加强宣传引导,提升绿色建材发展认知,强化公众绿色生产和消费理念,使绿色建材的生产与应用成为全行业和社会各界的自觉行动。同时,要大力推动整个墙散行业落后产能退出,科学规划产业布局。生产端和使用端的监管形成合力,避免“各自为阵”,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行业管理部门协同,强化产品溯源,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镇江墙散行业企业名录管理制度。此外,依靠和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通过行业协会活动来推动行业自律协调,多措并举,确保绿色建材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江苏省镇江市工信局墙材革新与散装水泥办公室 李娟 谈捷)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