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末,尼葛洛庞帝的畅销书《数字化生存》问世,书中描绘的那些在今天已经司空见惯的场景在当时看来是如此不可思议、遥不可及。该书也因其深刻洞见而经久不衰,数字化,已经成为一种生产、生活方式。也是在那个时期,一家锚定建设领域数字化业务的企业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联达”)起步,秉持推动传统建筑业信息化、数字化的初衷,一路走来,20多年的探索,见证并引导了中国建筑业的数字化进程。
当前,“数字中国”战略正在全方位推进,数字化,已然成为赋能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该领域内的龙头企业,广联达是如何思考和践行建设领域数字化的?数字化的道路在何方?带着这样的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杂志社社长文林峰日前对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袁正刚进行了专访。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杂志社社长文林峰(左)专访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袁正刚(右)
谋初心:数字化为建筑企业赋能,为百姓造好房子
建筑杂志社:作为建设领域信息化的先驱企业和领军企业,广联达引领并见证了我国建设行业的数字化进程,为行业发展作出了不可小觑的贡献。当初创办广联达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袁正刚:当下,我国建筑业正走向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推进下,全行业凝心聚力打造“数字住建”,这让我们非常欣慰。广联达20多年摸爬滚打,一直专注于推动建设领域的信息化,从没换过“赛道”。
从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广联达先行先试,抢占数字化先机,从工程造价软件起步。当时,国内信息化浪潮已掀波澜,而受困于手工画图和纷繁复杂的计算,建筑行业亟待信息化手段提升效率。瞄准这一痛点,广联达在上世纪末起步就立下了“让预算员甩掉计算器”的创业目标,把他们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
怀着这份特别朴实的初心,我们努力用科技创新改变行业。经过10余年的努力,2016年,国内工程造价信息化普及率100%,这意味着预算员工作已全面实现电算化,广联达基本实现了初心目标。
由广联达提供信息化支撑建设的典型项目: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建筑杂志社:听您介绍广联达的创业目标,深感你们当时就非常具有超前性。当第一个创业目标实现后,后来又如何持续探索坚定数字化发展方向?
袁正刚:第一次创业目标的实现,促使团队深入思考:我们还能为建筑业做些什么?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在哪里?思考结果是:建筑业最小单元是项目。无论一线的项目经理还是掌管上万项目的建筑业“大咖”,无不希望每一个项目都成功。而广联达最希望看到的是通过科技的加持,帮助工程项目获得成功。只有与建筑业同呼吸共命运,才能获得行业的认可,从而获得自身的成功。经过调研论证,广联达坚定了“用科技创造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企业使命,同时,提出了新的创业目标“让每一个工程项目成功,让每一位建筑人有成就”。这两句话也成为后来不断指引广联达人持续奋斗的方向。
在这个方向的指引下,广联达深耕行业,不断突破核心技术,致力于为行业提供多样化的整体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广联达围绕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面向行业主管部门、建设方、设计方、咨询方、施工方、建材厂商等产业链各参与方,以及城市运营、金融、教育等领域,已提供百余款专业应用产品及服务,累计服务建筑企业客户超过36万家、建筑工程项目600万个,产品使用者超过1000万人,已成功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作为建筑业数字化“吃螃蟹的人”,广联达欣喜地看到,“数字住建”已成为国家数字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加快了城市管理、房屋管理和工程建造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可以说,广联达的初心从未改变,创新赋能行业的使命从未动摇。我们所有的努力,对行业来说,是助力转型升级的需要;对企业来说,是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从民生来看,是增进百姓民生福祉的需要。很庆幸,广联达蹚了过来,并且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建筑杂志社:回望过去,广联达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持续推进建设行业的信息化发展进程,解决了一些“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难题。到目前为止,广联达打造了哪些核心竞争力优势?请您结合实践案例简要介绍一下。
袁正刚:因为专注,所以专业。经过多年的孜孜以求,广联达在建筑业物联网、BIM、AI、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方面,拥有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能够为“数字住建”的实现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
特别是在BIM/CIM技术方面,BIM图形平台和技术是建筑行业的核心引擎,是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最重要的灵魂。但建筑业与BIM相关的核心技术引擎和平台长期以来过度依赖国外产品。广联达从2002年起,就深度研发,不断推进BIM自主引擎的产品的研发及其在中国建筑企业中的推广应用。目前,广联达已经拥有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图形技术,还可以提供自主可控的BIM整体解决方案。2022年7月,广联达打造并发布了在自有知识产权图形平台基础上的数维设计产品集,革新协作方式,打通全产业链条数据,赋能设计行业全面转型,为加快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再添新动能。
同时,广联达将BIM核心技术延伸到城市领域,以CIM(城市信息模型)作为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支撑,助力打造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基于广联达自主研发的CIM平台,围绕规建管一体化及智慧生态一体化两大核心业务,搭建城市大脑(IOC)产品体系,为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以及生态综合管控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广联达的数字城市解决方案在福州滨海新城、泉州南安芯谷智慧园区一期项目、重庆智慧广阳岛(一期)建设项目、成都市新津区等多个地区和项目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可以说,广联达推进建筑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在线化和智能化的“数字建筑”,已经在多地多点开花。
建筑杂志社: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行业从业者的追求。您认为,从当前来看,怎样才能建设“好房子”?在这个过程中,广联达如何做到“多快好省”?
袁正刚:确实,我们行业发展的目标和使命,就是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建筑空间,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追求持续升级,以绿色、健康、智能理念驱动的住房空间需求,以人为本的智能化服务需求,正在快速提升。这些变化都将对建筑的建造和要求变得更加多元,需要通过科技赋能满足新发展阶段的更高需求目标,打造更高品质的好房子。
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数字化的“多、快、好、省”供给满足行业“多、快、好、省”的需求:“多”体现在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快”指生产和交付快,“好”是沉浸式体验和建筑产品带来更高品质,“省”是价格适中、成本更低,从而提高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建筑行业是有可能通过技术完成“多快好省”的规模化个性定制,为业主提供个性化的住宅产品和服务。举例来说,“数字建筑”将开发商盖房子、消费者买房子的传统方式,转变为消费者先定制,开发商再建造的新模式。
消费者通过"数字化样品”,以VR、AR等可视的交互式直接参与设计,从数字化的部品部件库中选择家具和材料,灵活配置居住空间、软装和硬装。消费者这些定制需求,开发商通过“数字模型”接收,基于数字建筑平台整合产业链上下游,通过网络化协同完成房屋的建设与交付,“多快好省”地规模化满足人们对居住的个性化需求。这些场景在与广联达合作的地产企业的项目中进行了积极的实践,目前在一些先锋地产公司与广联达合作的数字平台上,已提供近300个品类的数字部品部件定制,选装率达到75%。
探路径:系统性数字化是“根本解”,业务平台重塑建筑业生态
建筑杂志社:数字化正在全面铺开,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您认为当前建筑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你们提出的“系统性数字化”,如何通过构建“一套量身定制的综合方案”来“破局”?
袁正刚:当前,建筑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进入深水区,我们也强烈感受到,此时更要规避传统行业转型常陷入的误区。我们长期服务于建筑企业,时刻关注客户诉求,我本人每年会和很多建筑企业负责人交流,他们都意识到了数字化的重要性,但目前很多数字模块在企业成为一种庞杂的堆砌,无法用、不好用。我也留意到,有很多建筑企业忽略自身实际,期望找到一套通用的解决方案,甚至抱着吃“灵丹妙药”的期待去寻求立竿见影的服务产品。
我们认为,回归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从业务本质看,建筑业呈现为“点线面体”的业务系统,具有“四高”特性,即高度专业、高度协同、高度独特、高度动态,这意味着复杂系统的问题无法通过单点建设解决,需要系统性求解。再看数字化的本质“数据+连接+算法”,高度对应系统论中的要素、关系、准则。可以说,数字化天然是来解决系统性的问题的。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早期阶段,形成很多“数据孤岛”,互不连通,成本高,见效慢,而基于建筑业业务本质与数字化本质,构建系统性数字化新路径,成为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根本解”,也是破局之道。
广联达提倡的“系统性数字化”,通过构建“一套量身定制的综合方案”,即:与企业发展实际相匹配的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方案;数据驱动且连接点线面体的一体化场景方案,包含设计算量施工一体化、BIM+智慧工地一体化、项企一体化、行业业务平台建设等,助力转型有效实施的落地方案。将“人、机、料、法、环”等生产要素和客户、项目、财务、人员等管理要素进行数据打通,实现“集团、企业、项目、岗位”之间的全方位连接协同。打通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服务链条,让各阶段数据产生“化学反应”,以“数据+算法”驱动管理与决策服务,为科学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使数字化产生最大价值。
系统性数字化解决方案
建筑杂志社:这就是您在《系统性数字化——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破局之道》一书中阐述的主要观点吧?我看完了这本书,深切感受到您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位科学家、科普专家,能把这么专业、复杂的内容写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确实需要功力。您撰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希望达成什么样的目标?
袁正刚:我们当初策划这本书的时候,确实带有“科普”的目标,希望更多的从业者能懂数字化,能通过数字化赋能企业提高竞争力。这本书源自我们在建设领域的多年沉浸,基于服务大量企业过程中对客户的需求深入了解,以及对企业和企业家在数字化变革中的痛苦感同身受。出这本书的核心目的就是为走了很多弯路却找不到方向的企业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我本人多年从事计算机图形学、CAD、BIM、建筑和城市数字化领域的技术和产品研究,主要专注于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也在不断做深度思考:建筑业长期面临发展模式粗放、工效水平滞后、产值利润率低等问题,过去的散装数字化解决方案难以完全发挥创新“引擎”作用。那么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破局之道是什么?
我认为,走“系统性数字化”之路,才是企业转型的真正出路。我们既然要为客户创造价值,就希望将我的思考体系化并形成实践,为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全面帮助,助力企业从上到下达成行动共识,并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怀着这份初心,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我力求立足行业视角,从建筑企业最关心的问题入手,详细剖析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痛点、关键点和认知误区,牢牢把握建筑业数字化的本质,提出系统性数字化的全新理念和破局之道,希望能够集理论、方法、案例于一体,为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新的思考,给出数字化转型方法路径,打造透明、高效、持续进化的“数字化建筑企业”。
建筑杂志社:我非常赞同您说的“系统性数字化”理念,这是通过发展数字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贵公司推出的行业级数字化平台“建筑业务平台(GBP)”已重磅发布,这样的平台对于行业的数字化进程有何重要意义?
袁正刚:一直以来,国外企业在数字化底层技术业务平台上占据主导地位,无论从我国信息化自主发展,还是数据安全等方面,都亟待突破,这也是广联达立足行业需求进行创新研发的突破口。
正如前面提到的,数字模块堆砌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负担。比如,以前有几十个软件来服务一个项目,我们看到项目现场应用起来非常痛苦。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我们6年前就提出来打造属于建筑业的行业业务平台,希望让数字化越做越“融通”。我们努力把这些软件融合起来,让建筑从业者从一大堆软件中解脱出来,只要用一款,就能解决主要工作问题。我们期待这样的场景出现。从2018年开始,广联达内部组织调整,组建BG(Business Group),把产品整合起来,形成综合性业务平台。
经过研发沉淀,2023年6月,广联达建筑业务平台(GBP)重磅发布,标志着工程建设领域数字化的平台底座、建筑行业数字化的核心能力平台正式问世,这也是首个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建筑产业平台。这也意味着我国建筑行业拥有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核心能力平台,打破了国外企业在底层技术业务平台上的强势占位,为建筑行业提供了一个覆盖设计、施工、运维等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的PaaS平台,对我国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将发挥重大作用。
该平台是专门为建筑行业深度赋能服务的产业级平台,全面实现国产自主可控,可以搭载我国自有的核心软件,如设计软件、算量软件、施工管理软件等,在国内的应用效率更高、专业性更强、效果更好。
建筑业包罗万象,行业进步不是一家企业能够完成的,广联达也正式推出了建筑业务平台的开发者网络(GDN)和生态加速计划(GEP),满足企业开发者和软件开发商的开发需求,面向广大行业生态伙伴,通过能力经验赋能、市场资源共享、资金助力等方式,加速形成一个开放且充满活力的行业数字化生态圈,共同构建共生发展、开放共赢的产业新生态。
观全球:国产科技“出海”,全球化战略见成效
建筑杂志社:广联达一直在研发创新中,同步致力于国产软件品牌的推广,引领性提出“出海”战略,通过技术创新等优势输出,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业务合作,取得显著成果。请介绍一下贵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和主要业绩。
袁正刚:“业内第一”“头部企业”,这些对我们是认可,更是责任和压力。广联达以在全球推广国产软件为己任,在全球成立了80余家分(子)公司,在美国、英国、芬兰、瑞典、波兰、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香港等地均设立了子公司、办事处与研发中心,服务客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广联达在全球成立了7大研发机构,分布在国内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和美国硅谷、芬兰、波兰、瑞典等国家和地区。2014年起,公司开展海外技术并购,先后收购位于芬兰的全球领先MEP设计和施工软件公司MagiCAD,以及位于波兰的三维可视化效果技术公司Shapespark,嵌入全球价值链,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与能力。今年2月,广联达收购了瑞典EQUA Simulation AB的多数股权,将携手向建筑楼宇环境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拓展。
广联达还进一步加强外部技术合作,不仅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大学,还与美国马里兰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开展合作研究项目,与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助力中国建造行业及专业人员的发展与国际接轨。海外的成功项目案例包括芬兰的赫尔辛基颂歌中央图书馆、瑞典斯德哥尔摩的Sturebacken项目、印度尼西亚Louvin游乐场、新加坡陈笃生医院项目、马来西亚最高楼TRX Exchange106项目等。
以数字造价为例,目前,广联达土建算量(钢筋算量)、安装算量、计价等数字工具,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国际建筑行业伙伴实现了降本增效。截至目前,海外很多国家,建筑算量还在使用传统手算方式,海外造价师的工作方式还停留在使用尺子、彩色笔,搭配Excel的阶段。通过广联达系列算量、计价产品的应用,海外建筑人造价算量的效率提升可达到50%以上甚至更多。目前,广联达数字造价系列产品,已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及欧洲国家广泛应用。该产品在亚洲地区市场基本占据领先地位。
瞻未来:用科技再造美好建筑空间
建筑杂志社:我们上次来调研就感受到贵公司一直很重视战略引领,提出的“九三”战略规划让我印象深刻。请您介绍一下其核心目标和主要内容。
袁正刚: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不前瞻谋局,就往往会陷入落后的漩涡。广联达在战略规划中有这样一个做法,就是“看九年,想三年,做一年”。“九三”战略规划,指的就是广联达的第九个三年规划,其周期是从2023年到2025年。
“九三”期间,广联达将聚焦“三大战役”,助力行业转型:基建一体化成型、设计软件引领、PaaS平台规模化。这些目标的实现,都要建立在数字化的平台之上。由此将新老业务竞相突破作为“九三”期间的重点任务,涉及的业务方向包括成本管理、施工深度规模化、设计师BIM普及和基建一体化。为实现“九三”目标,广联达也进行了组织变革,通过打造网状透明的组织,驱动系统能力升级。
建筑杂志社:建筑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国计民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领跑者,广联达始终走在时代前沿,瞭望行业未来的航向,您对未来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有哪些建议?
袁正刚:没错,从相关数据看,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建筑业无疑都是支柱产业。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建设者的责任和追求,也关系着国计民生和人民福祉。对新时期建筑业的转型发展,我有以下思考。
一是加快推动我国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在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逐步趋缓以及“双碳”目标下,建筑业需从追求高速增长转向追求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是实现建筑业智能化、绿色化、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建议政产学研协同发展,全产业链联动起来,确立以BIM模型为代表的建筑业数据资产的法律效力,促进BIM技术全过程协同集成应用,突破“瓶颈”问题。在固定资产投入中进一步提升数字化基础设施占比。加快推进国有建筑企业和设计咨询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建立引领性政策和机制,加快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如将数字技术应用列入国家优质工程奖项评选条件、打造一批数字化应用示范项目、树立一批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等。加大对建筑业数字化复合型人才和智能建造产业工人的培养力度,保障人才队伍能跟上发展需要。
二是加快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协同发展。大力推动智能建造、智慧建造的发展和应用,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维护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有效拉动内需,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智能建造,需要标杆引领,通过一系列智能建造的优秀典型案例的推广,形成示范效应。
三是积极推行绿色建造。绿色建造是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应实行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绿色建造,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核心,通过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绿色建造主要聚焦于施工阶段,要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实现“四节一环保”。推动建立建筑业绿色供应链,推行循环生产方式,积极发展成品住宅和装配式建筑。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淘汰落后装备设备和技术,促进建筑业绿色改造升级。还应发挥业务协同效应,推进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共享、系统集成和联动发展,形成绿色建筑产业生态系统。
通过数字化建造、智能建造和绿色建造,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用科技创造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建筑杂志社:我注意到,您所提的建议中,涉及行业相关的引导政策和发展思路。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国外有哪些好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
袁正刚:广联达在全球化的发展战略中,对标先进发达国家,加强与不同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研究机构以及业界客户的交流、学习。
首先,在行业和政府层面,可以吸收一些先进经验。比如英国在数字化方面在2015年就提出了清晰的“十年计划”,广联达在制定九年规划的时候,也参考了这种做法。设定清晰的目标,以目标为导向,非常重要,目前我国倡导的“数字住建”,就是明晰而正确的发展目标,成为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和业界企业最重要的战略任务。这个认知非常关键。
具体在实践落地中,也有很多措施和办法。英国、新加坡在数字化的前期,推出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英国在BIM技术的推广中,对设计院和施工企业都有一些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帮助其抵充研发成本,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树立标杆项目、标杆企业、试点城市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业内有法可循、有榜样可学。
第二,从企业层面看,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应该怎么做?我想,万变不离其宗,第一核心要义,还是聚焦于自己的核心业务。通过数字化,建筑企业能打破传统的人力管理方式下执行效果衰减的困局,将任务清晰地传递到每个人、每个岗位,并将执行效果清晰及时反馈回来,形成完整的PDCA闭环,逐步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进而提升核心竞争力,有利于降本提质,实现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培养人才队伍是必由之路。我们发现,项目经理对数字化的认知和重视程度非常关键,广联达为此今年启动了项目经理的培训,通过公益培训,帮助更多项目经理了解数字化、认同数字化、实践数字化。包含项目经理等关键岗位的人才团队建设,是建筑全产业链企业的必答题,我们需要携手努力。
建筑杂志社:我深有同感,对新事物发展的助推和鼓励,政府引导特别重要。如果目标正确,就要通过政府的力量凝聚起行业合力,推动数字化进程。最后,请您展开想象的翅膀,为我们描绘一下数字化时代您心目中的好房子是什么样的?
袁正刚:我们相信,为建筑插上数字化的“翅膀”后,建筑业定能迎来一个新的“黄金时期”。数字建筑的建造(供给端)和消费者使用(需求端)环节,都会呈现出全新的态势。对建筑企业来说,建筑施工会更加安全高效,项目建设质量会更高,需要人员更少,管理效益会更高。
当数字渠道贯通后,建筑业将会摆脱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桎梏,发展成为科技含量非常高乃至十分炫酷的新型产业,届时也会吸引大批年轻人的加入,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高效的管理模式,有助于应对人口红利消失的挑战。同时,借助数字科技手段,建筑工地将更高效有序、干净整洁,建筑施工的安全“命脉”,也更容易被我们牢牢掌控。
从对智能建造、数字住建的顶层设计,到BIM、设计、生产、施工、物流、运维等作业层的构建,通过数字化,未来的房子会先虚拟建造出来,再工业化实体建成,做到项目浪费最小化、价值最大化,将传统建造提升到现代工业级精细化水平。
在全新的历史机遇下,在数字化的加持下,建筑业将展现出全新的、更具活力的发展生机,也需要我们抓住数字时代赋予的新机遇,创造新未来。
理性、严谨、沉稳、逻辑缜密——袁正刚董事长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正是这样一位企业领军者,曾在业内多次提到,自己很早就感性地定义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就是把建筑行业的数字化做好。这其实,也正是广联达企业和团队共同的目标愿景。
对理想的笃定坚守,“死磕”专业的淬炼,对客户价值的彰显,让广联达在与行业筑梦者同行的道路上不断激发出新活力。“用科技创造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广联达这个奋斗目标注定无终点。我国建筑业也将在行业数字科技的创新中,不断为新时代增光添彩。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