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乡村振兴> 正文

湖南宁乡:楚沩大地春耕忙 端牢“饭碗”底气足

2023-03-17 19:10:03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田甜责任编辑:王富亮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释放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信号;今年湖南省委一号文件继续聚焦“三农”发展,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目标,聚焦乡村振兴主题。两份文件的字里行间,绘就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新时代“三农”工作号角声声、催人奋进。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不误农时、方能丰收,做好 “三农”工作,要开好局、起好步,春耕备耕是关键,宁乡作为粮食生产大县(市),粮食生产占全长沙的三分之一,深谙这其中的道理。早早开始动员部署,明确了全年粮食生产的“工作任务”,列出了“责任清单”,千方百计抓面积、提单产、优品质、强保障,行动力拉满。

湖南宁乡:楚沩大地春耕忙,端牢“饭碗”底气足

  春到三分暖,农时不等人。眼下,春耕备耕进入关键时节,筑埂机筑路,农用机在田间穿梭,开垄起行、清淤通水、备肥备种育秧,荒地被唤醒、农资保障足,楚沩大地一幅生机勃勃的农耕画卷徐徐打开。

  鼓足干劲,开启农事“新思路”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一直以来,宁乡的粮食生产一直是稳步发展的,即便在去年面临旱情“大考”之下,宁乡仍然完成了全年粮食生产任务,粮食播种面积161.75万亩、粮食总产量72.5万吨。持续发力规模化生产经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种粮大户创业支持、农业供应链整合等,宁乡阔步前行在乡村振兴之路上,农业更有前途、农民也更有盼头。

湖南宁乡:楚沩大地春耕忙,端牢“饭碗”底气足

  打造高标准农田,提质增量。2021年宁乡建成高标准农田8万亩,2022年又增加8万亩......在宁乡,“巴掌田”“斗笠田”在逐年减少,通过大力推进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打破土地细碎化制约、将各农户分散零碎的耕地集中到一起,“让小田变成大田”,田块面积变大、耕种面积增加,农业效益随之增长。

  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小田变大田,实实在在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加足马力。

  推动土地流转,农村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农民把土地“交给”种粮大户,避免土地撂荒的同时,还能增加一份收入,而种粮大户通过规模化生产经营,实现了“丰收”,两全其美。宁乡在推进土地流转工作上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经验,做出了示范。

  双江口镇双福社区的种植大户胡放于2022年流转了775亩水田种双季稻获得丰收,产粮近600吨,销售额超过140万元,“今年准备增加百来亩,现在早稻翻耕和育秧工作都在紧张有序的筹备中。”

湖南宁乡:楚沩大地春耕忙,端牢“饭碗”底气足

  全市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面积达到39万亩以上,集中打造3个500亩再生稻试验区,打造套种大豆百亩示范片,打造10个水稻“早专+晚优”万亩示范片区(其中省级万亩示范片一个,长沙市级“四高”示范片一个,宁乡市本级示范片八个)......

  2023年,宁乡启动了早稻集中育秧、开展再生稻试点、发展旱粮作物等系列探索,并推广镉低吸收新品种试验,推广标准化生产,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模式,围绕“土地”做文章,提升耕地“面积”、粮食产量与质量,提升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科技化、绿色化水平,交出了农业现代化的“宁乡答卷”。

  科技助农,解锁春耕“新姿态”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在宁乡,高科技赋能农业生产,科技助农成为常态。

  “机械化”已经成为了现代农民的“标配”。湖南璞京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何灿辉通过运用新型筑埂机让水田筑埂实现机械化作业,覆土、成型、压实在一次作业中完成,埂实、线直、表面光滑,抗水渗泡;宁乡市灰汤镇花果山村的80后小伙王新宇的厂房里,耕田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烘干机等农机设备一应俱全。

  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不断迭代更新的农机设备,让宁乡大地呈现出一派现代农业新景象。

  更智慧的生产模式在农业领域日臻成熟。集约高效的智慧育秧模式推动了春耕生产更加高效,“原来管理要十个人,现在只需要一个人就足够。”智慧农业育秧工厂负责人姜超说,通过手机登上智慧农业管理平台,用户可以随时查看秧田的实时情况,可点击操控秧田自动喷灌系统,来控制秧田温度和湿度,并进行追肥、调酸等秧田管理工作。

  “智能化”工具和手段运用愈发广泛。宁乡的农民不仅能用一台手机开启对农场各项机械设备的运营和管理,也善于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智慧控制系统等新技术,服务于耕、种、管、收各环节。而在无人驾驶抛秧机、无人植保机、轻型三角履带拖拉机等一系列“新潮”工具的使用上也走在了前列,作为农业大县,宁乡一直是现代农机推广、使用、普及的“主战场”。

湖南宁乡:楚沩大地春耕忙,端牢“饭碗”底气足

  引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宁乡现有农机具6549台。同时,专业技术力量的保证上也“花了大力气”,派出技术人员走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春耕备耕中的技术难题,开展技术培训,今年已举办了培训班38期,培训各类人员近3000人。宁乡今年还成立了24个早稻生产工作组,在积极引进推广高新实用技术、提高新技术的普及率等方面深入开展工作。

  守好耕地“命根子”、牵牢科技“牛鼻子”、开动农机“铁疙瘩”,宁乡解锁了春耕“新姿态”。

  精细服务,干出务农“新气象”

  这段时间,在宁乡绿油油的广袤乡村,“红马甲”随处可见,开展粮食生产宣传,深入田间、沟壑帮助种植大户开展沟渠清淤除杂、机耕道维护......党员“三亮三比”助力农业生产,志愿者、种粮大户、群众代表等齐参与,宁乡勾勒出一幅别样的“春耕备耕图”。

湖南宁乡:楚沩大地春耕忙,端牢“饭碗”底气足

  而这只是宁乡精细服务的一个“缩影”。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不管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出台系列农业支持政策,亦或者做好物资的充分储备、农业技术人员就田间管理开展指导、做好抗洪抗旱抗冻等系列工作,无一不体现出宁乡对于“三农”的精细服务水准。

  2023年,宁乡的目标非常明确,计划粮食生产播种面积160.6万亩,为此做好了充分的物资储备,全市储备早稻常规稻种子212万公斤、早稻杂交稻种子11万公斤、农膜8万吨、秧盘1100万片、育秧基质1.6万吨,农药、尿素、肥料等均储备充足,对农机也进行了全面维修保养。同时,新建的5座育秧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全市育秧中心数量达到38座,单季育秧能力达10万亩。

  国家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在宁乡也是如此,今年宁乡出台13条粮食生产奖补措施,并统筹资金2.58亿元,锻长板、补短板、优机制、守底线,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提升种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扛牢粮食安全重任,宁乡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并且创新工作方法,把粮食生产工作纳入市对镇(街道)、各乡镇(街道)对村(社区)年度绩效考核重要内容。早稻生产期间,宁乡还严格执行“一日一调度”“一日一排名”制度,必要时提请“末尾约谈”。这样的工作态度与节奏,也从制度与管理层面,保障了“三农”服务的精细与精准。

  在宁乡,有这样一个春耕“特写”:花明楼镇的田间地头,许多村民在田间摆秧盘、压泥、撒种子、支棚子、盖地膜,“90后”党员谢鑫驾驶翻耕机在田间穿梭作业,他负责的欣鑫农机服务合作社育秧密室,育秧盘源源不断从“生产线”下线。他改善耕地150余亩,流转土地1100余亩,带着30余名村民灵活就业,每人每年平均增收约1.5万元。

  这种“特写”,在宁乡的其他乡镇也能轻易“抓拍”。新兴主体百花齐放、新型产业百家争鸣、新型服务百舸争流,宁乡有底气端牢“饭碗”,有信心把粮食生产责任扛牢在肩。(田甜)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