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 记者 王富亮 通讯员 栾文琦 ) 2021年10月21日,漯河市“公租房”APP在线缴费办件量达2275件,跃居全国第一;2022年8月,漯河“公租房”APP完成了首批测试的15份公共租赁住房电子合同的在线签订,漯河市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此功能的城市。两个“全国第一”,昭示着漯河市“公租房”APP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漯河市住房保障中心开展“送服务到公租房小区”活动现场
自被确定为全国“公租房”APP试点城市以来,漯河市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正确指导下,坚决贯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决策部署,先行先试、探索创新,全面掀起建设和推广运用“公租房APP”工作热潮,在宣传推广公租房APP方面做了许多攻坚性、开创性、富有成效的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试点工作,市政府分管领导亲自部署,协调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住房保障中心与建设银行漯河分行等单位成立工作专班,选拔优秀骨干人员组成公租房APP推广团队,并建立“日督导”“周报告”和定期会商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试点工作有人抓、不断线。
二是优化业务规程,简化办事环节。通过不断优化APP各项功能,缩短办事时限,实现公租房申请、受理、轮候、配租、管理、退出等全流程网上办理,确定APP框架结构并完成了公租房贯标版到新框架的迁移,涉及房源3万余套,保障家庭信息4万余户,保障人员个人信息12万余条。在处理递交的申请时,坚持“当日申请、次日审核、48小时办结”,极大提高了审核工作效率。同时,为符合条件的申请对象开辟绿色通道,采取“申请即选房”的方式,即时为其提供住房保障,解决住房困难,实现安居乐业。
工作人员在市行政服务大厅指导群众利用“公租房 APP”办理业务
三是线上线下联动,全面宣传推广。采取“线上+线下”模式开展“公租房”APP推广工作,对38个保障房小区实行名单制管理,确保宣传推广工作全覆盖、见实效。一是利用办公场所、行政服务大厅、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并安排工作人员深入公租房小区开展上门服务、铺设海报、派发宣传折页宣传推广;二是安排专项经费3万元,聘请专业公司制作“公租房APP”使用解读动画版视频,方便住房保障家庭下载使用,并在各公租房小区、全市十八个建行网点滚动播放 ,不断提升群众知晓度。三是利用“漯河住房保障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增设“APP解答”模块,从下载、注册、业务应用等一目了然,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已达5万余人。四是通过召开推进会、开展上门服务、集中收费等形式将推进“公租房APP”推广使用落到实处,持续提高保障房后期管理服务水平。
利用宣传册提高公租房 APP 知晓度
四是树立为民导向,方便办事群众。贴近租户需求,主动上门服务。每月两到三次到公租房小区集中办理公租房申请业务,向保障对象发放“公租房”APP宣传资料,讲解“公租房”APP优势,耐心指导群众操作,让租户随时随地享受“公租房”APP便捷、贴心的服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企业发展。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契机,深入企业宣传“公租房”APP,并为企业筹集房源4000余套,采取“申请即选房”的方式,即时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员工提供住房保障。截至目前,共为77家企业分配1214套房源,满意率100%。开辟绿色通道,满足特殊需求 。为符合条件的退伍军人、医生、教师、残疾人等群体开辟绿色通道,对于“公租房APP”受理业务,坚持特事特办,缩短公租房申请周期,真正实现便民惠民利民,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五是全面优化升级,实现“就地网签”。针对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保障对象跨区流动不便的实际情况,工作专班联合建信住房研发中心一起制定“公租房”APP和公租房管理信息系统优化升级工作方案,组织技术人员对“公租房”APP和相关系统进行功能升级,实现了“公租房”APP电子合同在线签订,开启了公租房合同签署“不见面”全程网办新模式,让群众由“少跑腿”到“不跑腿”,有效降低疫情期间纸质合同“面对面”签订带来的风险与不便,办理新租、续租业务的平均时间也由传半天压缩至10分钟以内。截至2月23日,已完成2308份公共租赁住房电子合同的在线签订。
全国公租房 APP 漯河市启动仪式活动现场
在下一步工作中,漯河市将进一步加大“公租房”APP试点工作推进力度,并积极总结经验做法,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真正发挥“试点市”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全省全国提供借鉴。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