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警报作为城市防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人员疏散的基本手段,其在“铸就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方面的重要性可见一斑。70多年的发展历程,防空警报建设稳步推进,实现了“数”“质”的提升,但在面临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时,防空警报的建设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唐山市国防动员办公室将防空警报建设存在问题、突出矛盾、发展瓶颈纳入主题教育的调查研究范围,以“时时放不下心”的责任感、“时不待我”的紧迫感不断推动“唐山防空警报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新成效。唐山市国防动员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王克超在2023年唐山市防空警报培训开班动员会上强调:“在防空警报建设过程中,唐山市国动系统取得了‘市本级防空警报二次报警达100%’‘十四五开局至今,全市防空警报每年增长率超5%’等成绩。但是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防空警报建设依然存在着‘防空警报统控手段单一’‘地下人防工程无防空警报’‘防空警报无法与平时防灾、防火、防汛报知融合’‘防空警报无法提示疏散导引’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技术问题?我觉得,应该把防空警报科研工作马上‘提上日程’,将调研与科研相结合,解决困点和难点,助推防空警报实现高质量发展。”
通过“下沉一线、发现问题,会议交流、分析问题,立下项目、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唐山市国防动员办公室确立“唐山人防警报指挥融合系统及智能数字化多用途(防空防灾)终端”防空警报科研项目,明确了“有线、无线通信手段相融合”“地上、地下警报统控相融合”“防空警报、应急广播相融合”、“预警报知、疏散引导相融合”的“四融合”科研目标,建立了防空警报指挥系统的智能化、数字化基础,打通了基层社区民众“最后一公里”防空防灾指挥调度和疏散引导链路,增强了“断电、断网”情况下防空警报“地上、地下”“室内、室外”“报知、引导”的防空防灾指挥调度能力,为切实“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坚强支撑。
有线无线通信手段相融合
充分利用数据传输速率自适应和编解码技术和超短波、北斗通信、光缆传输等方式,将防空预警报知终端设备建立“两无线、一有线”通信传输方式,进行全面联网、网状链接、多路联通,确保通信方式达到“一用一备一冗余”的战备效能,全面覆盖“地上、地下”“室内、室外”各要素空间,无缝衔接人员指挥和群众疏散引导,实现了警报信息、应急信息发放“报知无死角”“穿透到底”。
地上地下警报统控相融合
研发“多网融合型差转站”“多网融合型便携中心站”“智能数字化警报终端”,借助现有地面预警报知系统网络架构,实现“地上、地下”空间警报系统融合统一。运用通信指令交互验证和混合加密技术,解决“不同厂家、各种型号警报设备不相容”问题,实现“多厂家、多接口”警报设备的自动化巡检、电源设备智能化运行、警报鸣放智能化监测,建立“地上楼宇内部-地面公园绿地-地下人防工程”的“多厂家融合、多型号融合、多用途融合”的社区防空警报报知体系。
防空警报与应急广播相融合
将标准化数字防空警报接口“前置化”,运用声码压缩和高保真语音转换技术,提供多音源发放广播功能,实现“灾情发生时,快速播报紧急疏散语音,提示人员迅速逃离”的报知疏散功能。将防空警报接口与唐山“智慧人防”系统开展数据对接、实现互通共享,将地下空间应急广播、消防防汛广播等融为“一系统”运营、建立“一张图”概览、实现“一个人”操作,达到“人防”“安防”“消防”的“‘三防’报知合一”水平。
预警报知与疏散引导相融合
运用声光、文字、动态疏散指引图等方法和音响分布式部署以及对人防工程内氧气、二氧化碳、有害气体等环境信息的实时监测,实现“发生自然灾害或其他紧急情况时,指引居民至最近便的、最安全的人防应急避难场所”的预警报知和疏散引导的综合化管理,确保避难途径“准确快捷”、可避难场所“安全保命”。建立警报控制固定中心站与便携警报中心站互为融合备份的“一主一备一机动”机制,有效提高防空警报系统的连续、机动发放能力。
防空警报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要下力气、出成效、求突破,要积极稳妥、稳中求进。“新时期呼唤新担当、新时代更需新作为”,唐山市国防动员办公室将“调查研究”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勇面问题、直击问题,通过防空警报科研项目,得到了“创新思维、解决问题、实现突破”的新提升,助推唐山防空警报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创造无负时代、无负历史、无负人民的实绩。( 赵宪骏)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