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打造数字建筑新标杆 国产BIM全过程应用示范案例再探新路

2023-12-19 08:09:47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王茜责任编辑:xmt01

打造数字建筑新标杆 国产BIM全过程应用示范案例再探新路

  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之一的广州,广联达智慧建造及华南总部基地项目(下称广联达华南总部基地),正承载着数字化验证与探索的使命,完成一次全过程的数字化实践。

  作为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技术应用与模式创新的示范项目,广联达华南总部基地试点推动国产自主BIM系列软件研发与应用,积极拓展国产BIM软件在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应用场景,构建全过程国产BIM软件产品生态,为行业企业开展全过程数字化应用树立了新标杆。

  日前,记者走进广联达华南总部基地,去了解和探寻国产BIM全过程应用示范案例的数字化运用过程。

  全过程数据驱动决策

  打造数字建筑产业新高地

  广联达华南总部基地是数字建筑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数字建筑的崭新标杆。

  据记者了解,该项目是目前建筑领域为数不多的采用完全自主研发的国产BIM软件及平台、赋能建筑业全生命周期的典型项目。

  “利用国产自主可控的BIM软件,构建项目全过程模型体系,一举打通模型通道,对于国产软件应用推广意义重大。” 广联达副总裁杨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通过BIM模型构建全过程业务价值场景,可以促进项目全过程管理提升。IoT、AI与BIM融合,实现虚拟建造与实体建造深度实时交互,提升了管理的精细度和系统性。这一项目将探索全过程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为行业打造全过程数字化应用经典案例。

  以国产BIM应用的业务价值场景为主线,通过全过程、全业务线、全专业模型和数据的互通,广联达华南总部基地的建设最终形成一套以需求为导向、以设计为抓手、以精细化过程管控为支撑,并融合先进管理模式、科学业务做法以及数字化技术应用的工程建设全过程数字化综合解决方案,同时也沉淀了项目全过程BIM应用的价值场景、模型体系以及业务和数据架构成果。

  在谈到项目的难点亮点时,杨玮说:“这个项目可以说比以前做100层超高层项目还难,核心就是每个业务动作都要达到可数字化,最大的难点就是不允许拍脑袋做决策,每件事情都要有科学依据和科学分析,这也是推进全过程数字化的关键之处。”

  整体数维解决方案

  为全过程数字化建设筑基

  “整体数维的解决方案,我们也称之为数据驱动一体化解决方案。”广联达房建BIM 产品客户业务部总监高洋向记者介绍。

  广联达华南总部基地采用数维设计软件,通过“云+端”协同模式,实现从方案、施工图到深化阶段的建筑、结构、机电等专业的BIM正向设计,实现设计-算量-施工各阶段模型和数据的流转,通过设计模型与算量模型无缝对接,建立各阶段设计与成本的匹配映射,实现从设计源头的成本把控。

  据记者了解,广联达自主设计的国产平台经过二十年的整体沉淀,从早期内部应用,到从2015年启动设计平台研发,再到在设计平台上孵化出数维房建设计产品、数维基建设计产品及给一系列生态伙伴提供的行业能力,广联达始终走在数字化发展的最前沿。

  “通过之前的探索到现在提供数维解决方案,我们希望能帮助行业走出困局,通过系统化、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行业实现跨越和发展。”高洋阐述道。

  基于数据驱动的一体化设计解决方案,以及国产化BIM、IoT、AI等数字化技术,广联达华南总部基地打通了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链条,让各阶段数据产生“化学反应”,构建全过程数据驱动决策的应用场景,为全面赋能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基础。

  研发应用国产化技术

  引领行业探索数字化发展道路

  广联达华南总部基地已是广联达第5个自建自营大厦。一直以来,广联达始终致力于在自建大厦上深度实践数字建筑理念,通过数字化、绿色化、工业化的建造及运营,引领行业探索数字化发展道路。

  杨玮介绍,全过程数字化在广联达华南总部基地的成功应用,源于广联达20余年的专业积累和技术积淀,广联达BIM系列软件已经覆盖工程建设全过程大部分业务需求,甚至在国外软件占据显著优势的工程设计软件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他说,国产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建筑行业BIM全过程数字化应用指明了方向,为国产自主BIM系列软件在建筑业的规模化应用打开了新通道,也为行业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开启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数字化应用树立了信心。

  而在专家看来,广联达国产自主BIM平台软件的功能满足工程项目全过程大部分业务需求,与现有国外相关软件相比,更符合国内工程项目管理实际,具备国产化替代条件,同时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具备可推广、可复制条件。

  未来,基于国产BIM的全过程图形互通、基于BIM的全过程管理、基于BIM与AI等技术融合实现虚实建造深度交互的一系列成功实践,必将加速行业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的落地应用,深度赋能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 王茜)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