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领预拌混凝土行业奋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再吹号角
2023年,是广西发展散装水泥事业50周年。50年的光辉历程中,有一群人,致力散装水泥绿色发展,传承与创新并举,风雨兼程,初心不改,走出了一条向绿而生、变革求兴的发展之路。一代又一代的散装水泥行业工作者,积极投身全区城乡建设和工业强桂之中,为共圆复兴梦想、建设壮美广西,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此,广西绿色建材发展和应用中心以《向绿而生 变革求兴——广西散装水泥发展五十年纪实》为题,在《广西日报》上撰文予以纪念。分别以10年、20年、30年为界,为从事散装水泥工作且现仍在职在岗的人员制作并颁发纪念牌以资鼓励。邀请获颁牌匾的个人代表发表感想感言,鼓励引导行业其他在职在岗人员,踔厉奋斗、不改初心、奋进新时代,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1973年,广西散装水泥办公室成立,标志着广西散装水泥发展正式起步扬帆。“鼓励使用散装水泥,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是国家《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的减量化措施之一,发展散装水泥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建设壮美广西、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
50年来,广西水泥散装率持续增长,到2022年底达69.8%。发展散装水泥,年节约标准煤59万吨,减排粉尘25万吨、二氧化碳224万吨。近年来,按照“全封闭、无污染、零排放”要求,全区持续加快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企业绿色生产改造,设区市有关企业基本完成改造。开展全区绿色生产暨示范性企业评价,二星级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企业达40家、预拌砂浆达4家。评定18家预拌混凝土、1家预拌砂浆为绿色生产示范性企业。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成为全区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成长最快的产业。
50年来,推动全区水泥企业实现从小型立窑生产,到大型新型干法生产转变,鱼峰等企业实现“三位一体”产业链延伸。预拌混凝土产业实现县城及以上全覆盖,预拌砂浆“干湿并举”在南宁、柳州、桂林等重点城市取得突破,为施工过程工业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加快高性能产品推广和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广西中建西部建设有限公司等企业获评广西智能工厂示范企业。机制砂石、水泥制品和工业固废、建筑固废的再生利用正进入产业转型发展的新领域。
50年来,散装水泥绿色产业从弱到强,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当前,全区发展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619家、规上企业452家,从业人数33000多人,年产值约275亿元;预拌砂浆生产企业91家、规上企业41家,从业人数3600多人,年产值约10亿元,水泥制品年产值约30亿元。通过打击取缔证照不全企业、严格日常生产监管、开展质量检查和行政执法检查,以违规使用海砂检查、大气污染防治等措施综合发力,全区散装水泥绿色产业供给能力增强,服务壮美广西建设的能力不断提升。
50年来,散装水泥行业法治体系不断完善。199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颁布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散装水泥管理规定》(2003年修改),为全区散装水泥发展提供了宝贵支撑。2014年,自治区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条例》(2021年自治区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正),率先成为全国少数地区颁布且重要的散装水泥地方性法规。随之,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有关部门相继出台《广西预拌混凝土管理办法》、多个产业发展规划、两个地方标准等政策,形成了以地方性法规为核心,规范性文件、规划标准、政策措施相配套的法治体系,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定支撑。
50年来,广西散装水泥办公室隶属关系历经多次机构改革, 2019年更名为广西绿色建材发展和应用中心,2022年承接全区二轻行业服务职能。行业始终以小产业、大情怀激励自身,先后荣获散装水泥工作三等奖(国内贸易部,1993年)、全国发展散装水泥先进单位二等奖(国内贸易部,1994年、1997年)、“十五”期间全国发展散装水泥先进单位(商务部,2006年)以及促进散装水泥绿色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单位(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2017年)等荣誉。平果县、巴马瑶族自治县获评全国散装水泥示范县,南宁市获评全国发展散装水泥示范市。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23年,是大力实施工业强桂战略、打好工业振兴三年行动收官之年,散装水泥产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上级部门的坚强领导下,新的一代绿色建材发展和应用工作者,必将重整行装再出发,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黄民安)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