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贾京做木匠成了全国冠军,眼下正在训练,为拿到世界大赛的入场券全力准备。近日,在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记者见到了他。
贾京身穿白灰色运动外套,脖颈处微微露出橙黄色衣领,脚踩一双经过特殊处理的安全鞋。
今年9月,贾京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下称“国赛”)家具制作(世赛)项目上拿下金牌,并入选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是湖北省6名金牌选手中唯一一名在校学生。握手时,记者感觉到贾京的手上布满了茧子,右手大拇指下方有一道长约2厘米的疤痕。
提及这些“勋章”,贾京有些不好意思,将手掌摊开又合拢,反复几次。他说手上伤口不少,多是操作不当造成的,这提醒他在训练中要更加注意安全和细节。最近他又“泡”在训练室,把以前用时太长、精细度不够的赛题重做一遍,为即将到来的中国集训队队内选拔做好准备。
和精度“硬磕”
误差不超过0.5毫米
把画好榫眼线的木料固定在工作台上,一手紧握凿柄,一手拿锤敲击凿顶,在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后山木工坊,贾京正全神贯注地削铲榫眼。
榫眼是榫卯结构中凹进去的部分,也叫“卯”,突出部分为“榫”,两个木件凹凸咬合的连接方式被称为榫卯结构,凝聚着中国工匠的传统智慧。
“这次国赛,贾京制作的榫头质量位居所有选手前列。”贾京的指导老师杨颖杰很是自豪,他拿出贾京制作的抽屉抽盒,旋转着展示四个连接处。记者看到,木板之间直角相接,榫头呈梯形,二者像拼图一样契合在一起,几乎看不到缝隙。
杨颖杰表示,互相结合、互相支撑的榫卯对精度要求很高,只有尺度合适时,两个木件才能严密扣合,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榫眼尺度过大容易松动,过小就无法连接,强行硬塞还有撑裂木头的风险。”
家具制作项目比赛对精度的要求很高,误差不能超过0.5毫米。
贾京坦言,制作榫眼和榫头等手工活是比赛的难点,也是他的薄弱点。一开始他做得并不好,榫眼不是大了就是歪了,一个恍惚还有将榫头整个锯掉的风险,可以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记者在体验制作中发现,在力的作用下很难保持工具的稳定状态——静止状态下凿子和榫眼线对得整整齐齐呈90度,用力一敲就歪斜了,误差很大。
“手上没劲,动作就会变形。”贾京笑着表示,刚起步的他也曾经历过同样的情形。师父杨颖杰还送了他一个握力器,督促他增强手部力量。
赛前,贾京曾就制作榫卯结构进行“魔鬼式”训练。从切断木料到画榫眼线,从粗锯榫眼榫头到精修细节,从适配松紧度到砂纸打磨,贾京将训练时间精确到秒,力求在提升精度的同时加快速度。“哪里做得不好,杨老师就会要求我重新做一遍。”贾京回忆,单是粗锯榫眼这一个环节,他在一天之内就做了二三十次:锯得不行,重来;画线再锯,又不行,再来……直到完全熟练为止。
为何“硬磕”精度?贾京表示,除了应试要求,精益求精也是鼓舞他追求极致的信念。“每一个匠人都希望制作出完美无瑕的作品,完美是由一个个精巧的细节组成的。只有把小细节做好、做到一丝不苟,才有实现梦想的可能。”
“以往熬的夜、流的汗
都是我的底气”
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家具制作(世赛)项目连比三天,全国各省市共29名代表参赛。根据要求,选手需在16个小时之内按照给定的图纸做出一个完整无瑕的作品。记者看到,比赛图纸上的家具有些“四不像”,贾京笑称其为“长腿柜”——四条细长木棍支撑起一个较为敦实的长方柜体,顶部盖板略大于柜体,上面有木贴皮画作为装饰,柜体下方有一个窄长的抽屉。
比赛第一天,贾京尚未完全进入状态,制作速度明显落后于其他选手。当天晚上,他和杨颖杰匆匆扒了两口饭,就回到房间商量第二天的比赛计划。他们将还未进行的步骤逐个罗列,以贾京日常训练中的最快速度为依据,一一写下制作剩余部件的计划用时。据贾京回忆,有的环节相较之前缩减了近30分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赶进度,意味着第二天他必须“火力全开”。
“其实没有特别慌,心里还是有底的。”贾京表示,备赛训练时长与比赛接近,难度更甚,每次也都顺利完成了,“以往熬的夜、流的汗都是我的底气。”
次日,他将时间表贴在工作台显眼处,奔走于制作仪器之间。量尺定位,切割凿眼,打磨调试……贾京操作流畅,动作连贯,最终将时间一分一秒地追了回来,并以超高质量摘得本次大赛桂冠。
这与他在交流赛中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今年3月,贾京在一次比赛中不小心锯断了榫头,手足无措的他认为自己“完了”,于是“自暴自弃”,最终也没能做出一个完整的家具。赛后分析中,外省选手认为他放弃得太早,如果能抓紧时间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局部瑕疵对整体评分的影响并不大。
听完后贾京沉默了许久,他意识到心态上的不补救才是失败的根源。“是人就会犯错,如何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是这场比赛给我的启示。”
在后面的集训中,贾京有意识地观察不同失误场景下的最优解,并不断复盘,将观察得来的间接经验和亲身实践的直接经验内化于心。此后,贾京逐渐养成了“把握大局,不囿于细微”的应变能力。
在热爱的领域精益求精
生活会回报同样精彩
“我的爸爸是一名做家具的木匠,小时候爸爸做家具,我就给他递工具、打下手。”在父亲贾玉锋的影响下,2003年出生的贾京对木质家具制作表现出了不一般的热爱和天赋。
得知儿子获奖的贾爸爸特别自豪,将比赛相关视频看了又看,并写下评论“我儿子贾京喜获金牌”,获多人点赞。
2021年,贾京被湖北生态工程职院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录取。同年10月,贾京参加了学校世赛班的选拔并成功入选。去年10月,贾京正式开始训练家具制作赛项。2022年11月,他获得家具制作赛项湖北选拔赛的金牌,获评“湖北省技术能手”。今年9月,贾京代表湖北在国赛中摘得金牌,并进入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争取代表中国决战里昂。
他说,不管选择做什么,在热爱的领域精益求精,专注当下,生活也会回报同样的精彩。“我想赢,但是更享受沉浸其中的过程。”从他的话语里,记者看见了“00后”的一张一弛。
训练考核繁重又辛苦,面对压力,贾京曾无数次想过放弃,但一走上工作台拿起木块切磋敲打时,他又把所有烦恼抛在脑后了。“满脑子都是下一步该怎么做,听不到周围的声音,也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就好像‘疯’了一样。”贾京描述着他的训练状态。
在国赛开赛前一个月,贾京的训练强度达到顶峰。每天早晨8时准时到达集训室,深夜1时结束训练,回到寝室简单洗漱后还会用纸笔复盘优缺点后再睡觉。据杨颖杰回忆,除了吃饭睡觉,贾京的生活里只有训练,连手机都不怎么玩。
以前比较懒散的贾京,在选拔集训中,他懒觉不睡了,游戏不打了,专注力越来越强了……一起入选校世赛班的同学黎纯涛说,现在的贾京好像变了一个人。
以前训练后,他总要脱掉灰蓝色的工装和安全鞋,穿上自己的外套才去食堂吃饭。现在他觉得穿着工装逛街也“无压力”,因为从心里认同自己从事的专业,也不在意别人的眼光了。
(刘克取)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