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逆势增长背后,塔牌靠的是什么?

2023-09-26 11:08:38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吴跃 杨烜子责任编辑:xmt01

逆势增长背后,塔牌靠的是什么?

  受市场需求不足的宏观环境影响,当前水泥行业整体呈现“需求趋弱、库高价低、效益下滑”的运行特征。从近期上市水泥企业公布的2023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中不难看出,严峻形势下,水泥企业备受考验,上半年绝大部分企业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和亏损。

  面对低谷,水泥行业如何应对?哪些企业的经验值得分享借鉴?带着疑问,记者近日来到了广东省蕉岭县,走进了延续一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大幅增长并交出上半年亮眼成绩的广东塔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塔牌集团)。

  逆势增长背后的客观因素

  据塔牌集团发布的2023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塔牌集团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71亿元,同比增长10.72%;归母净利润4.86亿元,同比增长178.03%。在一众下滑和亏损的“成绩单”中,塔牌集团的数据无疑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今年上半年,塔牌集团实现水泥销量819.94万吨、熟料销量43.46万吨,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2.51%、32.42%。相比同行业企业,塔牌集团整体情况确实好一些,但也没有好太多,同样受到了当前形势的影响。”塔牌集团董事、总经理何坤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全力以赴拼经济、稳增长、促发展。虽然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但由于房地产仍处于底部调整阶段,房地产投资持续下降,项目资金短缺现象严重,新开工项目较少,在建工程施工进度缓慢,全国水泥需求呈现弱势恢复。以广东省为例,上半年全省水泥累计产量同比增长0.5%,产量居全国第一。

  面对严峻的形势和变化,塔牌集团上半年水泥销量能够同比上升12.51%,符合整个市场发展趋势,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内。

  何坤皇表示,去年5、6月份受“龙舟雨”的影响,导致去年同期水泥出货量较少,使得基数相对较低,去年同期公司销量下降幅度是大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近几年来,广西水泥产能大幅增加,对广东造成了严重冲击。今年广东天气状况相对较好,所以今年上半年广东水泥产量同比增长0.5%,好于上半年全国水泥产量(全口径计算)较去年同期下降2.4%的水平。此外,塔牌集团加强了市场端管控和建设,科学应对,精准施策,也进一步巩固了公司的市场份额。这些都是塔牌集团交出好成绩的主要原因。

  面对压力要“眼睛向内”

  出现逆势增长现象,除了外部环境的影响,在何坤皇看来,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变化,企业一直按照中央和地方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的部署要求,认真推进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各项工作也是整体经营状况好于同行的原因之一。

  在现有大环境下,水泥企业只有“眼睛向内”,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全力以赴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何坤皇指出,近年来塔牌集团聚焦自身做了很多工作。一是加强市场端管控和建设,科学应对,精准施策,进一步巩固公司市场份额。二是全力推进传统水泥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和数字智能升级,大力推进建设绿色矿山和数字矿山,建设绿色工厂和智能工厂,建设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项目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工作,扎实推进降本增效工作,强化成本管控,深化对标对表,加强煤炭价格趋势研判,优化采购节奏,继续精简机构、优化人员,建立和完善弹性薪酬体系,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压降运营费用。逐步出清低效产能,关停低质企业,助力公司“瘦身强体”、轻装上阵,进一步提升公司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今年上半年,部分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项目逐步转入正常运营,环保处置量逐渐增加,实现环保处置营业收入2333.10万元,同比实现大幅增长298.82%。公司及下属企业厂区红线内的‘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实现余电上网收入109.96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46.04%。受益于报告期煤炭采购价格同比下降20.07%和公司去年以来实施的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的持续见效,公司水泥平均销售成本同比下降12.36%,大于水泥平均价格降幅,使得公司综合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20.44%上升至27.91%,上升了7.47个百分点,主业盈利水平同比明显改善。受股指回升的影响,上半年公司证券投资实现浮盈,非经常性损益同比大幅增加1.27亿元。可以说,在多因素叠加影响下,才使得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何坤皇说。

  好成绩是专注做事带来的红利

  何坤皇在塔牌集团工作了三十多年,在他眼中,塔牌集团最大的特点就是专一、专注和专业。而如今的好成绩也可以说是享受到了专注做事带来的红利。

  水泥工业是建材行业碳排放大户,对此何坤皇表示,在专注做事理念的影响下,很早企业就开始在减碳方面下功夫。多年来,塔牌集团认真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社会责任,紧紧围绕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中长期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大绿色转型、智能升级力度,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主要通过技术升级、余热发电、光伏发电、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等措施,实现生产工艺碳减排、生产能耗碳减排,全力推进发展循环经济。

  在积极推进建设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项目方面,公司通过使用替代原料、替代燃料,努力实现减少20%以上辅材资源消耗、30%以上煤炭能源消耗的目标。

  在积极推进建设光伏发电项目方面,企业年发电量可达4700多万度,每年减少标煤消耗1.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万吨,实现用能结构调整、清洁能源替换。2023年上半年,公司及下属企业厂区红线内的“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实现余电上网收入109.96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46.04%。

  在加强余热发电运行管理方面,企业加强余热发电管理,优化窑系统稳定操作,稳定和提高AQC炉入口温度,加强烟风管道、汽水管道密封保温,优化机炉运行操作平衡运行参数,在保证安全前提下尽量缩短机炉启动时间,优化运行操作参数,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增加余热发电效能。通过实施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等,有效改善汽轮发电机组的冷凝换热效率,提高余热锅炉对旋窑剩余烟气热值的综合利用效率。今年上半年实现供电1797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1万吨。

  “广东是全国最早试点碳排放交易的省市之一,作为参与企业,去年以来碳排放指标不仅不用买,还通过出售多余指标实现了一部分净收益。可以说,这些成绩都是企业前期投入的体现,在严峻形势下它们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何坤皇说。

  “水泥行业的寒冬尚未过去,市场需求下行的颓势依然在延续,作为一家多年来专注于水泥产业的企业,面对未来,我们唯有继续走在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的路上,不断前行。”何坤皇说。(吴跃 杨烜子)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