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探营2023年服贸会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展 数字底座支撑中国建造强势崛起

2023-09-11 20:25:09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王海霞 景佳伟责任编辑:xmt01

  编者按:

  一场全球最大的服贸盛宴——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下称服贸会)9月6日在北京落下帷幕。

  世界首个超高层北斗高精度卫星定位接收机、钢结构全生命周期数字信息化智慧平台、超高层建筑智能化施工装备集成平台、楼宇智慧运维管理系统……一个个智慧建造的“显眼包”,在首钢园区12号馆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展精彩亮相,呈现出推动建筑行业智能建造与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成就。

 

探营2023年服贸会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展 数字底座支撑中国建造强势崛起

  绿色智慧的建造技术

  “没想到现在的建造技术这么先进,真令人大开眼界。”不少市民在中建二局钢结构全生命周期智慧平台前驻足围观,3D扫描技术、复杂的BIM建模等“黑科技”让人眼花缭乱。

  据这一智慧平台的搭建方中建二局安装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钢结构施工中,每个构件从制作、运输及安装过程,都可以在这一平台上实现全过程数字化、信息化管理。该项技术也在北京城市副中心C08项目主体结构施工中得以广泛应用。

  在超高层建造技术领域有绝对话语权的中建三局今年携多项自主研发的“黑科技”亮相首钢园,尤其是还原中国尊智慧建造过程的空中“造楼机”模型,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

  据中建三局相关技术负责人介绍,这个犹如设在空中的建筑工厂,名为“超高层建筑智能化施工装备集成平台”,由支撑动力系统、钢平台系统、挂架及防护系统等组合而成,集装配化、轻量化、智能化等特点于一身。各类设备、设施集成在该平台上,实现工厂式的集中施工、形成了超高层建筑施工的集成式平台,极大提升了建筑施工的标准化、集成化、智能化水平。该平台是支撑“四天一层楼”这一建造奇迹背后的核心科技力量。

  记者看到,中建三局工程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5G室内远程控制塔机操作系统,利用5G通讯实现塔机侧和地面控制中心之间的信息交互,通过4块显示屏,将塔机现场的传感器数据、视频信息等通过各种形式展示给操作者,带来沉浸式的操作体验。

  “大家好!欢迎您来到中建五局展区参观指导。”跟随解说员的介绍,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中建魔方装配式工厂的装配式机房模型。中建魔方装配厂是中建五局在粤港澳大湾区首家实现模块化设计、工业化生产及装配化施工的全产业链机电工厂。

  中建五局现场展示了3D全息立体投影设备,该设备将不同角度影像投影至进口的MP全息投影膜上,成象过程中利用光的衍射原理再现物体光波信息,从而能够再现物体的真实三维形态。通过该设备,记者看到中国人保北方信息中心南区一期项目的ECC和运维楼及数据机房一的造型、亮度、对比度和整体布局等信息,以及两栋单体从下而上、逐步施工的全部过程,全面了解项目建设的全生命周期和施工步骤。

  “前方是中国中铁工业自主研制的‘雪域先锋号’TBM模型,别看这个模型只有1米大小,它的真机直径可达10.33米,整机达到245米,总重量约2500吨。”在中铁建工集团展台,技术人员介绍了国产首台高原高寒大直径TBM,也是世界首台双结构TBM。另一侧,一台具备自主巡航、自主检测、自主打磨、自主打孔、遥操控五大功能的智能施工机器人,更是科技含量满满。

探营2023年服贸会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展 数字底座支撑中国建造强势崛起

  毫米之间的科技生活

  现场吸睛无数的,当数传统建筑企业对跨界合作的探索,如中建一局与北斗系统合作研发的高精产品,可令600米超高层建筑误差仅2毫米。

  在建筑领域的传统定位工作中,平面基准使用激光铅直仪传递,高程基准利用钢尺传递,两者需要进行接力传递,容易存在累积误差,且常规卫星定位接收机定位测量容易受到施工现场环境影响,导致建筑物偏离设计。

  本届服贸会上,由中建一局研发的超高层北斗高精度卫星定位接收机(第三代),针对性解决超高层建筑卫星定位测量基线距离短、基准点与测量点高差大的难题,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强等性能。超长距离北斗高精度卫星定位接收机通过采用多路径时空误差消除模型、自动化超长基线处理方法等多项关键技术,解决超长基线受电离层、对流层等大气误差和多路径影响严重的问题,实现多种复杂条件下的精准定位,改变了传统的全站仪测量和GNSS测量在野外复杂环境的工作效率低、测量人员和设备投入大等问题。

  “通过超高层建筑施工期间平面和高程基准竖向传递,可实现600米高度建筑平面误差2毫米,高程测距精度达到十五万分之一,为千米超高层建筑施工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中国测绘学会理事、中建一局测绘专家张胜良介绍,目前,该设备已经进入量产阶段,并应用于目前沈阳在施体量最大的超高层综合体——沈阳金廊22-1项目。

  现在您看到的是中铁建工集团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施工机器人,由作业系统和运动底盘两部分组成。在中铁建工的展台,迎面而来的施工机器人由控制器、ROS开发平台、BIM轻量化平台组成控制系统,伺服控制器、激光雷达、3D双目相机、力学传感器、陀螺仪组成感应系统。有了它,侧墙打磨、天花打磨、侧墙打孔、天花打孔都可以不再依赖人力,机器人融合了模块化末端装置设计、轻量化BIM模型应用、多传感器技术,具备十足的智能、高效、高集成特色。

  根据介绍,这个施工机器人具备自主巡航、自主检测、自主打磨、自主打孔、遥操控五大功能。“通过电缸与滑轨实现底盘的伸缩,机器人可以轻松进入施工电梯;管理人员根据现场实际切换自动控制或遥控模式,机器人本体防尘防水等级达到IP53级别,搭载的电池只需充电3小时即可实现长时间连续作业。”中铁建工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外,该建筑智能施工机器人对建筑施工标准进行了数字化“翻译”,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方法扫描目标墙体形成激光点云,通过算法将传感器数据与三维点云进行处理,再模拟施工测量方法提取特征点,可实现基于传统施工检测方法0-4毫米的垂平度验收。

探营2023年服贸会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展 数字底座支撑中国建造强势崛起

  大国工程的匠心巧思

  数字化、信息化是建筑设计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在人工智能的冲击下,持续的方案创作能力是建筑设计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玉龙告诉记者,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在持续推动建筑设计领域的突破革新,助推建筑设计数字化的应用落地。

  刘玉龙认为,人工智能是一个很重要的创作工具,尤其ChatGPT出现后,很多人担忧工作会被机器替代;但实际上它是把所有的经验汇集在一起进行再创作的过程,而设计方案的创作不仅仅是对已有经验的叠加,可以把人工智能看作是一种工具和助手,帮助设计师实现方案创作。比如,设计时可以先通过人工智能生成多种可能性,将这些可能性作为判断和创作灵感的启发,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创作,并掌控选择权、创作权。

  记者看到,在一个个聚焦社会重任、地域标杆、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科技创新、零碳未来等主题的建筑模型与设计图纸面前,观众们驻足凝视与思考,并不时就建筑设计行业新一代创新成果和绿色未来的人居生活进行讨论。

  本届服贸会上,观众还可以与清华一道,聆听新时代的国家文化殿堂——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背后的设计故事。“中央总馆整体建筑采取中轴对称的院落式布局,典雅中正、大气磅礴,风格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特征,又凸显新时代特点。” 刘玉龙说,将为公众展示基于共创零碳未来愿景下的清华设计。

  中央总馆坐落在北京中轴线北延,燕山脚下。由废弃的采石场摇身一变为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藏有《四库全书》《永乐大典》等中华文化瑰宝,以及众多国家一级文物。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在设计中采用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布局,沿轴线依山就势,分级布置主体建筑,体现坐北朝南、中轴对称、礼乐交融的特点,彰显中国特色和大国气象。以现代的材料和手法突出建筑的开放性与时代性,将建筑群掩映在园林绿化中,与周边山体环境融为一体,彰显绿色、亲民的新时代精神。建筑本体采用经典的三段式结构充分传承方正典雅、质朴大气的文化建筑精髓。以版本安全为第一要务,建筑设计高标准满足防水、防潮、防洪、抗震、安防、人防等各项要求。

  承担中央总馆施工建设任务的是与共和国同龄的首都城市建设主力军北京建工集团。“BIM技术、三维激光扫描仪、爆破测振仪、无人机监控、智慧泵房、VR、智能全景相机……” 北京建工集团相关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中央总馆的施工现场,北京建工建设者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智能建造、数字建造、绿色建造,精益求精、开拓进取,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搭建起一个巨大的智慧平台,在智能建造与数字建造中彰显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探营2023年服贸会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展 数字底座支撑中国建造强势崛起

  城市更新的更新体验

  本次服贸会上,首开集团把首开书院搬进服贸会,在场景化输出高品质文化服务的同时,为大家带来近距离的城市文化新体验。

  首开集团在展厅全方位展示“首开经验”在城市更新、绿色发展、文化创新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其中,“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刚刚揭晓,首开LONG街入选“最佳实践”,首开书院获评“优秀项目”。这两大项目也均现身首开展厅。

  记者看到,首开书院为服贸会量身打造的“服贸书房”位于展厅的中间位置,营造出具有北京特色、首开特点的城市文化新场景。作为首开集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实践成果,首开书院开业以来,已开设了首开书院·君礼书房等项目。

  首开LONG街是北京开展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实践,也是首开集团携手昌平区政府共同打造的城市更新标杆项目。其建立了绿色科技赋能的智慧管理平台,在数字化商业运营的同时,倡导绿色低碳的运营方式,积极推广绿色店铺、绿色积分等多样化经营。

  于万千之中不断寻觅,哪种好房子才是你最心仪的?

  在服贸会上,住总集团在“未来零碳社区”沙盘中展示了10个典型案例。有绿色建筑三星标准的新建小区——住总·山澜阙府,有被媒体称为“最美公租房”——百子湾公租房,有通州共产房——国风尚城,有北京首栋超高层钢结构保障性住宅——黑庄户定向安置房,有国内首个零碳建筑既改项目——光熙门零碳示范楼,有低效楼宇改造项目——CBD住总大厦、住总地产大厦、天铭大厦A座,有工业厂房更新案例——平谷锅炉房,有老旧小区改造典型案例——平谷南小区等。

  “实施改造的光熙门北里29号楼,是住总集团在绿色建筑技术领域的示范项目,是北京市首个零碳建筑示范工程,也是中国首例获得德国能源署(DENA)零碳认证的建筑。它将为全市乃至全国大规模的既有建筑零碳改造和实施提供经验,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住总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

  在北京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展厅,有专人在现场为大家讲解从信用贷款、项目贷款到城市更新贷款、居民住房贷款等服务举措。除了人工讲解答疑外,“机器人小美”更是吸引了很多观众,她对于公积金贷款等业务很是精通,有问必答,而且能与观众互动聊天。

  我爱我家也现身在服贸会,展示企业在品质服务上的创新理念与丰硕成果。其积极引入AI、大模型等国际前沿数字化技术,积极探索服务理念、服务标准,为行业的发展注入活力与动力。在我爱我家展台现场,数字化经纪人助手“沐阳”受到广泛关注。“沐阳”的背后是我爱我家臻服务平台的强大支持。该平台专为经纪人解决业务问题的在线服务平台,通过构建全链知识库,臻服务可以做到核心需求一站式查询、关键信息及时推送。(本报记者 王海霞/文 景佳伟/图)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