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对话广州在于空间设计总设计师于艳: 设计是有生命力和情感价值的

2023-09-11 20:15:03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王茜责任编辑:xmt01

  编者按:设计师,需要源源不断的灵感,去创造新的惊喜。然而灵感不是顿悟,忙碌工作的间隙,他们需要一次身体和心灵的休憩,放空自己,以追寻新的灵感,为下一次设计注入全新的能量。

  而这种忙碌工作之余的短暂停歇,像极了现在十分流行的词——间隔年。心理学有个名词叫“空杯心态”,意指要怀着否定或者放空过去的一种态度,重新融入新的环境,对待新的工作和新的事物,始终保持初心和做设计的激情。

  在于艳看来,设计师的境界,就是将看到的事物和经历过的事情,在脑海中呈现出一种自己理解和消化后的感情输出。通过自己的阅历和感悟打造出设计空间,这个空间是有生命力的,是带有更多情感价值的。

对话广州在于空间设计总设计师于艳: 设计是有生命力和情感价值的

  记者:您认为作为一名设计师,身上应该具备哪些优秀品质?您作为设计公司的一把手,身上又该多出哪些责任和担当?

  于艳:作为一名设计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共情。甲方找到你设计一个项目,他对这个项目的诉求是什么?你能提供给他的专业服务是什么?这就需要站在甲方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让空间达到完美的状态。如果这是自己的房子,自己会如何去营造和打造?

  优秀的设计师呈现给客户的不仅是专业的方案,更是设计师的见识,是设计师见过的美好事物以及对生活的感悟,甚至是对人生的感悟。

  作为设计公司的一把手,角色是多重的。首先我是一名设计师,其次我才是公司的管理者。这是磨合了一段时间后才在这个定位中找到的一种平衡,这个平衡就在于既要站在设计师感性的角度思考设计问题,同时又要站在理性的角度管理公司。孰轻孰重,最后我还是决定把重心放在设计这个层面,所以公司的规模不能大,一定要控制在我能力范围以内。其实扩大规模是没有难度的,但是缩小规模或者一直维持一定的规模是有难度的,要抵制住诱惑,该做的项目做,在能力和精力范围以外的项目不做,做精做好才是我要抓的核心。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则,我们才能够在5年时间内越做越好。每年控制做10个项目,把核心精力放在服务好这10个项目上。

  公司有5个设计师,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大部分都花在服务好我们的项目上。在慢慢的积累和磨合过程中,公司全案落地的定制模式逐渐形成。

  记者:作为业内声誉颇佳的资深设计师,要如何不断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努力追求在技艺、理论和实践等方面更加精益求精?

  于艳:做设计师有20年了,也有过瓶颈期。从刚开始进入设计行业懵懵懂懂,到自傲自负,那个时候觉得自己已经是很牛的设计师了,会觉得自己有了一定的积累,有一点目中无人的傲慢。但是,在拓展了眼界之后,突然间觉得自己就是井底之蛙,也明白了做设计这个事情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为你只有不断去感悟、去发挥、去创造,不断超越自己,才会成长。

  这个成长的过程好比画画,最开始学画画是以具象为主,你会去追求形态的逼真,去追求和所临摹的对象一模一样。其实慢慢画技高深了之后,你就会去修改和调整你自己的画,如真实的场景不够完美,或者你想创作一些东西在里面,你就会去改变那个画,那么这个画可能比真实的场景更唯美。最后的境界,其实就是你看到的事物和你经历过的事情,在你的脑海中会呈现出一种自己理解和消化后的感情输出。在当时的场景、当时的事件、当时的感悟下,你再次创作出来的画,就是你通过自己的阅历和感悟打造出的空间,这个空间是有生命力的,是带有更多情感价值的。

  记者:您目前研究的重点方向是什么?有哪些成就和影响?为推动设计行业的进步和创新作出了哪些贡献?

  于艳:在室内设计方面,我目前主要思考的方向是更节能的空间设计,让空间通过合理的光线规划达到更优的自然光线照明,通过风向的设计规划使室内的节能达到最高舒适度。如果是一个别墅空间的负一楼,那么我可能会采取增加天井及天窗的设计来采光,设计结合导风板来导入空气,使地下室的空气达到很好的流动性,使地下室的空间既有很好的空气对流又能够有很好的采光,这样会大大减少能源的浪费,让空间感受更好。同时,我也会考虑新能源的利用,如光伏。一些有条件的项目,我会推荐客户去使用光伏,一是在光电的能源上达到节能,另外多出来的电还可以回收到供电局。这是一个很不错的项目,我也会深入研究,然后将光伏能源运用好。

  我最满意的作品是一个新农村改造项目,是将一个废旧的学校改造成一家民宿酒店。学校占地面积不小,在设计时要利用好当地的地貌和地理优势,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体。同时,还需要在设计时考虑商业经营模式和定位等诸多方面。

  这是个挺有挑战的项目,绝对要做到站在甲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从一开始就感觉是自己开了间民宿,要认真思考商业定位、地理优势、受众人群喜好等各个方面,完全是打开了一个新的领域。所以设计做到一定程度,就需要设计师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及广博见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甚至要知晓人文风俗。

  该项目是开创可持续发展建筑,改善了当地农村一个被遗忘的废弃建筑现状,给人带来建筑学科范畴之外的馈赠,并且创造了价值,带动了当地农村的经济和就业发展。

  记者:您在行业内获得多项殊荣,您将如何在不懈努力下,推动整个设计行业朝着更加规范、专业、先进的方向迈进,实现行业的大繁荣?

  于艳:虽然行业内给予了我一些荣誉和奖项,但我觉得我做得还很不够。在个人能力提高并且获得荣誉的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在行业中起到一些很好的推动作用,给年轻的设计师们分享一些经验,鼓励有创意的年轻设计师们共同参与到我的项目中来,让我们的项目更具有活力和创新力。同时,我也会更多地去了解新产品、新工艺及新科技,让设计带动整个项目,运用设计达到更好的节能环保效果,使项目有更长远实用的使用功能和历史意义。

  记者:别人是如何评价您的?您自己又是如何评价自己的?两者有什么差距?您的亲朋好友怎样描述您?怎样评价您?

  于艳:我在别人眼中应该是个工作狂,但是只有我自己才能懂得这其中的快乐和成就感。工作就一定是枯燥辛苦的么?我觉得辛苦是必然的,但是最大的辛苦莫过于敷衍了事后一无所成的颓废感。所以一样耗费了光阴,为何不让自己的时间更有价值,产生更大的能量呢?

  为什么别人会选择你,你能给别人带来什么,这就是个人的品牌价值。也就是说,如果把自己当成一件产品,该如何推销自己?能给客户带来的最大利益是什么?

  我的客户选择我,是因为我在行业内的口碑很好,而且我的作品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在和业主建立联系沟通的过程中,我会传达出我对生活的理念、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如何更好地营造居住空间,并且通过合理的规划空间,提升人们居住的幸福感。这个可能是很多设计师忽略的问题,所以首先你自己要是一个幸福的人,你才知道如何去营造一个使人幸福的空间,所以我觉得是我的感受和我的心得感染了我的客户,让他们认同我这个人。

  记者:您认为应当如何发挥设计领军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引领行业企业及时适应当下产业调整和市场需求,共同向着高质量发展道路迈进?

  于艳:在市场中,我的客户大多以回头客和行业内的口碑客户为主。现在的设计行业和装修行业其实相对还是处于鱼目混杂的状态,各种类型的公司也非常多,但我还是坚信我的方向会是未来很有发展的方向,因为我是本着以客户的使用感受为导向的一个同盟形式的设计角色。也就是说和甲方站在一个出发点,我们共同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如何使项目达到最佳效果,形成最优方案,只有方向一致,才会有更长远的发展目标。

  记者:作为行业领军设计企业的掌舵者,结合企业快速成长经历,您觉得您和您的企业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走过的弯路?

  于艳:当你开始拥有越来越多的客户,公司也招了一些员工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角色变了,你不仅仅是创业的设计师,更成了一家公司的老板,有一帮和你共同成长到现在的同事们。这时候你会发现,你不再是一个“自由人”了,你需要思考的东西太多了,你也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客户的要求越来越高,资金的流动,员工的成长和发展空间等等。但是你还是会很开心,因为每天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事情,你学会了如何管理,并且在管理和学习的过程中看到了公司的发展在稳步提高。你明白了年轻时候为了梦想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记者:针对设计领域在发展过程目前普遍存在的瓶颈和问题,您觉得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目前是否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路径?您认为设计领域如何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于艳: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不论在什么样的组织里,要让人们认识你、接受你,你就要学会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让大家真正理解并完全认可你,只有这样才能拥有持续发展的事业。

  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我会要求自己每年都有作品获得业内甚至国际行业认可的奖项。这对于我是个很好的促进和总结,我也渴望能够成为设计界的“常青树”。

  记者:作为中国建筑装饰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设计师,您觉得行业企业如何做到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营造良好的设计市场环境?您是如何看待建筑装饰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的?

  于艳:我觉得中国建筑装饰行业未来会更加国际化,会从更高层面去分析和感受使用者对使用空间的要求,而且也会更多地吸纳国际上先进的设计理念。

  因为我自己有着意大利米兰理工留学的经历,在意大利我会更多地感知到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在这种全民艺术的国度,对艺术美感的追求是融入骨子里的,所以一切美的事物也是我现在所追求的。我要自己先去感知,然后我会带着我的客户朋友们将这些运用在我的项目设计中。

  我去了北欧,我发现这个有着极夜和极昼的童话国度,人们对于光是非常渴望的,所以那里的灯具很好卖。当地很多设计新奇的灯具,在极夜的半年里带给人们快乐的光亮。

  去丹麦和芬兰,我特别喜欢逛当地的家居市场,有很多好玩的家具和灯具,所以我在设计中也会考虑到趣味性和能带给使用者的快乐。

  在美国,我深刻地感知到美国新工业时代的高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性和实用性。因为美国人认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欣赏的。让住在其中或偶尔来往的人都倍感温暖,是美式风格家居的真正设计精髓,其核心是功能主义,强调实用物品的美应由其实用性和对于材料、结构的真实体现来确定。

  我对更高科技、更简便的生活理念和方式是非常认同的,通过学习和游学的方式,我会把我所感知到的新理念运用在我的设计中和项目中,所以设计师是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本报记者 王茜)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