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建筑,涵盖的是设计师和工程师浓厚的文化素养和敏锐思维。在尹弘凌身上,恰恰体现出了与作品融为一体的奇妙之象。初见她时,她正在研究新项目的图纸,目光炙热,眼神坚定,视线紧随着手指触及之处,丝毫察觉不到周围往来的人。
从踏入工程师这个行业以来,尹弘凌就从没有想过放弃。无论遇到多艰难的情况,她都能够轻松淡然地妥善解决。她认为,每一个经手的建筑都如同她的孩子,每当看到这些“孩子们”在城市中熠熠发光时,她入行的初心和前行的路仿佛也瞬间被照亮了。
虽为女性,但尹弘凌却“巾帼不让须眉”,在建筑工程管理和结构设计等领域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目前,尹弘凌不仅获得了高级工程师、甲级建筑设计院副总经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乡村规划与产业振兴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软装陈设分会副会长,以及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装饰艺术与科技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的头衔,还荣获了2021—2022设计影响中国十佳金牌设计师、2021—2022国际环艺创新设计作品奖金奖等多个奖项。
在尹弘凌的职业生涯中,参与过的大小项目数不胜数,但令她最为骄傲的,是榆林东沙文体馆和雄安商务服务中心项目。这两个项目的顺利孵化,在当地形成不容小觑的影响。近日,记者对尹弘凌进行了独家专访,请她讲述项目背后的故事。
记者:您经手的项目很多,为什么会对榆林东沙文体馆和雄安商务服务中心两个项目印象深刻?
尹弘凌:首先,榆林东沙文体馆建设的初衷是为了彰显榆林的古城魅力,同时弥补东沙片区文化体育服务设施方面的短缺,意义不同凡响。
关于雄安商务服务中心项目,我觉得它非常贴合当今社会的整体规划和布局,也能够完美地体现出雄安新区的建设理念。如果规划得当,必定能够在整个办公空间设计领域上掀起一道不小的波浪。
记者:在榆林东沙文体馆和雄安商务服务中心两个项目中,您和您的团队前期做了怎样的调研?
尹弘凌:在榆林东沙文体馆的项目上,我们首先对该项目的区位条件、周边环境、场地现状等情况进行了仔细地调研。我们发现区域附近学校居多,并于东侧具备高密度住宅,由此可以明确后期的消费人群和主要服务对象。此外,周边还建有无量寺、城隍庙等古建筑,蕴含丰富的文化氛围,我们也可以将其利用进来。其次,我们在现场了解到,原有土地有明显的地势差异,地势下凹、东高西低,所以需要更加完善的设计方案,避免馆内因地势不平而引起突兀。
在雄安商务服务中心项目中,首先我们需要落实各级领导对于建设工作的要求和意见,例如在中共河北省委雄安新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中,要求在楼层公共区域设计开敞式空间,安排吧台、茶歇等功能,这些要求都需要我们计划后期的方案当中。其次,根据雄安新区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建设理念,也需要我们尽可能地打造一个面向未来,设计超前的办公空间。
记者:在榆林东沙文体馆和雄安商务服务中心两个项目中,您和团队制定了什么方案?做了怎样的努力?
尹弘凌:在榆林东沙文体馆,我们首先根据地势进行了场地调整。依照原本东高西低的特点,以台地化解高差,形成了收敛性的地形特征,并利用地下空间设计出地下停车场、地下超市和培训中心等服务设施。其次,根据周边的服务人群,我们也设计了相应的娱乐及活动场所,包括影剧院、运动场等。目前榆林东沙文体馆已完工并投入正式比赛使用。
针对雄安商务服务中心项目,我们根据3#、4#、5#楼的位置及周边景观情况,还有初始方案,明确了3号楼——自然、4号楼——绿色、5号楼——商务的不同设计理念。作为租赁性办公场地,需要具备通用性、兼容性需求,所以我们对早期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深化和研究。在空间布局上,低层裙房以成长型中小企业为主;中高层塔楼(有中庭)以大中型高端企业为主。客户覆盖面广,可兼容各种规模企业,为项目运营减轻压力。
记者:您认为这两个项目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尹弘凌:作为两个对当地影响较大的建筑,我们所承受的压力和要求是难以想象的。从目前的流行趋势来看,传统的现代简中式设计风格已经失去了优势,只有从中突破,并吸收更加先进的理念,才能展现出建筑最完美的风貌。特别是在榆林东沙文体馆的项目中,不仅仅要追求创新,更重要的是不破坏整片区域的古建特色,要将“老旧”与“现代”不突兀地融合在一起,实属不易。
记者:看到榆林东沙文体馆和雄安商务服务中心两个项目的进度或者看到它们完工时,您的心情如何?
尹弘凌:建筑工程本身来说就是一个极度细致而又极度宏观的工作,也许最后呈现在大众眼前的是一个完美的休憩场所、办公场所、娱乐场所,但其中每一砖、每一瓦的布置都经过了紧密的考量和计算。
项目的顺利完成,也意味着我们所有的努力有了意义,有了价值。无论是从事任何职业,只有经历过艰苦的过程,才能真正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王 浩)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