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怎样的?李兴钢说,是建筑和大自然的合二为一,是人与大自然的天人合一。从业30多年,李兴钢一直在探索“现代建筑科技”与“中国建筑传统”的融合。
他说,城市更新就是要延长城市和建筑的生命周期,而非把老街区、老建筑看成过时无用的东西,动不动拆旧建新。中国建筑也不必一味模仿西方,这样会丢掉自己的文化特色。
俯瞰紫禁城 热泪盈眶
1976年夏天,凌晨3点多,唐山发生7.8级地震。那个雨夜,7岁的李兴钢被母亲抱起,拼命逃离摇摇欲坠的房屋。
看着眼前一片狼藉,此时,大自然的威力就像一把利刃,在童年李兴钢的内心刻下永不磨灭的记忆。十多年后,李兴钢选择报考天津大学建筑学专业,入学前夕,他和父亲一起探讨:如何能让建筑物不倒塌?
大学时期,李兴钢在教授王其亨先生的带领下学习测绘古建筑。在绘制蓬莱阁建筑群总体立面图的过程中,当看到建筑与大海、岛山、水城组合在一起所呈现的图景意境,他被深深震撼。
至此,他的内心萌发了一个想法:中国建筑与自然山水环境交互共造,这才是人类的“理想世界”!
大学期间,李兴钢前往北京一家建筑设计单位实习。当他第一次登临景山万春亭,俯瞰紫禁城和整个北京城,一瞬间,他的内心受到极大的触动。故宫的神秘与庄严,让他忍不住想去探索中国传统建筑的智慧和奥秘。
李兴钢将故宫之美称为“胜景”。他说,胜景有时是人工场景,有时是自然场景,但更多的,是人工与自然交互共存的场景。李兴钢说,“在我心中,绿色建筑就是返璞归真的,适用、经济、健康、友好的,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就是天人合一。”
李兴钢认为,中国的城市、建筑、聚落乃至园林营造,都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建筑“形式”的呈现,决定建筑“形式”的是建筑思想。而建筑思想,又源于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和对美的理解。
金钱买不回失去的文明
对李兴钢来说,有两个作品值得一生回味。一个是,2008年北京夏奥会主场馆“鸟巢”;另一个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和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
“2008年,中国站在了世界舞台中心,作为奥运会主场馆的‘鸟巢’,要体现的精神是‘宏大’二字。” 李兴钢说,“2022年,要让世界看到的,是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态度,是中国建筑师如何在冬奥场馆中实践人类共同的‘可持续’理念。”
李兴钢认为,被世界所密切关注的“可持续发展”,始终围绕着三个关键词:环境、经济、社会,环境排在首位。他将延庆赛区的设计理念定为:“山林场馆,生态冬奥”。
远山如黛,巧妙的建筑恰似眉梢的痣一点,这颗痣若点得恰到好处,就会更显山水之妩媚。延庆赛区并非一马平川的城市环境,而是地形复杂的高山密林。李兴钢觉得,冬奥场馆的设计不该抢夺山水之美,而应低调消隐,点缀于山林之中。
以脚步去丈量、用眼睛去观察、让心灵去感受,经过多次踏勘延庆赛区,李兴钢认为,那些削山填土、既破坏自然环境又消耗巨大资金的做法,不适合冬奥场馆。冬奥场馆要最大程度减少对大自然的伤害,必须生态环保,必须节能减碳。此时,一幕场景悠然在他心中浮现:“干栏式建筑”!
“干栏式建筑”又叫“ 干栏巢居”,是我国西南山地民居特有的建筑形式。简单来说,就是在原始地形地貌的基础上,支起一根根木桩,在木桩上搭建起木制平台,然后在平台上建房子。
干栏式建筑的优势在于,既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也能大大节省人力。李兴钢说,受到干栏式建筑启发的“雪飞燕”“雪游龙”的设计不同于“鸟巢”,强调的不是“永久性”和“标志性”,而是方便拆解的“装配式”,在必要的情况下,场馆可以局部甚至全部拆解,恢复山地环境的原貌。
踏勘延庆赛区时,一个未被标记的古村落遗址被发现,李兴钢当场决定:完整保留遗址原貌,把此处变成延庆冬奥村里的山村遗址公园。
李兴钢说,他希望所有的建筑师都有这样一个意识:有些东西是不可再生、金钱也买不回来的,比如赖以寄托记忆和乡愁的建筑遗存。
三份政协提案为建筑行业发声
多年从事建筑设计工作,李兴钢也发现行业内存在一些问题。今年全国两会,作为政协委员,他拿出“以中国式现代建筑设计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等三份提案,希望能解决问题、推动行业发展。
李兴钢提出,要推动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建筑”设计目标的科研项目激励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建设体系,要成就一批能够屹立于世界的中国建筑领军者。 他提出,要对标国际先进经验,密切结合中国国情,全面更新提升在生态、低碳和人文目标下的建筑设计标准体系。
李兴钢认为,建筑行业要统一形成“保护”和“传承”的科学整体认知,要对建筑遗存开展差异性的保护策略。
他提出,要提升百姓居住环境品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让“绿水青山”的画卷展开在城市之中,构建具有中国式现代建筑特色的当代城市新风貌。
返璞归真的未来中国建筑
在李兴钢看来,多年来大规模建造活动和快速城镇化进程,已经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很多媚洋、求怪、造型浮夸的城市建筑,造成了国家财力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李兴钢认为,倘若城市继续追求高强度建设、高密度开发,将加剧挤占原有的自然和生态空间,打破生态系统应有的循环与平衡。
李兴钢极力支持“城镇建筑遗产多尺度保护更新”。他说,高质量的城市更新工作不仅可以节能减碳,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得以更好地延续和发展。
“城市更新就是要延长城市和建筑的生命周期,而不是动不动拆旧建新。老街区、老建筑纪录了城市的生命历程和人们的生活记忆,有着特定的、不可取代的价值。”李兴钢说。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建筑的形态会是怎样一番场景?李兴钢说,在他心目中,未来的建筑应该是朴素平和的、返璞归真的,是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
“中国不应该照搬西方的建筑形式,不论是古典还是现代,都不必崇洋媚外,要做就做出自己的文化特色。”李兴钢说。
李兴钢将破败不堪的首钢工业建筑旧址,改造为2022年北京冬奥组委的员工倒班公寓,后来成为颇具人气的城市假日酒店,起名为“仓阁”。“仓阁”的设计最大限度保留了废弃的工业建筑,又将新结构见缝插针般植入其中。下部的大跨度返矿仓、空压机站等老厂房被改造利用为公共活动空间,数层客房新“阁”漂浮于旧“仓”之上,新旧对比,叠合共生。
他认为,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是一片蓝海,建筑师可发挥的空间十分广阔,建筑行业依然大有可为。在他看来,要想成为一名有所成就的中国建筑师,就是要紧紧跟随国家战略发展的脚步。
今年4月28日,李兴钢获授被视为中国建筑界最高奖项的“梁思成建筑奖”。他说,“我一直走在探索心中理想建筑地图的漫漫路途之上,有时焦灼低落,有时拨云见日。我愿意在生机勃勃的时代和丰富多彩的现实中,不断清扫思想的盲区、整理实践的通道,向着超越个人和文化的、由人类生活空间参与构造的理想世界,一直行走下去。”(于丽丽 李贝贝)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