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上海工程局海口市江东新区快速通道项目建设纪实
屋里蒸馒头,屋外铁板烧。
虽在高温炙烤下,海口市江东新区快速通道项目现场却是一片大干繁忙景象,上百台机械昼夜不停歇,千余名工人日夜奋战,终于在6月30日完成最后一根桩基的灌注。至此,由中铁上海工程局承建的海口市江东新区快速通道项目主线桥1902根桩基施工全部完成,为实现“9·30”功能性通车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锚定目标 攻坚克难抢工期
海口市江东新区快速通道项目北起海文北路,南接桂林洋互通,路线全长约5.367公里,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实际建设工期仅330天,是一场施工进度与工期节点的赛跑。
“打赢这场开疆拓土的信誉战,对公司在海南区域的滚动发展意义重大,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该项目经理王柏说道。
能否快速打开施工生产工作面,确保既定工期目标顺利实现,征地拆迁是项目开工建设的重要前提。为“啃”下征地拆迁这块“硬骨头”,项目部联合海口城建·路桥公司成立了项目临时党支部,号召党员干部冲在攻坚火线,通过梯度式层层推进、合力攻坚,有效破解了祖屋搬迁、钉子户、土地权属不明等棘手难题,仅用不到3个月的时间完成全线拆迁,创造了海口市重点项目建设征拆协调的最快速度。
中铁上海工程局项目部积极筹划,在现场组织上,项目分区分段流水作业,近2000名作业人员24小时倒班施工,将上部结构工效由60天压缩至45天,为后续附属工程、照明交安工程预留了充足的时间。在物资、机械储备和周转上,项目物资设备部长白国利带领部门人员快速出击,在15天里跑了3000多公里,完成了项目周边商混站、沥青站、材料供应商和加工工厂实地考察调研,确保物资供应和机械设备调用满足现场抢工需要,进一步压缩了工期、增加了工效。
“工期紧,就抢!任务重,就拼!”项目员工们从大局出发,坚守岗位,奋力攻坚,相继完成了多个重要施工节点。3月1日,项目首个承台浇筑完成,3月17日,首个墩柱浇筑完成;4月6日,两侧保通路全线开通;5月1日,首联现浇梁浇筑完成;6月6日,首节钢箱梁顺利起吊……
技术引领 全力以赴促生产
“技术是龙头,是项目提效率、促生产的重要一招,商总,你看有什么办法?”王柏给项目总工程师商健出了一个难题。
项目主线桥桩基平均桩长60m,施工区域内地下19-60m存在多层不连续分布的生物碎屑层,累积层厚20-30m,在此地质特点下要完成1902根桩基、296个承台、296个墩身的施工,按照常规的工艺施工,根本无法满足工期要求,如何突破常规工艺,拿下施工中的关键一环,成为了阻碍项目施工推进的绊脚石。
拿到这个课题后,商健带领技术团队依托现场生产实际进行了反复研讨,通过试桩,根据海南特殊生物碎屑岩层的地质特点,总结桩基在施工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大胆提出将旋挖钻大范围应用于生物碎屑层的钻进施工中,保证了Ⅰ类桩成桩率,成功克服了在生物碎屑层中钻进漏浆、塌孔的难题。这套项目独有的旋挖钻施工工艺也被海口城建、路桥公司重点推广,为海南省类似地质桩基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随着气温升高、雨季即将到来,又一个难啃的硬骨头出现了——承台施工。项目施工区域地质多为粉质黏土及中砂层,下雨后含水率高,土层压力大,且旧桥拆除4个承台需要打设18m钢板桩进行防护,施工难度将直线提升。关键时刻,项目副总工孙利朝挺身而出,带领青年技术人员到现场咨询有丰富经验的作业工人,结合地质、水文条件和实际经验进一步优化设计,成功赶在雨季来临前顺利完成了下部结构施作,为上部施工工序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多措并举 筑牢防线保安全
“为了家人,为了自己,安全生产是红线、是底线、更是生命线。”安全总监田维彪在班前安全讲话上如是说。
海口快速路项目有将近5km与现状海文联络线平行,全线施工基本与现状道路重叠或交叉,路段共设有3个信控交叉口,沿线村道开口32处(计入沿街建筑开口共计约58处),设置过街斑马线16处,掉头口8处,沿线开口较多,车流量大,在狭窄的工作面作业,如何分流施工车辆与社会车辆并进行交通疏解是确保施工交通安全的重中之重。为此项目部积极与交警、路政部门协调,上报疏解方案,并引进专业交通引导队伍,对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后上岗,先后投入1600余人次,全天候对全线保通道路及临近出入口进行交通疏导。
在项目首联钢梁吊装架设时,项目部多次组织现场施工和项目全体人员对吊装方案进行研讨和推演,共投入300吨吊车一台、焊工20人、电焊机12台,并多次与灵山镇交警支队和江东管理局等单位进行协调沟通临时封路等工作,确保吊装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历尽艰难汗如雨,沧桑过后是晴天。下一步,全体参建人员将朝着“9·30”功能性通车目标发起攻坚。(孙海天)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