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资央企,中交二公局东萌工程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保持高度的政治站位,公司各级党组织始终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把党的建设和践行央企责任、破解发展难题、应对风险挑战深度结合、同频共振。
老旧小区改造中的35个手印和22面锦旗
老旧小区改造关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干好老旧小区改造,是基层党组织服务保障民生需求最直接的体现。然而,由于改造过程中居民与施工方信息不对称、沟通不及时、质量不达标等原因,“民生工程”往往成为“闹心工程”。
公司西安碑林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是实现老旧小区面貌改观、房屋功能改善、基础设施改造、居住环境改优的重点民生工程。项目改造范围包括11个社区、194个小区,共涉及342栋楼、14883户居民,建筑面积120.41万平方米。进场之初,项目党支部就面临着“闹心工程”的棘手问题。
项目跑步进场之际,党支部随即成立,正满腔热血准备大干一场,却被当头浇了凉水。刚入驻的第一批老旧小区居民给项目送来联名抵制信,红红的35个手印表达了对改造工程的抗拒。“你们这就是面子工程,一旦施工肯定把我们小区搞得脏乱差。”“你们凭什么打算拆防盗网,以后东西丢了找你们赔吗?”居民的不信任成了阻挠项目进度的大问题。
面临意想不到的困难局面,项目党支部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党支部书记点明问题,广大党员纷纷从发扬党员宗旨意识、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及改善工作态度方法等方面提建议、找举措。经过讨论,项目党支部一致认为,只有以心换心、多办实事,才能取信于民。为此,决定将后期工作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优先打通沟通渠道,进行政策宣贯,通过承诺践诺、将心比心的实际取得居民支持,让群众放心;第二步是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规范施工流程,严格施工质量,高标准打造“样板工程”,让群众住得舒心。
工作方法一经确定,项目党支部便立马行动起来。一方面,党支部书记康文才积极和区住建局对接,多次同街道办、社区、设计院召开座谈会,讨论决定“一区一策、一楼一策”的个性化改造方案。安全质量部部长齐超等支部党员在改造小区内积极宣传,现场设置咨询点,方便小区居民随时进行询问并及时解答。为进一步了解居民意愿,支部党员人手一套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的政策文件,挨家挨户做调查、访民意,多次和社区居民代表召开交流会,积极主动了解居民诉求,改进和优化改造方案。与此同时,项目党支部每逢节日还去慰问小区老党员,给孤寡老人购置生活必需品,一系列暖心举措打通了沟通渠道,增进了居民感情。
另一方面,支部党员身先士卒,始终坚持文明施工,在高质量完成规定改造任务的基础上,适当考虑居民合理建议,完成额外的便民性改造任务。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环保要求,及时清运建筑垃圾,保证每日“工完料尽场清”。为了避免噪音扰民,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居民休息、学生高考期间暂停施工。终于,小区居民看到了项目党支部的诚意,更看到了小区改造的良好成效。居民投诉少了,询问多了,项目党支部逐渐让“闹心工程”变回了“民生工程”。
如今,在项目党支部的努力下,老旧小区长期存在的屋顶漏水、屋内冬冷夏热、防盗网火灾安全隐患大等顽疾得到了彻底解决。改造后小区增加了视频监控,小区外墙、楼道、道路的美观性和舒适性得到大幅提升,绿化面积更加宽阔、雨污水排放更加高效,这都让小区居民对改造工程赞不绝口。从油脂公司家属院居民代表送来的“旧房改造利国利民 心怀百姓服务群众”锦旗开始,社区居民纷纷行动,入场时的35个红手印也变成了22面红锦旗,项目更是荣获陕西省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的表彰,项目党支部办实事、办好事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
造高寒路“呼吸之肺”功在世界隧道之最
随着隧道最后一座井深 645米的3-2竖井顺利贯通,标志着项目竖井掘进任务全部顺利完成,对于隧道内的施工通风将起到关键作用。
全长22.13公里的天山胜利隧道是乌尉高速公路的关键工程,属特长高寒高海拔公路隧道,建设工期为6年,项目建成后将打通新疆天山南北的交通运输屏障,将成为世界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公司乌尉6标项目主要承建天山胜利隧道出口端 11.05 公里,3 号竖井、4 号竖井等施工内容,贯通后的竖井将成为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的“呼吸之肺”。
雪中踏勘,迎难而上艰阻中逆袭。天山胜利隧道采用“三洞+四竖井”方案施工,乌尉6标承担3号竖井2座/1290米,4号竖井2座/1026米的施工任务。
出口端竖井最高海拔达到3600米,在天山深处,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环境恶劣,极端最低气温-42℃,常年平均气温-5℃。井身依次穿越冻土层、富水层,井筒掘进过程中,存在涌水、坍塌等风险。
“3号竖井井筒最大开挖直径达到 11.8 米,井深 645 米,相当于从天山挖了一个‘广州塔’,施工实属不易。”项目竖井突击队队长赵红刚回想起建设时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千。踏勘时,由于山体陡峭,起初只能靠步行,但看着不高的山体,耗费3个小时都走不到半山腰,不少同事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他们骑马 5 次踩着齐腰深的积雪,跋涉30多公里的高山雪原,最终确定了最佳竖井选址方案。
经过3个多月日夜奋战,克服高寒高海拔的恶劣环境,终于完成井口场地平整和临建工作。疫情期间,项目部自我克服困难,不等不靠,突击队党员奋勇向前,最终如期完成竖井开挖任务。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战胜困境。这座海拔3600米的3号竖井,每年有200多天为暴风雪天气,只要下大雪就会封山,被称之为“被挂念的竖井”。
夜里的风最高能达到 15 级以上,房顶呼呼作响感觉随时都有可能把房子掀起来。为了保障工人生活,宿舍设有地暖、24小时热水、无线网络,棉衣棉被棉帽一应俱全,成为了施工人员的幸福避风港。
有一次,项目党支部书记侯永川在3号竖井巡查时,原本晴朗的天气忽然变阴沉,一场暴风雪不期而遇。此时的室外气温骤然降至零下20度,导致施工现场断电,不仅无法正常施工,60多名施工人员在没有供暖的情况下,被困施工现场。
侯永川一边立即带着专业电工步行在雪中排查线路,一边要求项目部党员突击队立即前往竖井送两百千瓦的发电机。情况紧急,突击队成员临时成立了两组队员兵分两路,侯永川带着一批人从3号竖井往项目部方向清雪,另一批人则从相反方向清雪,在便道中汇合。在次日凌晨6时,终于安全将发电机送到了3号竖井,恢复了供电、供暖和通讯信号,保障了施工人员正常生活,也成功救援了被困在便道上的牧民车辆和司机。
焕新科技,攻艰克难争创荣誉。在海拔3444米的4号竖井施工过程中,涌水量达到了160立方米/小时。“正常超过20立方米/小时的涌水时竖井就无法正常开挖,出现这么大的涌水量,现场施工人员瞬间不知所措。”4号竖井负责人李明回忆道,为了施工安全,竖井不得不停止开挖。
项目党员骨干、总工程师毛锦波带领技术团队,针对竖井掘进过程中的大涌水问题,通过竖井突涌水治理调研、技术论证,提出了一种改进新型竖井地面预注浆技术,针对大理岩大倾角、微裂隙、低地温等注浆难题,设计 S 型注浆孔,通过技术手段,确保了竖井地面预注浆堵水效果。同时创新研发“环向截水槽+集水仓”的新型竖井截水结构和施工方法,对开挖面上方井壁渗水进行有效截留和抽排,通过以上综合治水措施,4号竖井成功穿越富水地层。这不仅解决了现场施工难题,还总结形成了《高寒高海拔公路竖井地面预注浆施工工法》,被评为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公路工程工法。
自2021年2月第一个竖井开始开挖以来,经过提前谋划、克服困难,严格控制过程安全、质量,在两年时间内,如期完成了4座竖井落底,圆满完成了竖井开挖以及初期支护施工任务,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在后续竖井的二次衬砌施工、保温板和装饰板施工、风塔施工等工序即将全面推进,项目部党支部将继续保持奋勇拼搏的精神,高效推进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暴风雪中的紧急救援
“25公里外有大巴车遇险,请突击队立即前往救援!” 3月19日21时,公司新疆乌尉高速6标项目工作群这则消息刷屏。室外,海拔3400米处的天山已是白雪皑皑,10级大风吹得窗户呼呼作响,气温也达到了零下20度。不到15分钟,由项目党支部党员骨干组成的救援突击队全体22名队员以及15辆四驱救援车、2台装载机集结完毕,项目持证医生马春光也已携带医疗箱上车等候。来不及训话,项目党支部书记侯永川立即带领车队冲出了项目部。
在前往救援的路上,侯永川给大家说明了情况:当天14时开始的暴风雪封住了周边大部分道路,导致25公里外的奎先达坂众多车辆及人员被困,其中一辆满载52人的大巴车因车门损坏,车内保暖设施无法使用,情况最为危急,而项目部是距离最近的具有救援能力的组织,第一时间接收到当地政府前往协助救援的指令。
此时,暴风雪依旧肆虐不休,道路积雪已经超过30厘米,能见度不足5米,救援车辆排成长龙向目的地驶去。在头车里,侯永川一边根据路边的排水沟辨别安全距离,一边通过后视镜关注是否有车辆掉队。但行驶到距离项目部10公里外的上达坂处时,积雪已经将排水沟彻底掩埋,加上车辆打滑,头车不慎掉入了排水沟。侯永川刚从车内爬出,便得知后续也有3辆车陷入,他立即召集所有党员同志,合力将车辆全部拉了出来。这时大家的手机都已没了信号,能见度下降至1米。“如果继续行驶,车辆依旧有掉入排水沟的风险,反而会耽误救援时间,需要大家轮流下车,步行排查边沟位置,党员同志先上。” 说完,侯永川带头下车走进了风雪之中,用脚丈量道路边界,确保救援车辆安全,直到他觉得四肢有些僵硬的时候,才同意换人顶替他继续探路。
3月19日23时,救援队伍终于抵达大巴车受困地点,只见大巴车车门大开,车上的乘客衣着单薄,各个都冻得手脚僵硬、瑟瑟发抖,已经有人开始发烧,车上咳嗽声此起彼伏。侯永川立即决定将所有受困人员转移至项目部。部分乘客高烧不止、浑身乏力,无法自行下车,救援人员就连扶带背,冒着风雪返回救援车。马春光则往返于救援车之间,对高烧严重的乘客进行紧急救治。雪水浸湿了衣服、冻红了脸、冻僵了脚,但没有人退缩,没有一句抱怨,大家精诚团结,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3月20日凌晨0时40分,受困乘客被全部安全转移至项目部,马春光又对全部乘客进行了进一步检查,确认没有人出现大面积冻伤后才松了一口气。侯永川又带人给乘客们送上了热腾腾的食物,穿梭在人群中安抚他们的情绪。大巴车司机在缓过劲之后,也对侯永川讲述了被困经历:原来,大巴车2天前从山东出发,乘客大都是来新疆务工的民众,车辆行驶到奎先达坂地时,受暴风雪影响被迫停在路边,但因为手机没有信号,司机就打开车门下车寻找有信号的地方求援,最终救援电话打通了,但车门也因为低温无法使用,大家只能在车上抱团取暖,直到项目部救援队出现。“项目部为大家准备了宿舍和食物,大家安心休息,等道路通了,我们再把你们送到最近的县城。”伴随着侯永川的话语,劫后余生的众人也终于放下心来。
“我们马上赶到。”3月20日22时,侯永川再次接到当地交警队的电话,请求支援氧气瓶和食物提供给沿线被困货车司机,他再次准备好物资,叫上马春光冲出了项目部。项目部楼顶,“中国交建”四个字在夜空中熠熠闪光。(本报记者 曾庆鹏 通讯员 贺凯 余水婷 邓凌东)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