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撑起历史文化遗产法治“保护伞”

2023-05-23 11:36:24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林培责任编辑:晨阳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近年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受到各界的普遍重视,在国家立法的同时,各地也纷纷出台地方性法规及地方政府规章规范历史文化名城及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5月,《太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攀枝花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正式施行,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撑起法治“保护伞”。

  实行保护责任人制度

  发展多样化特色产业

  《太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实行保护责任人制度,提出发展多样化特色产业。

  条例明确,太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文物主管部门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和文物等历史文化资源组织开展普查工作。

  太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行保护责任人制度。条例规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确定后,其保护责任人应当履行保护责任,保持保护范围内的传统格局、街巷肌理、历史风貌、空间尺度和历史环境要素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加强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修缮,制定年度修缮计划并开展修缮工作;改善保护范围内配套服务设施,提升历史空间环境品质;开展日常巡查,及时处置危害保护对象的行为并向相关主管部门报告;做好消防安全、防洪排涝、日照通风、防腐、防虫害等工作。

  条例鼓励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街区根据保护规划要求,发展多样化特色产业,适度开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的传统工艺和传统技艺加工制作、特色旅游、文化创意、书画写生、民俗表演等与传统文化相协调的活动。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通过开办博物馆、陈列馆以及开展传统文化研究等方式保护性利用历史建筑。支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的原住户从事地方特色手工产业的生产经营等相关活动,促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原有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延续传承。

  精细化确定保护对象

  以“城”为单位立法保护

  《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是杭州首次以“城”为单位为历史文化保护立法。条例围绕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文化传承与现代社会协调发展、活化利用等方面展开,明确了政府以及部门的工作职责,也对保护对象进行了精细化确定。

  条例重点聚焦“保什么”“谁来保”“怎么保”等关键问题。

  结合杭州实际,条例规定保护对象除了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外,还有世界遗产和各历史时期都城、州府、县治所在的历史城区以及保护对象涉及的文物、风景名胜、古树名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在保护层级上,增加了市级层面的历史风貌区和传统风貌建筑,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提供预备名录。

  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以及相关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名城保护与监督管理责任;鼓励社会力量依法参与名城保护工作。

  条例创新提出保护规划应遵循“三面云山一面城”等杭州特有整体景观格局;保护南宋临安城、杭州府城等各历史时期都城、州府、县治所在的历史城区的整体格局;加强“宋韵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等;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开展专项评估,加大对破坏各类历史文化资源行为的执法力度等。

  条例鼓励各类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以用促保,活态传承。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提供技术服务、捐赠、资助、投资等方式参与保护,如允许引入市场机制,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依法采取投资入股、租赁经营等方式对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进行盘活利用等。

  建立预先保护机制

  加强档案管理工作

  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作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载体,高度浓缩展现了城市风貌和文化特色。为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攀枝花市制定并实施了《攀枝花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将有效解决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中存在的确定标准不明确、权责划分不清晰、保护利用不足等问题。

  办法既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各方面作出全面具体规定,又对分类保护、档案管理、消防保障提出具体措施。为突出城市特色,办法结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管理办法》设置了历史建筑认定条件,充分贯彻地方立法“不抵触、可操作、有特色”的原则。

  办法明确了各级政府及部门在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方面的职责,规定了关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资金、专家委员会以及举报和受理、普查与推荐的具体内容,同时确定了历史建筑的申报认定条件和流程,并要求明确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设立核心保护范围保护标志并建立预先保护机制。

  办法明确了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要求、禁止事项和活化利用方向等内容,规定了历史建筑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活动的工作要求和审批流程,同时强调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档案管理工作。(林培)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