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大约十公里,沿着京台高速一路向南出发,一座宏伟壮观的建筑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这就是由中国建筑旗下中建八局承建的廊坊临空国际会展中心项目。目前项目已全部施工完成,具备使用条件,预计将于月底全部移交。
位于廊坊临空经济区科创片区的临空国际会展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14.8万平方米,由1个会议中心和4座展馆组成,从高空俯瞰呈现展翅欲飞之势,建成后将成为廊坊展示对外开放形象的重要窗口及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
勤奋为骨 见证高效建造
227天完成14.8万平方米的场馆建设任务,难度之大可想而知。“项目地上部分主要为钢结构,如何在保证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钢结构吊装速度是实现项目高效建造的关键。”项目技术总工郑军介绍道。
为了推进项目高效建造,项目团队全程采用BIM+现场装配式安装流水线施工程序,并将钢拉索、屈曲支撑体系进行拆分和场外拼装,最大限度节约现场组装时间。同时,根据各区土建施工进度和钢结构吊装工程量,项目合理划分机械设备和人员数量,实现空间立体交叉作业与多线作业并行,高峰期400余台各式施工机械、6000余名项目建设者同时施工,项目建设全面提速。
建设过程中,项目严格施工计划管控,中建八局发展建设公司项目总指挥王德银两天主持召开一次项目调度会,动态调整施工方案,统筹人员物料和机械设备调度,为项目高效建造保驾护航。60天完成7650根桩基施工和4.7万平方米地下室封顶,46天完成地上3.7万余吨钢结构吊装,34天实现13万平方米幕墙和7万平方米金属屋面施工,73天完成室内整体精装修,65天完成3.3万平方米室外景观工程……一个个跳动的数字见证了建设者的昼夜奋战。
科技为翼 赋能智慧建造
项目的中央登录厅为实腹钢拱结构体系,钢拱架跨度54米,最高点44.3米,最大截面为2.5米*0.8米箱型截面,板厚40毫米,整榀钢拱架重量约270吨。面对单根钢结构提升重量大、构件安装难度高、场地面积狭窄等难题,项目团队基于计算机技术,将结构自重、风荷载及温度变化等不利因素纳入计算,对吊装的整体流程进行反复模拟分析,并预留了每个施工过程的变形值保证安装精度,通过“分段吊装+高空拼装”的方式,确保吊装一次成功。焊接时采用药芯焊丝,多点同时对称焊接,全力保证焊接速度与质量。
项目的金属屋面总面积73900平方米,最大坡度60度,加上廊坊四季温差较大,屋面的隔热保温和密封性要求极高,对安装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项目团队运用大跨度双曲异形金属屋面安装技术,通过BIM+3D扫描为金属屋面量身定制三维立体模型,屋面的4000余根檩条、4300余根檩托、2500张异形铝单板都有自己一一对应的“身份信息”,根据编号制作安装,过程中使用全站仪器跟踪测量,实际安装精度可控制在2毫米以内,既能够完美呈现项目独特的外观造型,也能够提高屋面抗风防水性能,实现建筑颜值与功能的协调统一。
匠心为羽 推动精致建造
从空中俯瞰,廊坊临空国际会展中心的玻璃幕墙清洁如新,而这得益于中空Low-e纳米自清洁玻璃。这种玻璃表面具有超亲水性能,可以使水分完整均匀地铺展开来,并通过水的重力将附着于玻璃上的污染物携带走,并且不留下水痕,大大降低了建筑物使用过程中人工清洗的难度。同时,玻璃表面的纳米自清洁薄膜具有极强的光催化活性,能够在阳光的照射下有效分解覆盖其上的有机沉淀物,从而实现自清洁效果。
步入中央登陆大厅,一面由44种异形定制尺寸、160块玻璃组成的665平方米的巨大光电玻璃幕墙映在眼前,在保持透明钢化玻璃功能特性的同时,还能显示绚丽的图像,大大增强了建筑空间的艺术特性,能够有效满足未来高端会展发布会的需求。其中最大单块玻璃面积达6.5平方米,重量300公斤,是大尺寸光电玻璃在幕墙领域的首次应用,也刷新了国内会展行业单块光电玻璃最大尺寸纪录。项目团队采用“一填一刮一修整”的方式,确保拼缝横平竖直、线条均匀一致,将玻璃幕墙的安装精度控制在15毫米以内,同时竖向拼缝采用与玻璃背衬颜色一致的黑色耐候密封胶,减小拼缝对整体的视觉影响,使过渡更自然。
羽飞长空,科创未来,璀璨绽放的廊坊临空国际会展中心,将为廊坊临空经济区的经济发展起到“芯片+引擎”的作用,带动临空经济区特色金融、航空制造、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产业展翅腾飞。(李佳雨)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