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熬过了漫长的冬日之后,北京的春天有着异乎寻常的美。与花同醉的春风轻抚过京城的大街小巷和红墙碧瓦的文物建筑。这美景背后的人,就是北京北建大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总建筑师,卓富声望的文物建筑设计规划专家王葵女士。
提起王葵在文物建筑设计规划方面的前瞻性和创新性,就不能不提到她撰写的多篇优质学术论文,刊载在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国家一级期刊《建筑学报》、被誉为“全国知名建筑师的‘案头书’”的《建筑创作》、“建设部优秀期刊”和“全国建筑行业精品期刊”获得者《工程质量》等核心学术期刊上,其具备的高学术价值和宝贵借鉴意义不仅让众多同行们读后交口称誉,也成为助力人才培养和推动行业前行的强劲力量。
以她刊发在《北京规划建设》期刊上的文章《北京玉河北段传统风貌修复》为例,可以窥见她一以贯之的独特设计理念。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同时亦是全球第六条被列入世界遗产的运河。为了做好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级别文物的北京段——玉河故道保护区修缮工程,王葵从河道的特殊历史文化价值、河道的生态价值、河道周边建筑的历史价值等方面进行专业评估,明确了“以居住功能为主的传统风貌保护区”定位,并从河道的保护性修复、历史遗存建筑保护与传统风貌修复、传统街巷保护与道路和市政设施的完善等多角度对项目进行了科学的设计规划。她的文章让业界眼前一亮,而修缮工程也在采纳了她的规划方案后如约启动。
如今,这一700多岁的古玉河杨柳依依,重现生机,成为千万中外游客触摸历史的打卡美景地。王葵也因此斩获首都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方案汇报展暨城市建筑能设计成果展城市规划设计优秀方案奖、中国建筑景观规划设计原创作品展设计影响中国—建筑设计奖殊荣,一时传为佳话。
如何实现时尚与传统的巧妙融合?一直是文物建筑设计规划领域的难题,王葵给出了最佳答案。
在刊发于《建筑学报》上的文章《传统商业街的文化性修复—北京东四北大街环境整治的设计与实践》中,她通过对自元代起即繁华至今的北京东四大街的改造实践,探索如何实现旧城商业街的“微循环”,如何在延续文脉的同时激发现代商业的活力。她积极打破思维壁垒,别具匠心地提出“多项合并、聚零为整”“多元并存、风格多样”“把握重要胡同处的建筑风貌”“强化夜景照明”等设计方法,有力提升了项目的文化品位、改善了环境质量、延续与提高了商业活力。王葵的文章助力项目重现历史上恢弘京韵的“大市”风貌,她个人也因此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被授予了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奖、北京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城市更新设计单项奖、北京市优秀勘察设计奖”。
繁重工作之余,王葵还参与撰写了全面记述北京东城文物史迹的《东华图志》,编辑了有珍贵历史价值的近200万字的北京建筑历史鸿篇巨著《增订宣南鸿雪图志》,为文物建筑界的同行带来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
星光不问赶路人。回想起当年那个在象牙塔内攻读古建筑工程专业的少女,从1991年投身建筑设计的职场,到今天成为中国文物建筑设计规划领域学术硕果累累的卓越专家,30余载光阴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王葵不胜感慨。如今,她抱定不负韶华之愿,踔厉奋发,奋楫扬帆,正向着新的征程进发。(李旭)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