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让新疆的建筑遗产“活”起来

2023-04-11 17:13:10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胡大敏责任编辑:晨阳

让新疆的建筑遗产“活”起来

  “近日,新疆大学历史建筑群入选第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至此,新疆共有6处建筑及建筑群入选该名录。如何在保护中利用,让建筑遗产“活”起来,成为城市文明发展的一道课题。

  不可替代 它们是独具魅力的经典

  “从2016年至今,全国共评选出697处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时间跨度百余年,丰富了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类型。”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新疆这些年入选的建筑遗产项目,无论是建筑风格、外观特征,还是历史文化价值,都很有代表性。

  新疆人民会堂、于田艾提卡清真寺、新疆人民剧场、乌鲁木齐市人民电影院、新疆军区八一剧场、新疆大学历史建筑群先后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新疆人民剧场作为乌鲁木齐地标性建筑,是新疆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同期优秀建筑之一。剧场正立面高大的柱廊恢弘典雅,两座人物雕塑与整体建筑融为一体,呈现浓郁的地域特色。这座1956年建成的剧场,半个多世纪以来,承接了各类中外著名艺术团体演出3000余场,促进了各国、各地文化交流,新疆独具魅力的民族艺术也从这里走向世界。

  “新疆地处古丝路要冲,世界几大文明在此交汇。新疆人民扎根中华文化的沃土,培育了独特的新疆传统建筑之花。”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新疆建筑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范欣说,老一辈建筑师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与各族艺术家和民间老艺人一起,创造了这座经典建筑。

  “新疆每个跻身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的建筑,无一不体现了鲜明的地域性。它们是独特不可替代的。”首批中国工程设计大师、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总工程师孙国城说。

  孙国城还是新疆人民会堂建筑设计师之一,他回忆,1984年建成的新疆人民会堂,建筑使用的琉璃瓦和汉白玉装饰及主会议厅顶部孔雀开屏样的装饰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合本土文化元素,体现出各民族文化融合,成为第一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中新疆唯一入选的建筑。“建筑是活着的历史,是可以触摸的城市记忆。”孙国城说道。

  求真溯源 恢复其历史原真

  对建筑遗产的保护,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

  2020年至2021年初,新疆人民剧场进行了一次全面修缮。“既要尊重文物建筑的原真性,又要适应时代的诉求,对修缮设计者是极大考验。我们在修缮设计过程中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小心翼翼、慎之又慎,始终深究本原。”新疆人民剧场文物修缮工程设计总负责人范欣说。

  修缮过程中,范欣与原设计主要参与者金祖怡常常为修缮中的问题交流至深夜。为了核准主入口中庭二层回廊被改变的栏板原貌,经过多方查找,终于在上世纪80年代天山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艾里甫与赛乃姆》中找到了珍贵的影像资料。新设计的回廊栏板,烘托出中庭高贵典雅的整体氛围。

  大观众厅舞台台口的装饰是整座剧场室内最精美的部位之一,原色彩已无从考证,唯有进行贴合原设计风貌的再创作。为体现新疆歌舞优雅、炽烈的独特韵致,做到繁而不杂、艳而不俗,经过反复比选,最终确定舞台台口装饰的色彩与新疆传统建筑一脉相承,营造出雍容华贵、庄重典雅的空间氛围。

  “相较于新建筑,对文物建筑修缮设计过程中的每个角落和细节,都需要心细如发,以免抱憾。我们从开创者们的精神和足迹中获得了力量,落下的每一笔,都心存崇敬与感激。”范欣说。

  新疆人民会堂每10—20年进行一次修缮。工作人员梁久东介绍,修缮工程量最大的一次在2015年,经过修缮的新疆人民会堂内部气势恢宏,主体结构还加装了抗震阻尼、排烟窗等设施。为跟上时代步伐,会堂内的音响、照明等设施均得到更新和提升。

  活化利用 是为了更好地保护

  今年3月,《哈姆雷特》《第十二夜》《安娜·卡列尼娜》等“新现场”高清影像版国际经典剧目,在新春展演季中与观众见面,由《战马》《亨利五世》等剧目组成的国际经典剧目第二季上映。新疆人民剧场主任助理、办公室主任杨发宝介绍,今年新疆人民剧场计划展播50场国际精品剧目,开展“丝路文艺大讲堂”,举办电影周活动等。

  新疆人民剧场1到3楼大厅、廊道里,有60多年来在剧场举行的重要会议、举办的各类演出和人民剧场建成时的照片展示。“我们要将剧场打造成为集剧场、影院、展馆为一体的文旅休闲娱乐综合体。”杨发宝说。

  “活化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范欣说,让建筑遗产参与到时代生活中来,让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到建筑遗产保护事业中来,使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胡大敏)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