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网
首页>电子报> 正文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指导建设工程质量工作

2023-04-11 17:13:10来源:中华建筑报网作者:佚名责任编辑:晨阳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飞跃,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处于指导地位。

  二十大报告论述党的理论创新的经验总结和未来指导要求时指出:“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领会、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

  建设工程质量工作者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让它在质量工作中落地生根、深入走实,就必须学习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和道理学理哲理,使之成为我们强大的思想武器。

“两个结合”是建设工程质量

管理理论传承和创新的根本方法

  工业革命、电气革命以及科技、信息化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西方发达国家诞生了众多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当前质量管理领域内的“圣经”——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发端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后于八十年代引进我国。

  201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国发〔2018〕3号文),再次强调“强化全面质量管理,全面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明确要求“将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玛、精益管理等国际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结合中国实际加以改造提升……打造中国质量管理‘工具箱’”。工程建设行业贯彻国务院要求,落实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将国际通用质量管理理论与具体国情、行业情况相结合。

  一是国际通行质量管理理论需要中国化

  首先在政策环境上,中国工程质量管理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我国对工程建设采用资质管理,资质管理本质是行政准入对市场主体的技术、质量和资信等的担保。资质管理看似对质量管理有利,但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客观现象反而扭曲了市场出清行为。无论资质管理对于工程质量管理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全面质量管理在工程项目落地,都需要考虑资质和行业管理政策的影响。

  其次是中国工程承包市场具有很强的“链条断裂”特点。经过几十年演变,中国工程承包市场主体和承包内容高度分工。勘察设计承包和施工承包相分离,施工承包中施工总承包、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也相互分离;施工作业层面的劳务工人全部是社会化组织资源,不像发达国家施工企业多是自有工人。高度分工的市场制约了行业发展,也加大了工程质量管理的难度。我国工程建设领域落实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需要针对国情和行业情况,进行本土化和行业化改造。

  二是国际通行质量管理理论需要时代化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提出来的时候,主要针对的是生产制造型企业。西方国家没有经历过像中国这样,三十年如一日地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缺乏针对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理论创新的应用场景,所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工程建设领域深化创新不足。我国工程建设企业要借助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大舞台,完成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工程建设领域深化创新的使命。

  中国工程建设行业为了实现“3060碳排放”目标,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也为了通过技术进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正在大力推进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行业管理部门持续推动建筑信息模型(BIM)、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与建筑工业化的集成与创新,推进智能建造设备及智慧工地装备的制造和应用。这些既为质量管理提供了新的应用场景,也为质量管理提出了时代化的课题。如何在新型建筑工业化的背景下做好质量管理,我国企业肩负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理论时代化的重任。

  三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需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其民族化特色

  悠悠五千年,建筑文化是中华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国古建筑源远流长,从穴居野外,到楼台亭阁,到宫殿建筑,或形体简练、细腻纤巧,或高大华丽、气象宏伟,无不彰显中华民族的智慧。独一无二的榫卯,五彩缤纷的彩绘,精美绝伦的雕刻,都是民族特色的集中体现,“工匠精神”则是其中传承千年的灵魂。现代工程设计建造中,要注意吸收中华传统的建筑形制、营造法式,也要传承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赋予建设工程和工程质量管理民族化特色。

建设程质量管理

要做到“六个必须坚持”

  世界观是关于世界总体、根本的看法,决定着人生追求与价值取向,指导着理想信念、思想境界与行为准则。以什么样的世界观为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体现为什么样的方法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从根本上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了实现这个初心和使命,工作中就必须坚持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方法论。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建设工程(包括住宅、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等)承载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绝大多数的物质财富,在五十到一百年的设计使用寿命内,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巨大。建设工程质量工作必须从决定“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去认识,时时刻刻把这一点牢记心中。建设工程质量工作相比较其他工作,更需要坚持人民至上,更能体现人民性。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质量工作是一项传统性工作,有许多经过实践和时间检验的工作方法需要持续传承,但传统性工作并不意味着因循守旧、默守陈规,无需创新。工程建设的内容和生产方式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新型建筑工业化、建筑业信息化和互联网+,逐步大量使用施工机器人,这些变化对工程质量管理提出了新的命题。全行业都需要探索新形势下质量管理的方式方法,适应、服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全面质量管理中国化、时代化、赋予民族特色的过程,就是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在实践中解决一个又一个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具体问题的过程。通过解决问题,推动质量管理理论和我国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循环式上升。如同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所讲“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或者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不能就质量论质量,要跳出质量看质量,要用系统的思维方式看待质量。企业质量工作与其他管理工作关系密切,要做好企业质量工作,必须处理好质量与企业发展速度的协调,质量与项目投资、工期的协调,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关系协调等。企业质量工作无法独善其身,必须系统性地与其他管理工作协同推进。

  从质量管理工作内部组成看,也暗含系统观念。项目质量管理需要“人机料法环”全部质量要素共同发力;需要事前质量策划、过程质量控制、事后质量监督全过程共同管理;需要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协同配合,这样才能做好项目质量管理工作。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建设工程质量工作者要站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高度,立志所作所为皆为天下苍生。中施企协作为行业最具影响力的NGO组织之一,非营利性质决定协会质量工作需要讲情怀。而且,协会质量工作具有中观层面的视角优势和站位优势,目之所及,皆为服务对象,天然具有胸怀天下的特点。这既是协会质量工作的优势,又是协会质量工作的责任。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自信自立是共产党人持续奋斗的精神力量,中国的问题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我国工程建设行业也一定能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发展出自己的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方法。

  “两个结合”和“六个必须坚持”是我们党顺应大势和发展潮流,在应对复杂局势与风险挑战中形成的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理论武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要坚持运用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行业问题,指导行业工作。立足实践推动行业质量管理理论创新,并以理论创新回答行业质量管理的现实问题,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再立新功、再作新贡献。(作者系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 国家优质工程奖评选办公室主任)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