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党建引领下的广西路桥集团武忻高速1-3分部人才工作
山萌水醒,岁首谋耕。红水河鱼翔浅底,两岸青山点黛;弄孟3号隧道风机轰鸣,新圩红水河特大桥焊光四射;龙门吊空中往返,挖掘机勤翻新泥,不负春光开工忙……此时的武忻高速施工现场,一股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热潮扑面而来。
由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武宣-来宾-合山-忻城公路(下称武忻高速)属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其中,武忻高速1-3分部路线全长16.8千米,桥隧比为62.6%,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项目党支部清醒地认识到,打造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精品工程离不开人才队伍,离不开科技创新。
项目现有35岁以下青年员工41人,占比74%,面对人才年轻化、经验不足的困境,项目党支部坚持“要造就青年科技人才队伍”,立足桥隧比高且形式多样的特点,成立4支党员突击队,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培养桥梁隧道技术人才统筹谋划、同步推进。
新圩主线红水河特大桥主桥拱肋首节段吊装在即,如何确保吊装作业零失误、拱肋高精度合龙?后续新圩连接线红水河特大桥的拱肋吊装如何施工组织再优化、线形控制再提升?桥梁技术突击队负责人陈召桃决定,优先给年轻员工“挑大梁”,鼓励青年人才“当主角”。
经过综合考虑,他选择项目副总工赵文龙作为核心人员,邀请2021届员工龙斌瑞、2022届新员工张寰宇、李洁中及几位现场施工技术员加入党员突击队,自己则辅助他们开展问题研究。
在陈召桃明亮的办公室里,这些年轻人经常为探讨一个问题熬到凌晨,有时甚至持续好几天。大多时候,陈召桃会在一旁仔细倾听,必要时为他们答疑解惑。在他们编制的方案里,他总会密密麻麻地批注自己的建议和见解。
为了让团队成长更快,他还带队前往天峨龙滩特大桥、金钗红水河特大桥等项目学习,虚心向业内前辈征询意见,组织开展多场施工技术交流会,在合作交流中把脉问诊开良方。
经过大半年的调查论证与现场实施,基于“过程最优,结果可控”优化技术理论优化的施工组织、线形控制、焊接精度控制措施,实现新圩主线红水河特大桥和新圩连接线红水河特大桥两座钢管混凝土拱桥主拱肋的高效率、高精度吊装合龙,先后编制的《缆索吊装系统设计方案》《缆索吊装系统安拆专项施工方案》《拱肋、格子梁吊装专项施工方案》等重大技术方案也得到成功的实践验证。
2023年1月5日,分别历经33天和28天的吊装作业,新圩红水河特大桥主线和连接线两座桥拱肋精准合龙。“325米计算跨径的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吊装,有如此高效、安全、精准的吊装速度,在本地区乃至全行业都是非常少见的。”比成果更让陈召桃欣慰的是,这些年轻人一步一步成长起来了。
看着远方耸立的两座红色的钢管混凝土拱桥,拱座上的红旗随春风飘扬。赵文龙颇为激动:“我们不断取经、不断探索、不断尝试,终于不负期望!”
通过党员和施工技术人员领衔技术创新攻坚,自开工以来,项目共完成技术方案69项、科研课题5项、QC课题1项、专利4项、工法1项。其中,QC课题《矩形高墩无牛腿式盖梁托架的研制》荣获国家一等奖,还获得广西路桥集团年度优秀施工方案一等奖和三等奖各2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人才培养不是一项‘立竿见影’的工程,干的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好事,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武忻高速1-3分部项目党支部副书记冯贞鑫指出,像陈召桃这样的团队在项目不是个例,通过“导师带徒”“技能比武”“岗位练兵”“以考促学”等培育手段,更多职工实现“蓄能充电”“有为有位”,为打造品质工程贡献先锋力量。
建设者朝气蓬勃,千里马竞相奔腾。朝着武忻高速通车目标,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队伍正意气风发,奋勇前进,谱写党建业务深度融合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同频共振的雄浑诗章。(周仕兴)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