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七局郑州公司测绘分公司测绘工程师 许力刚
在鲜有人至的深山老林中风餐露宿,背着40多斤的仪器,翻山越岭、跨河越谷,一走就是几公里……历经12年的测绘工作,许力刚得了严重的胃病,也淬炼出了一颗至真至纯的匠心。
“工作岗位是我的战场,每一次测量精度的提升都是打下的胜仗。”许力刚说。
作为中铁七局郑州公司测绘分公司测绘工程师,35岁的许力刚凭借对测绘技术秋毫不放的坚持和创新,获得了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青年中原工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把标尺争毫厘
2011年7月,大学毕业的许力刚被分配到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公司,很多同伴抱怨基层太苦太累,只有许力刚默不作声。“我当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踏实学、努力学,尽快让自己成长起来。”他说。
白天搞测量,晚上做数据,在工作的每个环节,许力刚都不厌其烦地测量、复查,工作之外还积极参加测量大赛,反复练习测绘技术,改进测绘方法,确保现场施工零误差。随着综合测绘能力突飞猛进,他连续两年在中铁七局测绘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摘得桂冠。
“让测量精度高一点、再高一点,这是我唯一的目标。”许力刚说。
在连霍高速改扩建9标项目东涧河大桥盖梁施工过程中,由于采用水准仪加倒尺的传统方法测量精度低且容易出现错误,许力刚大胆提出采用先进的全站仪进行标高测量。“之前从未采用过这种方法,但为了提高精度,值得一试。”他说。
经过将高桥墩悬挂倒尺与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的成果进行对比分析,许力刚成功研制出了改进三角高程测量的测量流程和数据处理方法,提高了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有效解决了高桥墩施工过程中高程控制精度低的难题。
“测量工作是施工生产的重要前提,一马虎就有可能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把握一分一毫的测量精度,这就是测绘人的匠心所在。”许力刚说。
凭借着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多年来,在许力刚所负责的二十多个测绘项目中,从未出现过任何质量偏差。
创新之路越走越宽广
“没有创新就没有生产力,技能工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许力刚说,测绘是扎根一线的技术,因此,测绘人员要在不断产生的新问题中进行创新实践,创造价值。
2013年4月,许力刚被调至中铁七局湖南南岳高速项目从事技术管理工作。该施工项目所经地段的丘陵地貌约占80%,侵蚀堆积地貌约占20%,不仅地势复杂,而且地质以红砂岩为主,如果填料不良、施工方法不当、压实不足,容易发生路基沉陷,边坡坍塌等病害,导致路面被破坏。
所有人都知道,这又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为了攻克这个难题,许力刚在项目部牵头成立了红砂岩路基填筑QC小组,用头脑风暴广泛收集意见,从“人”“机”“料”“法”“环”五个要素进行分析归纳,其中针对填料粒径过大的问题,项目组采用将填料摊铺开后,用液压破碎锤全面破碎后再用羊足碾碾压的方法,一举攻破。此外,还创新解决了填料含水率不符合要求、填料过厚等问题,将红砂岩路基填筑质量合格率由原先的77.2%提升到94%,不仅提高了施工质量、加快了工期进度,还节约了近百万的项目成本。
最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许力刚的技术团队便完成了全线所有控制点的复核工作,快速打开了施工作业面。
这场难打的战役,让许力刚“一炮而红”。“这小子是把测量的好手,现场只要有他在,我就放心了。”中铁七局的项目经理张先祥说起许力刚,一脸赞许。
“创新是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平时积蓄能量,关键时刻亮剑而行。”许力刚说。
通过潜心钻研,许力刚总结撰写的《无人机技术在土方测量和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与研究》课题,攻克了施工路基人工横断面测量难度大、精度低、耗时长的弊端,使测量技术功效提高了近10倍,成本支出减少了3/4,为企业创效近千万;他参与的《大西铁路客运专线I型双块无砟轨道精调测量》项目、《佛肇城际轨道沉降观测》项目分别荣获河南省2013年度优质测绘工程二、三等奖……
“测量没有捷径,从一线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敢于突破常规,创新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许力刚说。
用实干做好匠心传承
“工匠精神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在测绘工作上,许力刚是一个百分百的实干家。
2019年,在吉林延边自治州敦白铁路的测绘项目中,许力刚拖着高烧不退的身体,头顶着满天飞雪,在零下20多度的天气里坚持测绘作业,最终因体力不支进了医院。
“这段时间要老老实实养病,否则到老了你会后悔的!”医生厉声警告他。但许力刚呵呵一笑,烧一退,又偷偷跑到了工地上。
“轻伤不下‘火线’,测绘工作只要一天不完成,我的责任就没有停止!”许力刚对测绘工作始终不渝的坚持,默默影响了无数个在测绘一线奋斗的年轻人。
“师傅就像是我们的风向标,他在岗位上的创新和奉献,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许力刚的徒弟智少军说。
2021年,中铁七局设立“许力刚技能大师工作室”,每月开展技术培训,利用“现场授课+在线课堂”的模式,与菏兰高铁、沿黄高速等重点项目的测量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并通过以赛验学、以赛促学,促使陈兴意、智少军等大批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长。
“技术工人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公司鼓励我开展传帮带,是对我的肯定,也是对我的新要求。”许力刚说,“我要做好匠心和技艺的传承,推动他们成为科技强企的中流砥柱。”
在他的影响下,中铁七局涌现出了一大批功底扎实的测量技术人员,扎根在各大项目中,为城市建设贡献力量。(王佳宁)
官方公众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微博号
官方百家号
官方抖音号